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榆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95&run=13

概况

大榆村历史悠久。1962年,村北出土数件陶器,据专家鉴定属夏、商以前的文物
,说明在奴隶社会初期,就曾有人在此居住。
现村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因村南有一片高大的榆树林,许多古
树几人才能合抱,远近闻名,故命名大榆村。
大榆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8′,北纬36°53′。北与乳山
市河南村接壤,西与霞石村为邻,南与小榆村相连,东与下垒子村交界。隶属盘石店
镇。
全村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花生及其它果蔬类。
村里原住户为于姓,传说为唐以前皇帝所赐姓氏。明代,由四川迁来黄姓、
白姓。后王、刘、倪、郭等姓相继迁入。在于氏家谱上,于姓已有32代,黄氏家谱上
已有24代。全村均为汉族,黄姓人口较多。
2002年,全村有550户,1545人;农村经济总收入1278万元,人均纯收入32
2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1%、20%、9%。
大事记

1942年冬胶东建国学校一行100多人进驻本村。不久,因日军拉网大扫荡,被迫
向东南山转移。其间,与一股日军遭遇,激战中有数人牺牲。
同年11月23日进行拉网大扫荡的日军,由盘石店村经过本村。后分成两队由村西
、村北,向西北方向扫荡。在周家沟的小龙夼将八路军东海支队一部、区小队和大批
群众团团围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小龙夼惨案”。由于日军未在本村停留,加上群
众及早转移,村中百姓无一伤亡。
同年本村解放。
1943年村成立了大型农业互助合作组。
1946年村里发动青年涌跃参军,并动员了大批民工送军粮、抬担架支援前线。在
三年解放战争中,全村有25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支前的有20多人。其中,有
6人为国捐躯。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经县工商管理局批准,本村建农村集贸市场。
2001年在市电信局的资助下,本村接通有线电视网络。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解放前,本村农业生产落后,常年粮食亩产50公斤左右,常以糠菜充饥
。解放后,产量逐年提高。但是由于耕作方法落后,缺乏良种和化肥,粮食产量长期
在150公斤左右徘徊,群众生活仅能保持温饱。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002年,粮食亩产603公斤,总产87.8万公斤。
林、果业生产也初具规模。2000年,全村有干果林13.33公顷,水果林20公
顷,桑园13.33公顷,总收入达50万元。本年,又先后建蔬菜大棚30个;村里划出经
济田40公顷,扩大果业生产。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887.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9万
元,畜牧业收入528万元,林业收入40.6万元。
第二、三产业20世纪70年代,大队成立了木工组、条货组、铁业组(红炉),建砖
窑1座、面粉加工厂1座、成衣铺1所、股份供销社1处。其时以为群众服务为主,收入
甚微。1978年后,逐渐转变为个体经营。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0人,收入26
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30万元,建筑业收入36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5人,收入1
24.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6万元,服务业收入46.4万元,商饮业收入5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7年,本村建校舍9间,成立村小学,有教师4人,学生50多人。195
0年设立完小,新建校舍9间,教师增至6人。1958年又建校舍9间,教师增加4人,学
生近200人。1968年,设联办初中,又增校舍18间,教师增至20多人。1992年,初中
合并到盘石店中心中学,本村设小学1所,校舍40间,教师17人,学生200多人。自建
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全村不过200户,不足1000人,常年人均口粮不到100公斤,大
多农户靠添补糠菜勉强度日。建国后,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技术的改进,人们的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常年人均口粮增加到150多公斤。经济收入主要靠
卖花生、养猪,人均收入不足100元。1983年以后,打破了“大锅饭”,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上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
有的高达1000多公斤。人们的经济来源渠道拓宽。2000年,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扣
去物价上涨因素,人们的生活水平比1978年翻了一番。2002年,村里有各种运输车辆
200多辆、电话312部、摩托车82辆、彩电251台、冰箱25个。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的住宅80%以上是乱石结构的低矮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
足5平方米。街道狭窄弯曲,一些小胡同,推车子都困难。1980年以后,先后在村西
和村南规划了两个新房区,全部是四间一栋的庭院结构,室内外宽敞明亮、装饰一新
。有两户盖起了两层小楼。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公益福利事业不断提高。1
982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修筑了两座桥,在村南建起蓄水10万多方的大口井,
村里还建有幼儿园。2001年,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有医疗站、代销点,方便
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村里所有的耕地、果园都修了机耕路,为村民上山下泊,提供了
方便。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冬,县抗日民主政府盘石区区长张吉仓,多次到本村开
展革命工作,发展黄金甲、黄角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黄金甲被党组织调到外地工作,
黄角任小乡乡长,又陆续发展黄廷义、黄振山、黄勇、黄兆林、黄良田等入党。194
5年,村党支部成立,黄廷义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员55人。曾任党支部
书记的有黄修丰、黄廷义、黄从礼、黄兆林、于在亭、黄月生、黄京玉、黄会宽、黄
京剑、黄子芳、黄治国、黄悦德、黄惠波。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
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黄廷海、黄月生、黄京玉、黄京本、黄月兴、
黄会宽、黄京俭、黄兆禄、黄治国、黄兆福、黄悦德、黄兆雪、黄月全。

