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鲁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210&run=13

概况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姓来此定居,以姓命名鲁家村。后因村南7.5公里
处已有鲁姓定居,则按南北之分,改称北鲁家村。
北鲁家村位于盘石店镇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54′,盘
高公路西侧。东与嘴子前村为邻,西与大薛家村交界,北与大桃口村接壤,南与大庄
相连,隶属盘石店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3公顷,适宜种植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80户,480人。有鲁、王、刘等3姓,均为汉族,人口较多
的是鲁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0
%、10%、3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0万元,人均纯收入2700元。2002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60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7%、6%、47%
,人均纯收入3330元。

大事记

1941年3月20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十二日)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进村,打死村民2人,打
伤5人,抓走5人。
1957年本村3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3年村党支部带领社员兴修水利,建水库1座,库容1.5万立方米水,灌溉面积
3.3公顷。
1967年在村的东、西、南、北各建桥1座,各种车辆畅通无阻。
1969年本村办起了合作医疗站,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1976年建拦河桥1座,既方便交通,又可拦河水浇地,增加水浇地面积2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扩建水塘,修建自来水管道,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990年本村被中共海阳县委评为文明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80公斤,总产5.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50公斤
,总产11.7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50公斤,比
1978年增长了3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42.25万公斤。2002年,粮
食亩产476公斤,总产20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开发山区3.33公顷,栽植干果林。2000年
,人均养长毛兔10只,收入14万元,并发展起养羊专业户2户,养牛专业户15户,养
猪在全村基本普及。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8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0万元,畜牧业
收入2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工业一无所有。1969年,村集体建面粉厂1处,职工3人,
固定资产1万元,常年收入1.5万元。20世纪80年代,家庭勾花业遍布全村,常年收入
15万元。2000年,成立个体羊毛衫厂,收入20万元,税金5000元。2002年,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40人,收入3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5万元,建筑业收入20万元。
第三产业1969年,全村只有1处商店,规模不大,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村支
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增1处商店,另有修理店、电气焊加工部等。2002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28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6万元,服务业收入275
万元,商饮业收入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了北鲁家小学。改革开放后,办起幼儿园。党支部历来重
视儿童教育。1983年,建成烟台市花园式学校,改善了儿童们的学习环境,全村儿童
入学率达100%。1983年,与邻村投资1.5万元联办中学,普及了中学教育。自建国至
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
村重视科技教育。1983年以来,办起了短期科技学习班,多次聘请科技人员
来学习班讲课,实地指导。到2000年,先后培养出农业技术员6名,果业技术员12名
,蔬菜大棚技术员1名,养兔技术员5名,养猪技术员8名,村民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
高。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50公斤,生活只能半日糠菜半日粮,多靠打长工
、做短工来养家糊口。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20万元。
2000年,人均粮食550公斤,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机动运输车辆80
辆、摩托车80辆、电话90部、彩电120台、电冰箱2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崎岖不平,住房以草房为主,破烂不堪,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83年以来,全村进行统一规划、划定新房区,砖砌瓦房井然有序
。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80年,投资1.5万元,补助村民购买电视机。1982年,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
供电。1985年,投资5万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鲁顺堂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2年,成立党支部,鲁宝敬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起8个互助组
,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霸斗争,组织支前队30余人,随军参加了万第讨赵(
保原)战斗和讨伐秦毓堂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21名党员。2002年,
全村有党员28名。1990年,村党支部被评为海阳县先进基层党支部。自鲁宝敬后,先
后有鲁宝庆、鲁兆全、鲁宝松、鲁宝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鲁兆全、鲁兆太、鲁保松、刘
德年、鲁云亭。1985年被评为海阳县文明村。1999年,鲁云亭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
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鲁自正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上饶市副市长。
鲁自俊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兰州市市长职务。
鲁毅原名鲁云鳌,193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县政府秘书,《昌潍大众》报
社编辑、《大众日报》社记者,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室、调研室副主任,济南市广播电
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总编辑兼电台、电视台台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
作室主任。1987年被评为主任记者,1993年晋升为高级编辑。曾兼职山东新闻学会常
务理事、山东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先后发表了数十万字的新闻报道。曾获国家级电
视片星光奖、优秀电视剧目提名奖、戏曲电视剧三等奖和电视连续剧特别奖。
烈士名录鲁自全鲁翠英(女)
鲁兆考鲁保崔鲁兆根鲁自兴鲁兆璞
鲁兆志鲁保正

撰稿:鲁宝玲审稿:鲁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