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野口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29&run=13

概况
明朝末年,另一说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王姓来此建村定居。因北依群
山,地处荒野,面向红、黄两山的对口,南与大海相望,故命村名南野口。丁姓与王
姓结亲后,丁姓迁入。清康熙十年(1671年),李、由姓先后来此定居。乾隆末年,刘
、梁、宋姓相继迁来。后有赵、祁、修姓迁入。
南野口村位于二十里店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43′。东与
吴家埠、西岚口村相连,西与靠山村相交,南与朱坞村隔公路相望,北与邵伯村山脉
相连,隶属二十里店镇,东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2.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干杂果等。
2002年,全村有194户,560人。有丁、李、由、刘、梁、宋、赵、修等8姓
,均为汉族。其中由姓人口较多。
195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8万元。198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6万元。2
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3%
、27%、20%,人均纯收入3296元。

大事记

1942年八路军独立营进驻,本村解放。
同年冬日军胶东大扫荡进村,打伤村民1人,抓走1人。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运动。
1954年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5年12月17日在修马山塘坝时,因塌方伤亡2人。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10公斤,总产13.74万公斤。1980年,粮食亩产225
公斤,总产26.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00公斤,总产45万公斤。
1965年,党支部带领社员栽植苹果2公顷,梨0.7公顷。1974年扩栽苹果3.3
公顷。全村果园达到6公顷。
1989年,党支部带领群众栽植桑园3.3公顷,平均亩收入1000元,年收入5万
元。
1992年起,村扶持村民建蔬菜大棚。2002年,全村建蔬菜大棚2.3公顷;全
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8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0万元,畜牧业收入100万元,林、渔业
收入13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只有条编匠1人,外出从事劳务人员20人,收入仅供自给
。1966年,办起了面粉加工厂、粉坊、条编厂。2000年,本村从事建筑人员35人,收
入17.5万元。
2002年,第二产业有从业人员20人,收入19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73万元,
建筑业收入125万元。
第三产业1956年,村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搞
第三产业,先后办起了商店、机械修理及运输业等。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14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2万元,
商饮、服务业收入126万元,其它收入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后,本村办起小学1处。1969年,有关村出资办起朱坞联办中学。
到2002年,全村共考出大中专学生2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人均存款10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8
2辆,摩托车49辆;电冰箱29台,彩电128台,洗衣机3台,程控电话70余部。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两侧是沟,街道不整齐。全村无一栋瓦房,也无一栋公房,
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
1962年,刘乐欣、由可全带领社员建立了12间小学校舍。
1965年,梁兆殿、赵瑞臻带领全村社员,修建了村东、村西两座大坝头和村
西河桥,并先后建造了大队仓库、办公室12间,粉坊、磨坊8间,新建学校16间,整
大寨田10公顷。其间,4个生产小队共建饲养室、仓库35间,购买20马力拖拉机1台。
初步改变了南野口村一穷二白的面貌。
1976年,由恒录、梁国起带领全村社员整大寨田8.7公顷。1984-1986年,修
小塘坝两座。
1990-1991年,由文战、由可珠带领全村社员修小塘坝6座。2002年,人均住
房面积22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2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1972年,
由梁兆殿、赵瑞臻带领村民办起了合作医疗站,村民用药报销药费50%。1982年,由
恒录、梁国起、梁国民带领村民投资3.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办起了幼儿园
。1995年,由仔贤、由可吉带领村民投资4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秋,槐家泊村李桂岩、瓦罐窑村王先平等人,在南野口
村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先后发展刘乐均、由文贵、由文环、由文明等四人加入中国共
产党,成立了南野口村党支部,刘乐均任党支部书记。继之发展党员11人。在党支部
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两个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
队10余人,随军参加讨伐赵保原战斗。1946年,党支部组织支前队70余人,出担架3
0副,小车6辆,牲口30头,随十六团参加攻打吴华文战斗。1949年10月,村党员身份
公开,全村有党员20人。2002年,全村有党员小组4个,党员36名。成立党支部以来
,先后有由文贵、梁兆德、由可修、赵明金、刘乐欣、梁兆殿、由恒禄、由文战、梁
国起、由仔贤、由可吉、梁国起担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7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
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自设立村政府以来,曾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祁兆斌、
梁兆云、梁兆瑞、刘乐欣、刘乐殿、梁兆德、由可修、由文勋、赵瑞 、梁国民、梁
国起、由可珠、由恒通、由可吉、梁国起。1999年4月,梁国起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
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乐棠1926年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北京日报编辑部主任、工程
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由文治1928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军委总政治部任
秘书,后任总参谋部第三部主任。
梁国栋1930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回国后,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中心实验室任主任,教授,先后发表论文近
50篇,荣获军内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主编120万字《临床检验》一书,
亲自培养了上千名学员和两名优秀研究生。
丁瑞彬1931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转胶东西海建
设分校任卫生员。后任济南农校校医、山东农学院助教、郯城县计委副主任、省农业
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等职。曾撰写论文20多篇,其中《近年来农业生产徘徊的探讨》获
优秀论文奖。《中国县级经济管理学》获省二级科研成果奖。
烈士名录赵明发由可奎梁兆臣
由文菊宋作茂由文起丁元德丁瑞林
梁国山

撰稿:梁国胜审稿:梁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