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68&run=13

概况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于砖瓦窑旁,居民以烧砖瓦为生,故命名为窑头
村。相传居民都是从“小云南”迁来此地,宋姓来得最早,后于、李姓等相继迁入。
自然村小辛家隶属窑头村。
窑头村位于海阳市东部留格庄镇南部,地处东经121°21′,北纬36°45′
,东至小风岭与大疃、小滩村接壤,西与小寨村相交,北与潘格庄、邵家村为邻,南
与港北村、大辛家村相连。原属大辛家镇,2000年12月,大辛家镇撤销后,隶属留格
庄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0公里。
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地瓜等。
2002年,全村有420户,1069人,均为汉族。有宋、于、李、姜、时、王、
张、黄、高、任、杨、董、隋等姓,其中李姓人口较多。
195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万元。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
%、26%、52%,人均纯收入2776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70万元,第一、二、三
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4.5%、1.2%、24.3%,人均纯收入3000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日)侵入海阳的日军进村,杀死村民3人,抢去财物
若干。
1942年8月8日胶东军区某部解放了留格庄,本村同时解放。
同年成立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贫困村民分得了土地。
1950年窑头乡人民政府在本村成立。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3年10月6日全村民兵及村民,协同当地驻军,全歼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16名
,其中击毙2名,活捉14名。窑头民兵连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
军区授予围歼小股匪特模范民兵连光荣称号,民兵连连长李绪法立一等功,于相堂、
于文平、于文洲等立二等功,于春福立三等功。
1964年10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克实率“四清”工作队进村,开展“四清”运动
,历时五个月。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村投资建立纸箱厂。
1986年村投资栽植苹果26.7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1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
,总产53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50公斤,比19
78年增长5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380公斤,总产49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4
8公斤,总产47.5万公斤。
1996年,村委积极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建起韭菜大棚3.3公顷,村
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50万元
,畜牧业收入60万元,其它收入512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人力轧花机一台,轧破旧棉花,收入仅能自足。建国
后,建起粉坊、油坊,收入微薄。1965年,村投资建面粉厂、轧花厂、窑厂等。198
4年,村投资4万余元建纸箱厂,从业人员40余人,工业总产值45万元;从事建筑业人
员40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0人,收入12万元。
第三产业1954年,建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
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修理部、小商店及个体工商户20多户,从业人
员40余人,常年收入30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0人,收入256万元,其中
运输业收入40万元,服务业收入120万元,商饮业收入9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有李颜德等执教的私塾1处。1942年,建立窑头小
学,教师2人,学生约有30人。1950年,有教师4人,学生100余人。1975年,改为窑
头联中。1978年,又改为窑头小学。1999年,村小学并入大辛家小学。自建国到200
2年,本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其中研究生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村民的生活只能以糠菜为主,
有的以讨饭为生。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
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收入194元。2000年,人均收入2776元。2002年,全村有农业
机械120台,摩托车100多辆,彩电200多台,电冰箱120台,电话300部,人均存款30
00元。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极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大多数是草房,人均
住房面积只有5平方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都住上了
宽敞的瓦房。1973年,村统一规划房区、街道,统一建房模式。至2002年,新建住房
300多间。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2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事业也在不断提高
。先后建起了医疗站,方便了群众就医。1976年用上了电网供电,购置了电影放映机
,办起了文化室。1992年,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村“两委”规定,对每年考取的大中
专生奖200元,考取研究生的奖5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于文彬成为窑头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42年,成立党
小组,于文彬任组长。1945年,成立党支部,于文彬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
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霸斗争,并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发动青壮年支前参
军。1947年,李文林任党支部书记。同年,实行土改复查,贫民分得了土地。2002年
,全村有党员62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文彬、李文林、姜文成、李绪法、于林贵
、李悦福、时保敏、李孟平、李永生、姜福新、李尚勇、李文兴。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村公所,李登勤任村长。1943年改称村政府。1
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兵、民政、调解、妇女等组织。1999年
5月,于福亭当选首任直选村民委员会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登勤、李
炳维、李登奉、李登波、李绪法、李悦福、李翠平、李孟平、时保敏、姜鼎新、时兴
昌、姜福新、李文兴、李廷竹、李尚勇、于富亭、李文兴。

人物

人物简介时凤昌(1926-?)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在海军司令部工作,军级干部

李德吾曾用名烈马、司马驰。192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
、硗州作家协会副会长。1942年9月参加革命,先后在大辛家、横山后、留格庄、东
村等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1944年投笔从戎,任团宣传股股长、师政治教育助理员等
职。1955年转入杭州日报社工作,任记者、编辑及文艺组、理论组负责人。在战争年
代,参加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斗和战役与抗美援朝二次及五次
战役。转入新闻界后,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通讯报道和评论文章,同时撰写了三部长
诗及数十篇散文、杂文、报告文学。
时恒昌1921年6月生,中共党员。194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凤城区青
救会长、组织委员,区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海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
书记,乳山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李正云1923年9月生,中共党员。1942年8月参加八路军,先后任排长、连长,南
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汽修厂厂长、营长、科长、主任(副师)等职。曾立二等功1次,三
等功2次,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各1枚。
李心云1923年生。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团长、副师长。多次立功。
李登科1925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抗先队长、
村团指导员、联防副指挥,连队政治指导员、干事、科长、研究室指导员(团职)、航
天部某研究所副书记等职,行政13级。
姜常新1929年8月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先后任班长、干事、机要员、机要参
谋、机要组长、机要秘书、机要股长、机要科长、机要处长,军区空军前指机要处长
等职。曾多次受到军区空军通令嘉奖。荣获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1枚。
姜文盛1931年2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文
书、书记等职。1950年转硫磺厂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统计专修
科毕业,先后任科长,太原化肥厂书记、主任,西北橡胶厂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
,宝鸡氮肥厂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代厂长等职。1984年被宝鸡市授予劳动模
范称号。
姜永年1931年生,1947年6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先后任文书、作战参谋、飞行员
、飞行中队长、飞行大队长、空战射击主任、飞行副团长、飞行团长、飞行副师长等
职。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四等功3次。出席过空军首届英模代表大会,三次
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李寿平1953年4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9年5月参加工作,烟台市锦宏纸
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4月在担任海阳县纸制品厂厂长时,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
范。
李绪发1963年10月,在全歼国民党武装特务的战斗中,成绩突出,被山东省政府
、省军区记一等功。
烈士名录李登仲李志贤李卓明
李振玉于相禄李登奎李树基李卓新
于文荣于林梓李树新李尚文

撰稿:于文堂审稿:李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