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43&run=13

概况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蔡姓兄弟二人在此开设两个店,后各发展成村,统称店
上集。因本村居南,故称前店。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因本村东距东村20华里
,西距茂梓集20华里,改称二十里前店,后简称前店。一说,明嘉靖年间(1522-156
6年),朱姓在此安家。后有范姓从即墨迁来,李姓自城里迁来,取名都上村。几经沧
桑,由于村民治理有方,店铺兴隆,客商来往频繁,鉴于东到东村20华里,西至茂梓
集也是20华里,遂更名为二十里铺。明末清初,又有张、杨、孙、包、刘等姓先后来
此定居。因生意买卖繁荣,店铺较多,故改称二十里店。解放前夕,分为前、后店两
个行政村,因本村在南,而称前店村。村中每逢农历一、六赶大集,农贸市场宽畅,
上市人数不下4000─5000人,成交额达10多万元。
前店村原是二十里店镇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21°05′,北纬36°43′。北
与后店村毗邻,南与河南庄、毛家庄接壤,西靠里店水库,东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公顷,山岚草场6.7公顷。适宜种
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204户,580人。有范、李、张、杨、孙、包、刘、荆、盖、
于、周、黄等12姓。其中范、李两姓人口居多。原住户朱姓绝后断传。村民除云南省
迁来的3个佤族媳妇外,其余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84%、6%、10%,人均纯收入3295元。

大事记

1917年连续5个月未降雨,造成严重干旱。致使民不聊生,卖儿鬻女,送童养媳
的现象十分普遍。
1929年蝗虫成灾。成群结队的蝗虫飞在空中,遮天蔽日。大片庄稼,颗粒不收。
1932年瘟疫肆虐,霍乱流行,时常有人猝死在半路上,病魔夺去了全村10多条生
命。
1942年冬日军进村扫荡。枪杀村民孙吉文、范玉春。
同年本村解放。
1946年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了身。
1955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4年10月“四清”运动开始。驻青岛6037部队师政委王忠率工作组进驻本村,
历时半年多。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驻纪疃,曾到本村指导工作。
1974-1975年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整修了7公顷旱涝保丰收的大寨田。
1983年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7年投资5万多元,建起高12米的水塔,全村用上了自来水。
2000年开发山区,退耕还林。在乳即一级公路两侧,村辖区内栽植7公顷大枣、
桑树,形成了绿化带,美化了路旁环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0公斤。1983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
亩产43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40公斤,总产27万公斤。
1991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村民建起了60个蔬菜大棚,常年产蔬菜30万公斤,纯
收入30多万元。
全村10公顷桑园,一般年份产蚕茧12000公斤,纯收入17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68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07万元,林、牧业收
入55万元,渔业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仅有小炉匠和修鞋匠2家小手工业,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
,村发展起铸造厂1家,修车铺3家,并成立了建筑队,多数年份总收入15万元左右。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5人,收入4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5万元,
建筑业收入2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成立了由村民入股分红的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第
三产业蓬勃发展。先后建起3个百货商店,2个理发馆,2家医疗服务室,另有摆摊经
营布匹的3户,贩运海鲜的2户,卖肉、副食品和蔬菜等多户。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56人,收入8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0万元,商饮业收入30万元,服务业及其它
收入3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80%的村民是文盲,识字的寥寥无几。1940年,前、后店两村
联合成立了里店小学,校舍是在一所家庙里,在校学生40多人。1942年,成立了二十
里店完小,在校学生100多人。建国初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1962年,在小
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中学,从小学到农中,实行7年一贯制。1968年,改为联中,
实行8年制。1994年又改为9年制,有教职员工40多人。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各
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1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各1名。前店秧歌历史悠久。在2000
年全市秧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近年来,村党支部重视科技发展,采取请进来
、派出去的方式,经常聘请专家教授来村讲授科学种田技术及管理经验,组织村民到
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使村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建国初期,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吃的是糠菜掺杂合面。住
的是茅草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到5平方米。1983年后,村民常年人均口粮达到450公斤
以上,以小麦、大米为主粮。村统一规划了新房区,村民盖起了水泥砖瓦结构的大房
子,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
2002年,全村有轿车2辆,195拖拉机4辆,机动三轮车4辆,农用小汽车2辆
,手扶拖拉机55辆,摩托车25辆,电话83部,抽水机15台,彩色电视机100台,电冰
箱30台,洗衣机2台。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经里店完小校长王祝贵介绍,杨秉振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前店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发展包恩荣、孙正坤入党,并成立党支部,杨秉振任
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领导下,带领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反奸、反特、反
恶霸斗争。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7人,其中女性6人。2002年,
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32名。建立党支部以来,曾有杨秉振、包恩荣、杨在田、范
永芹、孙正坤、李维喜、孙吉良、李世显、范志、范宝担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6年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
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担任村主要
行政负责人的有范日喜、范英、孙正林、张建坤、李守业、李维喜、李世贤、盖进敏
、范志、孙绍刚、包志华、孙绍全、范冲、范宝。1999年4月,范宝当选首任直选村
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李漱石(1898-1962)原名李元芳,北平朝阳大学毕业。曾在张学良驻沈
阳北大营任参谋长,和国民党中将于学忠是好朋友。1936年随张学良部队赴西北战场
。西安事变后,辗转到了迪化(乌鲁木齐)。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曾任教育厅厅长。
李辑福(1923-1996)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0年随志愿军赴朝参战,曾荣立3等功
2次。1959年任驻福建某部师参谋长。1965年转业到杭州建设银行任副行长。
范诚(1929-2000)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3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学习海军保密
雷达技术。归国后,在青岛四方海校任教。1970年调南京海军学院任政治部主任。
李维勤1926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任三野九纵电话兵报务员。1958年
任上海防空司令部雷达处处长。1975年任空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凤祥1929年生,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47年在三野四纵文工团宣传队工作
。1952年调空军一四四医院工作,1972年任院党委书记。
李维祯1929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在莱阳新华书店工作。1952年调
徐州医学院,1975年任院党委书记。
范永敬1930年生,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52年调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毕业后调民航(时属空军建制)任飞行员。后曾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总队副总队
长、民航兰州管理局副局长(副军级)等职。1980年3月,任民航兰州管理局局长。
范进波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海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1990年2月,被国
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先进工作者。
烈士名录荆国瑞孙正山杨在忠
范燕孙吉瑞杨在林黄金河李树香
杨在春

撰稿:李柯松审稿: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