人物

人物简介黄岗1922年11月生,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过中共区委和县委副书
记、书记,莱阳地委生产合作部部长,烟台地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62年后,曾任中
共烟台地委监委书记,山东省委监委驻烟监察组组长,烟台地委常委、副书记,烟台
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烟台行署专员。1983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
黄全堂1926年2月生,初师文化,中共党员。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曾任班长、
排长、副连长、股长、副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等职。先后立二等功1
次,三等功14次,四等功5次,多次受到军以上机关表彰。
黄军武又名黄敬祉。1926年7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工作,先
后任教员,区干事,连指导员,协理员,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政治部科长、副主
任等职。曾立三等功3次,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1枚。
荒蓬曾用名黄文治。1926年生,大学毕业。1941年秋参加革命,初在故乡任教。
1945年夏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平度、崂山等战斗。本年随萧华、吴克华进军东北,任
东北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战斗报》记者。1947年转任《辽东日报》记者、编辑、编
辑组长,《安东日报》、新华社通化支社编辑。1950年后任中共辽东省委理论讲师、
辽东出版社编辑主任、辽东省委党校讲师、省政府干部教育科长等职。1957年被打成
右派,1979年2月20日昭雪冤狱,平反复职。曾任丹东市教育科长、职工业余教育委
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丹东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丹东分校
书法部主任、电视大学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辽河在怒吼》、《平度城上舞红旗》
、《我做证人》、《拍照》、《长白沃野埋忠骨--杨靖宇将军》等文章及《去年今天
》、《金色的布拉格》、《萨尔浒抒情》、《满庭芳》、《暮年抒怀》等诗词,其中
《去年今天》获省一等奖。曾参加丹东、辽宁书法展览及丹东、锦州、朝阳三市,丹
东、南昌两市书法联展,均享盛誉。
黄文直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由指导员升至团政委
。建国后转入地方,分配在中共辽宁省委干部处任处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黄道君1940年生,解放军西北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毕业,留校工作。曾任教研室主
任、教授、副院长,兼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和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员。主持申报并创建了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四个专业
,指导了15名硕士研究生,出版了《仿真技术》、《控制系统CAD及MATLABL语言》两
本教材,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过多项科研项目,多
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黄惠亭1962年初中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64年参加“四清”工作队,同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成绩显著,社教结束后被选拔为干部。曾任中共凤城公社党
委书记,海阳县委副书记,烟台市乡镇企业局局长,山东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等职。
黄惠道中共党员。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排长、团政治处干事、
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师政
委,山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200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黄辉德1946年11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曾任教师、烟台
毓璜顶医院药师、科主任、主管药师,中国药学会烟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主编了《
药剂科管理规范》,并在省内交流。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科主任。
黄治全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转业到电子工业四机部直属八七八工
厂工作。1974年被提升为生产科长,多次出席全国电子工业技术研讨会。后调任八七
八厂分厂厂长。
黄惠刚1950年7月生,中共党员,海阳市通信公司党委书记、经理。1994年4月,
被省总工会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3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徐淑卿女,1952年2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75年7月在山东中医学院医疗
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烟台市桃村中心医院任医师。1987年3月起,任莱阳市中医院
内一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老年急诊
医学》,两次获优秀论文证书,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和
优秀共产党员。
烈士名录黄金言黄兆乐黄龙资
黄正文黄廷竹黄志仁黄兆顺于振昌
黄兆理于在理于竹昌黄守成

撰稿:黄惠波审稿:黄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