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86&run=13

概况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建村。因村原为城里胡姓地主七个佃户庄中最小的一
个,故名小佃,后演变为小店村。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而改称虎山村。清康熙
初年,高姓十世祖高干冥,自徽村迁居本村。后有韩、李、王、宋、薛姓等,相继自
外地迁入。
虎山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51′。东邻盘石
店村、南鲁家村,西接东石兰沟村、迟家村,南与大柴、小柴村隔公路相望,北与东
杨格庄相连。隶属盘石店镇。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公顷,山岚193公顷,适
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590户,1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人。有宋、高、李、薛
、王、韩、柳、刘、潘、程、成、梁、董、于、姜、卢、陆、杜、张、徐、陈、杨、
孙等2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1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73%、20%、7%,人均纯收入2700元。

大事记

1940年12月23日顽军秦毓堂部驻东村保安团,抓去本村青壮年20人。全村集资和
借款1万元,才把人赎回来。
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本村成立,县长张维兹。本村解放。
1952年中共党员韩天庆、薛孟义、宋秀金等,带头分别成立了三个等价交换互助
组。
1954年村成立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北社韩天庆任社长,南社薛孟义任社长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爱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分四个大队和
一个青年队。
1966年在全县率先整修“大寨田”。累计整“大寨田”20公顷,自流灌溉50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33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60公斤
,总产8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650公斤,比19
78年每亩增长了290公斤。2000年,亩产760公斤,总产97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
583公斤,总产83.2万公斤。
1965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5.33公顷。1972年,栽植果树8公顷,
苹果品种主要有金帅、小国光,另有梨、桃等。2000年,水果产量达到16万公斤,收
入30万元;村民养兔收入80万元。2000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10万元,其中林业收入
5万元,畜牧收入29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117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00万
元,畜牧业收入540万元,林业收入3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从业人员20余人,收入仅够自给。解放后
,办起了豆腐坊、粉坊、油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1年,村办起橡胶厂,从业
80余人,常年收入200多万元,利税12万元;从事勾花的400余人,收入40万元。200
0年,有个体毛衫加工业5户,从业人员30余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0人,
收入33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00万元,建筑业收入30万元。
第三产业1950年,村民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村
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了电气焊加工部、理发店、商店及修理业等。2002年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0余人,收入11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0万元,服务业收入7
9万元,商饮业收入20万元。

社会进步

文化教育1941年,成立小店小学,有教师1人,学生30余人。1951年,教师2人,
学生70多人。1977年,建起新校舍,有教师7人,学生220余人。到2002年,全村考入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0人。本村重视文艺生活,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冬
闲时节,经常排演京剧、吕剧,有2人考上县京剧团。本村的大秧歌全镇闻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粮半糠菜维持生活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33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
款25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280辆,摩托车180辆,电话260部,彩电500台,电冰箱1
10台,洗衣机56台,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弯曲,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85年,村党支部统一规划新房区,50多户村民新建住房。2002年
,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1年,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77年,村投资10万元,全
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2年,投资11万元建自来水蓄水池,村民用上自来水。1991年
,村对孤寡老人实行集体赡养。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高文海经北城阳村王镜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
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39年10月成立党支部,高殿仁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
,村里成立了两个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霸斗争;组织支前队15人,参
加留格庄战斗。在“一切为了打败侵略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口号鼓舞下,广
大村民节衣缩食,踊跃捐献,积极支援前线。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
33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66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高殿仁、高文
海、王日照、宋吉秀、韩天庆、薛盛、于京堂、李明堂、韩天仁、王京国、高喜家、
薛洪斌、潘子仁(代理)、王京国、高秀全、宋文豹、高喜选。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
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薛孟禄、高殿龙、宋秀花、宋吉秀、韩天庆、宋吉章、王日
照、李明堂、薛敬、刘炳章、韩天仁、王京国、柳长海、韩玉虎、高秀国、高玉忠、
潘子仁、宋文豹、宋文志、王文民。

人物

人物简介薛洪敏1948年9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
转业,先后在济南汽车制造厂、济南锅炉总厂、济南市政府工作。1985年毕业于山东
工业大学。曾任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烈士名录宋吉善刘炳芳李德初
李学道高喜文高立安高信安宋修斋
高子义高长安潘子顺宋吉芝高喜弟

撰稿:高喜远审稿:高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