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于朋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33&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马姓建村于山夼上方。因此处有一淡蓝色石硼,质
地细洁,人以为玉,故命村名上玉硼,后演变为上于朋村。另一说为,明末清初,有
朱、王两姓在此居住。清初,云南沙里难民祁姓来此定居。当时野草丛生,居处多石
硼,吃烧有余,故命村名为上余硼,后演变为上于朋村。
上于朋村位于二十里店镇北部,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47′。坐落
在三面环山的山坳之中。南面与中于朋村相接,隶属二十里店镇,距镇政府驻地10公
里,距市政府驻地16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3公顷,山岚333公顷,适宜
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260户,878人。有祁、孙、张等3姓,均为汉族。祁姓占总人
口的98%。
1950年,农村经济收入770余元。1981年,农村经济收入27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16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4%、
15%、11%,人均纯收入3293元。

大事记

1939年3月日军扫荡进村,抓走村民2人,打死1人,打伤数人。
1942年2月本村解放。
1945年村合作社(村社)成立。
1947年本村15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出支前民工50多人。
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本村捐献银元及金、银手饰等若干。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不足百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
亩产达到350公斤,总产3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70公斤,总产49万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村发展了大棚蔬菜生产及畜牧养殖业。2002年,全村第一产
业总收入85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39万元,畜牧业收入316万元,林业收入1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初期,本村无工业项目。加入人民公社后,村集体经济来源主
要靠开采花岗岩石。改革开放后,发展了勾花、刺绣、粉坊、磨坊、商店及建筑、运
输业。2002年,全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收入308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收
入176万元,运输业收入32万元,商饮业收入61万元,服务业及其它收入3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重视文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经常聘请农
业科技人员来村讲授科学种田及畜牧养殖管理技术。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
专院校的学生15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百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
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50公斤。1983年后达到500公斤以
上。1978年,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7年,全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2002年,
全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人均存款1000元;有农用车14辆,摩托车20余辆;程控
电话130余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7年建立党组织。曾有祁永川、祁同见、祁学通、祁培俭、
祁明心、祁炳举、祁世昌、祁云江、祁学深、祁世乐、祁云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
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43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
委员会。曾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祁云庆、祁希文、祁云江、祁祥英、祁云亭、
祁云喜、祁炳福、祁法芝。1999年4月,祁法芝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祁学福(1940-1984)中共党员。曾任济南市二轻局局长。
祁平1929年生,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军区
后勤部副部长。
祁学先1943年生,196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市烟草公司总经理。
烈士名录祁永寿祁永全祁学增
祁学礼祁俭祁学义祁永桂祁国英
祁玉芝祁信芝祁学桂祁培江修富朱

撰稿:祁学强审稿:祁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