埠峰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53&run=13

概况
明洪武四年(1371年),先居者从江苏省无锡县迁此,建村于七顶峰和香山前,故
名埠峰。另一说为明万历初年,张姓来此定居。来时就有温姓居东,宋姓居西,张姓
则居中。因村后有七个小土埠接连香山,遂命名埠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
宋姓迁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温姓改姓张。20世纪50年代,有了招婿和随
母改嫁而来的其它姓。
埠峰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46′。东
与西八里庄、薛家庄山脉交界,西与修家夼村为邻,南与沙子埠村、潘家村接壤,北
与梨园后村、刘家村山脉相连,隶属二十里店镇。
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3.6公顷,山岚132公顷,适宜
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水果等。
2002年,全村有504户,1622人,有张、孙、赵、祁、黄等5姓,其中张姓人
口占总人口98%以上。全村除8人是佤族外,其余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2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72%、12%、16%,人均纯收入3295元。

大事记

1939年5月25日(农历四月初七日)日军飞机在村中投下1枚炸弹,炸毁平房3间,
门楼1个。
1942年春本村中共党员张秀峰、张善亭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创建中共龙山区委。
同年埠峰村解放。
1955年春在党支部委员张克家带领下,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全村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5年党支部书记张克雨带领全村群众,在公社基建连帮助下,苦干一年多,耗
资100多万元,开山挖石8万多立方米,使河流改道,造出粮田4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村支部书记张清华、村委主任张俊林带领支部一班人,联合本乡其它四个
村,到寿光三元株村参观考察蔬菜大棚生产,并请来了教师传授蔬菜大棚的建造及管
理技术。当年村集体建起全乡第一个蔬菜大棚,带动了全乡及全市的大棚蔬菜生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5公斤,总产27.1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8
公斤,总产78.34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24公斤
,总产81.4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90公斤,总产93万公斤。
1997年以来,村党支部积极扶持村民建蔬菜大棚,大棚由原来的几十个猛增
到323个。1998年1月,本村被海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蔬菜规模经济村”称号。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59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12万元,畜牧业收
入340万元,林业、渔业收入38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本村没有工业。1970年开始,逐步发展了勾花、鞋底加工、编
提篮、绣花、毛衣加工、建筑队等项目。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270
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0万元,建筑业收入19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997年后,党支部积极引导、支持
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了理发、电气焊、商店、贩运、车辆运输等项目。2002年,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40多人,收入36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94万元,商饮业收入100万元,
服务业及其它收入16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春,中共龙山区委成立之初,就在本村办起了高小。1948年改称
埠峰完小。1964年秋,又办起了海阳县第二处农业中学--埠峰农业中学。1969年,农
中、完小合并,改称埠峰联中,时有学生260余人。
1998-2000年,对校舍全面进行了翻新改造。随着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
质量逐年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96人。
埠峰村的秧歌是海阳大秧歌的主要流派之一。1986年农历正月,山东电视台
文艺部来村拍了录像,并在山东电视台播放。
村领导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来村讲课,多次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2002年,村民有3人获得技师职称,8人获得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建国前,村民常年人均口粮150公斤左右,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建国后,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24万元。1993年,联合邻村修
起了连村路,村里通了汽车,村民外出可在村头直接坐公交车、出租车。2002年,全
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各种机动车辆360辆,摩托车240辆;彩电380台,电冰箱30台
,电话140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9年6月,海阳早期党员王鉴溪来村走亲戚,秘密发展张秀
峰、张善亭、张元旬、张元山、张仁登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埠峰村第一批党员
。当年9月,党员发展到11人,并成立了当时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张秀峰任党支部
书记。1942年春,龙山区委在张秀峰、张善亭领导下正式成立,埠峰村解放。在党组
织领导下,村成立互助组,并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
运动。有45名青年带着红花光荣参军。青年妇女站岗放哨做军鞋,100多名青年轮番
支前,跟着部队参加万第、孟良崮战斗及淮海战役。其间,本村有18名军人光荣牺牲
,13人被授予支前模范称号。其中,张仁安立特等功,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1949年
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47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7个,党员71名。
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秀峰、张元庚、张善亭、张元山、张元吾、张维祥
、张俊义、张克家、张京作、高志坤、张仁考、张克坦、张克雨、张清华、张俊林、
张京朋、张小峰、张忠欣、张小峰、张京琛。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春,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
女等组织。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俊兴、张仁登、张俊义、张克祥、张京作
、张芹美、张克雨、张仁考、张俊林、张克坦、张京卓、张忠欣、张京玉。1999年5
月,张忠欣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张京玉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张凝绪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进士,任江西省万宰县县令时亡故。
张善亭1915年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38年参加革命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支部组织委员、乡总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
。后调南下先遣队,先后任党支部书记、大队总支委员、教导队负责人、安徽皖北游
击区临时乡长、游击小分队队长等职。1949年夏季由华东军政大学调至整训大队担任
副指导员、支部书记,同年冬调上海市,曾任上海市民政局秘书、劳动局人事处处长
、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1971年调上海市委组织干部组搞调研工作。1972年调黄浦区
政府工作,1978年任区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复生原名张亨魁。1920年9月生,1942年任教,并当选县临时参议会两届参议
员。1948年任随军记者。建国后先后任重庆新华日报社、光明日报社记者,后从事发
行、行政管理等工作。享受司局级待遇。
张仁安1922年生,中共党员。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立特等功,并被华东野战军授
予“华东支前模范”光荣称号。
张克俭1928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护理员、护士、护士
长、军医、所长、卫生科长、卫生队长等职。1964年,转贵州凯里自治州医药公司任
党支部书记,州卫生局局长等职。享受副地级待遇。曾获纵队模范称号,先后立一等
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张兰芳1930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在第四机械工业部工作,曾任电
子工业部干部部部长。
张清秀1943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4年12月任村主管会计。1990年,第四次全
国人口普查中,被评为省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优秀指导员。
烈士名录张克河张克纯张仁佐
张仁高张克德赵国信张明祥张克田
张克安张元廷张克平张京梓张克太
张树木张京俊张克礼张泽民张俊鼎
张克行张克喜

撰稿:张清秀审稿:张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