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46&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纪毓中从浙江省临安县来此定居建村,以姓命名纪
疃。明末清初,刘姓、赵姓先后来此定居。后有程、于、祁、张姓相继自外地迁来。
纪疃位于二十里店镇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43′。东与毛家
庄为邻,西与吴家埠村相连,北靠里店水库,南邻乳即一级公路。隶属二十里店镇。
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0.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板栗、蔬菜等。
2002年,全村431户,1395人。有刘、赵、程、于、祁、张等6姓,均为汉族
,其中刘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4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7%、
22%、21%,人均纯收入3298元。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5年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4年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带领省工作组进驻本村,开展“四清”运动。
1982年村投资13万元,修建了村南大口井,村南泊地浇水用上了电灌。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7年村投资6万余元,挖了暗井,修建了漫水桥,配套了团山喷灌工程。
2000年村投资16万元,修建了村东大口井,村东泊地灌溉有了保障。
同年村投资36万元,扩修了全村街道,村中心街铺了沥青,全村街道都安装上了
路灯。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不足9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40公斤,总产61.2
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80公斤,比1978年增长
24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71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果树0.7公顷。2000年,村投资1.3万元
开发荒山,种植板栗、柿、桃、银杏等8.7公顷,全村果园面积达11公顷,果品产量
1.2万公斤。自1994年以来,村积极扶持农户发展大棚蔬菜,全村有蔬菜大棚108个,
桑园2.4公顷。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05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86万元,畜牧业收
入460万元,林、渔业收入4万元。
第二产业1935年,赵凤斌开设凤斌鞋铺,资本40元,从业人员2人,1947年停业
。另有3家铁匠炉,打制锄、镰、锨、镢,从业人员12人,收入仅够自给。1961年,
村集体建起了面粉厂,从业人员5人;后又建起了砖瓦厂、翻砂厂、建筑队,从业人
员80多人。1997年以来,党支部大力扶持个体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个体户
刘绍荣建起了石子加工厂、砖瓦厂,常年收入40万元。刘安勉办起了机械加工厂,常
年收入18万元。刘富勉办起翻砂厂,常年收入16万元。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0人,收入41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30万元,
建筑业收入18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发展了商
店、理发店及机械修理、车辆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385万
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60万元,商饮业收入168万元,服务业及其它收入57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2年,建立纪疃小学。1980年村投资重新建学校,修建了操场,添置
了体育器械,由原来的土板凳、土桌子,全部换成了标准化的课桌凳。1999年,迁至
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0人。
村历来重视文化、科技教育。纪疃秧歌是“海阳大秧歌”著名流派之一。1
996年参加镇、市秧歌汇演,受到中共海阳市委、市政府的奖励。
村委经常组织菜农到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聘请有关专家到村讲课,传授生产
、管理技术。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只能过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
活。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10公斤。1975年,全村收
入43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260辆,摩托车200多辆,
电话100多部,彩电283台,电冰箱9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雨天街道上的水漫进农户;无雨天
,坑沟臭不可闻。村民住的是草房,人均不足5平方米。1976年,全村统一规划了街
道,规划了新房区,原来的草房都改成了瓦房,新房区全部盖成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2000年,村投资36万元,整修了全村街道,村中心街铺了沥青,所有街道都安上了路
灯。2002年,全村街道宽敞整洁,房舍排列整齐,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
集体福利自1976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197
8年,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1年,投资6.8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
供电。1985年,投资4万余元,修建了自来水工程,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97年始,
全村群众免费吃自来水。2000年,投资36万元,整修了全村街道,安装了路灯。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刘永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3年成立党小组,刘永林任组长,时有党员5人。在党小组领导下,本村成立了青救会
、农救会、妇救会、职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反特、反恶霸活动。在组织讨伐万
第赵保原的战斗中,出担架30副,支前小车50辆,运送粮食5000斤,做军鞋130双。
1949年10月村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6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
7个,党员72人。1997年之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刘承基、刘永新、刘瑞亭、赵元
斌、刘进勉、刘贤勉、刘丰堂、刘金勉、刘存勉。1997年起,刘绍旭任村党支部书记
。刘绍旭任职以来,1999年、2000年,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海阳市优秀党支部。
他个人连续两年被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评为海阳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
个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
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委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
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云吉、刘承
礼、刘永新、刘全吉、刘永江、刘永祥、赵元斌、刘存胜、刘丰堂、刘悦存。1999年
,刘丰堂当选为首任直选村民委员会主任。2002年4月,刘绍旭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绍勉1923年3月生,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参加人
民解放军,曾任连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福州军区十八分部政治
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先后立三等功十余次,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1
枚。
刘忠勉1946年生,196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北京警备区营长、团长,中南海
毛主席旧居管理局局长等职。
烈士名录刘永振刘永臣刘昌吉
刘永曲

撰稿:刘永生审稿:刘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