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18&run=13

概况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周姓建村,以姓命名周家村。后有高姓、伍姓、成
姓等陆续来此定居。
周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盘石店镇南部,地处东经121°17′,北纬36°
49′。东与院下村为邻,西与儒家村隔山相望,北与松岩庄接壤,南依窝铺顶山,北
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西距市政府驻地26公里。隶属盘石店镇。
全村占地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33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芋
头、西瓜、苹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200户,720人。有周、纪、高、伍、成、王、姜、徐、盛、
罗、辛、刘、李、董、程、迟等姓。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0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82%、15%、3%,人均纯收入3470元。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进驻盘石店,本村解放。
1946年全村进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
1947年本村建起了互助组。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建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1年与炭岚村分别成立行政村。
1964年开展“四清”运动。
同年本村调集6个生产队的劳力,建成马石沟水库。
1966年8月12日龙卷风袭击了本村。自东北向西南,风过之处,宽约100多米,直
扫1公里。中心地带房屋倒塌30多幢,120多间;受不同程度损坏的535间,村民死7人
,伤27人。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仅145公斤左右,总产1万公斤。之后,通过整地改土
,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78年,粮食亩产达到280公斤,总产4.2万公斤。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亩产达到
460公斤,比1978年每亩增产180多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总产59
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786公斤,总产47.2万公斤。
1958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在山坡上开垦梯田,栽植苹果树。到20世纪70年代
,全村果品常年产量10万公斤。80年代,由于果树品种老化,果品市场不景气,收入
下滑;党支部及时带领果农,进行高接换头,提高果品质量,收入不断地增长。199
9年,在村后和河东14公顷的好地上,栽植红富士苹果,党支部和村委齐抓共管,果
树长势喜人。
为了发挥山区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党支部就积极引导村民养殖长毛兔。
2002年,全村长毛兔存养量达到4000多只,增加收入16万元;办起个体养鸡场3处,
收入3万多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91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20万元,畜牧业收入
370万元,林业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后,本村办起了粉坊;全村从事勾花的妇女有150多人,常年收入
15万元。21世纪起,村里办起个体石材加工厂2处;同时,发展起羊毛衫加工3家,从
业人员20多人,常年收入8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0人,收入160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150万元,建筑业收入1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村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但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党
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电气焊、维修和商饮业等。200
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3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万元,服务业收入18万
元,商饮业收入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办起了第一所小学。1974年,在小学的基础上办起了初中班,
有教师12人,在校学生180多人。同时,集体出资对校舍进行改造。1988年,完成了
学校的“六配套”改造,硬化了校园的路面,绿化了校园的环境。1989年,全村学令
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被评为烟台市级“花园式学校”;自建
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
活,外出扛活、要饭的有30多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水平有了
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多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30多辆,摩托车
80多辆,电话140部,电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其中彩电占50%,电冰箱50台,洗衣
机20多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
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4年起,全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新房
区街道整齐,布局合理,村民住房全是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里建立了合作医疗站,达到了小病不出村,极大地方便了群
众。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村
里集资5万元,用上了电网供电。1981年,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
9年,投资6万多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全村用上了自来水。1994年,投资4万多元
,安装了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9年,成敬堂在南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
。1941年秋,成敬堂回村发展成学钦、盛化明、周在梅、高丕春、高练等人入党,并
成立村党支部,成学钦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先后
发展十几人入党。党支部先后领导了反奸、反特、反恶霸等斗争,进行了土地改革,
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先后有30多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30多名民工
参加支前大队,有5人随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同时,党支部又领导群众积极发展生产
,建立了互助组,使参军、支前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继成学钦之后,高练、高丕春、
纪守俊、纪守岭、高进显、纪万芝、纪虎芝先后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
组5个,党员44名。1989年纪虎芝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县)、镇党委评为先
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纪寿禄、高锋、成
学校先后任村长。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高崇任大队长。1968年6月,大队
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高进显、高世芹任主任。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
,纪万芝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99年5月,纪虎芝
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纪帮仙(1919-?)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地方后曾任海阳县高
家区区长。后调东北工作,任齐齐哈尔市副市长。已去世。
周世忠(1927-?)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地方工作,任杭州市交
际处处长。1972年调省外办任副主任,行政12级。
成敬堂1914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政府教育科科长。1947年
参加南下工作队,先后任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长,市文教局长,郑州大学教务处处长
等职,行政11级。
成学忠1919年生,1945年参加教育工作,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福州
军区电机厂厂长,副师职。
纪寿在1926年生,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转地方
工作,曾任沈阳市和平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行政12级。
成学纯1927年生,1945年入胶东公学学习。解放后,曾任山东省水产局科长、青
岛市水产局局长等职。行政12级,享受地专级待遇。
高小川又名高家骏。1948年离开家乡,20世纪70年代迁居美国。曾创建华人冷冻
食品厂,经销面类产品;经营房地产开发、商场物业、租赁管理公司。先后任山东同
乡会三届会长、东吴大学校友会会长、南加州中国大专联合校友会理事长、南加食品
加工协会会长、美国烈山宗亲联合会会长、美国华裔祖国统一会会长等职。其夫人邓
若桂曾三次当选为不同社区的模范母亲。其六个子女取得八个博士学位。长子高从贤
为哈佛大学医疗政策博士,其博士论文《管理医疗制度下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得
到最佳论文奖,并为宾州大学医学院内科博士,是美国医学会(AMA)唯一的华裔医师
、副总裁兼执行长。长女高从衍取得柏克来加大和纽约大学两个博士学位,为SFH医
院心脏科主任。次子高从迈为芝加哥大学脑外科医学博士,CH医院首席副院长。三子
高从藩是康乃尔大学的法律博士,SFG总经理。次女高从徽是柏克来加大电脑博士,
LAD电脑公司总裁。三女高从术是南加大法律博士,律师兼会计师。
烈士名录章斟桂高幢纪守岩
高峻高丕月

撰稿:纪虎芝审稿:纪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