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99&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高姓来此定居,后李、潘、王姓相继迁入。因
本村为潘姓地主的庄子,故命名为潘家庄。
潘家庄位于盘石店镇西北部,地处东经121°15′,北纬36°53′。东邻龙
头村,西接柴岚崮村,南连东杨格庄,北与野口村交界。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
地2.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67公顷,适宜种植的粮食作
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总户数60户,175人。有王、潘、薛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
口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4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7%、8%、
5%,人均纯收入2780元。

大事记

1939年国民党地方军队进驻本村。
1941年本村解放。
1958年因建龙头水库,全村居民分别搬迁到盘石店、小店(今虎山村)、于家河、
嘴子前、嘴子后等村。1961年,村民又搬回本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建扬水站1座。
1985年在村东建养鱼池1个。
1992年栽植苹果2公顷。
1999年扩大苹果栽植面积1.3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1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斤
,总产7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350公斤,比197
8年增长1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450公斤,总产1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2
0公斤,总产7.8万公斤。
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品种以红富士为主。2002年,第
一产业总收入1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0万元,畜牧养殖业收入29万元,林业收入3万
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有木瓦工,收入微薄。建国初期,有豆腐坊、粉坊。改革
开放后,成立起建筑队,从业人员20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人,收入11万
元,其中工业收入10万元,建筑业收入1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了修理业和商店
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人,收入8万元,其中服务业收入7万元,商饮业收
入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70年建村小学,有教师1人,学生11人。200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
率达到100%。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者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75公斤左右,人均住房面积5平方米。建国
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有农用车20辆、摩托车11辆、电话26部、
电视机50台、电冰箱5台、电风扇30台。
村庄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起,本村先后整修了村路、街道,修建了村大桥。200
2年,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王殿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3年,成立党支部。1947年,党支部组织11人,参加支前。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
村有党员11名。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22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王常材、
王海田、王言生、王言凯、王言照。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
要行政负责人的有王海田、王常林、潘自芳、王彩田、王言文、王言生、王言照。1
999年,王言生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王秋琴女,1960年5月生,海阳市统计局副局长。1992年,被农业部评
为优秀统计员。1995年,被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

撰稿:王延成审稿:王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