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24&run=13

概况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于伯江、王玉良、李玢等来此定居并建村。因离海
远、距山近,故命名靠山村。清康熙三年(1664年),徐姓来此定居。后又有崔、包、
姜、辛、荆、赵、纪姓先后迁入。解放后,又有孙、迟、谭、祁、姜、杨、陈等姓迁
来。
靠山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6°43′。东邻西王
家泊村,西与北茂梓村接壤,南与齐沟崖村隔乳即一级公路相望,北与邵伯村为邻,
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隶属二十里店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665户,1946人。有崔、包、姜、辛、荆、赵、纪、于、王
、李、徐、余、迟、谭、祁、姜、杨、陈等18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34%
、10%,人均纯收入3296元。

大事记

1932年霍乱瘟疫流行,全村死亡44人,其中有2户均死亡3人,另有2户绝户。
1942年本村解放。
1944年春以于洪基为首,建起本村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有党员3人。
1957-1972年兴修大口井、塘坝,总蓄水量2.7万立方米。
1970年自行发电,村民用上电灯。
1972-1978年整修大寨田8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12月设立靠山集市。
1994年全村吃上自来水。
1995年安装闭路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21.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18公
斤,总产8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266公斤,比
1978年增长了48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30公斤,总产124万公斤。
1991年,党支部发动群众建蔬菜大棚。到2000年,共建大棚130个,产量32
万公斤,收入达52万元。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40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00
万元,畜牧业收入60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有红炉、木匠铺等手工业11家,从业人员44人,收入仅够自给。
1965年,建起了集体面粉厂,职工3人。此后相继建起了油坊、白铁加工,成立了建
筑队,从业人员140人。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0人,收入85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650万元,
建筑业收入200万元。
第三产业1950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个体商店、理发店、百货
摊点、车辆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80人,收入25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
入20万元,商饮业收入90万元,服务业及其它收入14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历来尊师重教。1942年,设立了初级小学。1964年,办起了农业中
学;中小学在校人数200余人。1965年,投资1万元,建校舍18间。1978年,投资3万
元,建校舍36间。从解放初到1955年,本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有17人。儿童入学率解放
初期只有40%,自1956年始就达到了98%。自建国至2002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
00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
村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宣传活动。抗战期间,村文艺队曾到即墨进行过慰问
演出。本村京剧,1942年起一直盛行不衰。
人民生活解放初期,村民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6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85辆,摩托车190辆,电话21
0部,彩电310台,电冰箱132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建国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起街道大桥3座,新建、改建的砖瓦房450多栋。2002年,人
均居住面积20多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70年,村集体购买发电机,自行发电照明。1994年,投资230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
水。1995年,投资7.8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自1994年始,村安排5名孤寡残老人住
进了敬老院。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3月,于洪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靠山村第一名党员
,当年,组建了第一个党小组。在党组织领导下,村里成立了4个互助组。并先后开
展了锄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动员参军、反蒋保田、支援前线等活动。全村312户,
参军者75人,为国捐躯者20人。其中于树梓3个儿子,牺牲2个,负伤1个。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支前大队的有112人。1949年11月,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
员54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7个,党员76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洪基、于学
礼、于芳水、于进善、王金昌、荆在起、于进梓、于建德、于云端、于云宝、王全东
、于建林、于云福、于建军。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设村政府。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
7月,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
称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行政负责人的有于进运、
于方梓、于兆忠、于进梓、王福聚、包华胜、王明礼、于学荣、于建军。
人物
人物简介于芳水(1921.8-1966)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民
兵模范光荣称号。
辛兆堂(?-1968)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光荣
称号。
于学敬(1927-1971)1942年参加海阳县抗日大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
年随队编入东北野战军。曾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参加过辽沈、
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曾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8年
晋升中校。1960年晋升上校。1964年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十三司任党委副书记、
书记职务。
包子初(1922-1982)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
王光荣称号。
于洪祥曾用名于洪翔。1925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工作。曾任县民政
科长、团县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等职。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任外交部
科长、处长、副司长、驻冰岛及伊拉克大使馆政务参赞和代办等职。
李保升1945年生,1965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律系
,曾任山东通世律师事务所主任,山东省律师协会理事,烟台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山
东省高级律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烟台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职,国家一级律师。199
7年被山东省司法厅记二等功。1998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山东省十佳律师”称号。
李永春1960年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高级政工师,国家级书法
家,中国传统书法协会理事。曾多次参加中国文化艺术名人笔会,任职于大庆市委党
校,为国家级课题研究员。
烈士名录于兆恕包自东于云起
王金琛荆在伍李保山于进云于兆芳
于成九于成汉于进修于洪早王明山
李凤先李凤早李保忠于学道王综善
王福禄包京书

撰稿:于洪志于万春李凤仪

审稿:于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