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16&run=13

概况

明万历五年(1577年),先居者从小店村(今虎山村)迁此建村。因建村处曾有
栖凤之传说,故命村名凤凰庄。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本村东北建起大柴村。
为相区别,本村遂改称小柴。
小柴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盘石店镇南部,地处东经121°17′,北纬36°
51′。东与徐家泊村交界,南与松岩庄相接,西与儒家村相邻,北与大柴村相连。隶
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公顷,适宜种植小麦、
花生、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124户,为324人。有张、高、任、朱、唐等5姓,均为汉族
,其中张姓人口占95%。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为74%、21%、5%,人均纯收入3000元。

大事记

1942年12月28日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村集体统一为村民购买黑白电视机100台,每台补助200元,90%的户有了
电视机。
1989年村集体投资5万元,建起自来水工程,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
1998年由海阳市人大帮扶资金3万元,兴修塘坝2个,库容5000立方米,灌溉面积
个6.7公顷。
2000年由海阳市人大帮扶资金2.5万元,将原有的2个大口井重新清理、修整,扩
大灌溉面积3.3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亩产240公斤,总
产14.4万公斤。2000年,亩产470公斤,总产28.2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750公斤
,总产22.5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43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0万元,畜牧业收入255
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勾花手工业,收入很少。1985年,村集体投资8万元
,建起棉花加工厂,从业人员20余人,常年收入3万余元,利税3000余元。2002年,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0人,收入12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0万元,建筑业收入41万元。
第三产业1955年,村办起粉坊、油坊等小作坊,收入很少。改革开放后,村党支
部、村委会带领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车辆维修店、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
业从业人员27人,收入2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万元,服务业收入11万元,商饮业
收入8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中华民国时期,一批在外谋生的进步文人回村隐居,办起私塾教书育人
。建国后,小柴村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1950年,正式建起了小柴小学,逐年改善办
学条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其中考入
重点大学的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温饱问题不能解决。解放后
,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均粮食446公斤。
200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90辆、摩托车40多辆、电话50多部
、彩电98台、洗衣机3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房子多数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
。1985年,开始统一规划,拆旧房,盖新房,整修街道,村貌焕然一新。2002年,人
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2年,村办起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报销50%,对老人及病重者
送药上门。1982年,村投资5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8年,投资6万元,修建自来水
蓄水池,全村用上自来水。1990年开始,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200元;
1995年改为每人奖3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6年,张吉祥在盘石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先后介绍了
5人入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秘密组织活动,开展除奸、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伍
,为部队送粮、送衣、送水。
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0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
党员25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振福、张进祥、张可玉、张进修、任喜先、张宝
安。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村设立村公所。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
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
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守、
张进修、张财、张可玉、张玉合、张喜竹、任喜先、张宝安。1999年4月,任喜先当
选首任直选村委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张凯张云山张元
张浩张喜守

撰稿:张学臣审稿:张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