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65&run=13

概况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梁姓建村,以姓命名梁家村。之后,王、孙、刘、
隋、辛、任、于姓等自外地迁此定居。
梁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24′,北纬36°46′,东与方里
村为邻,西与大疃、小滩村相接,南靠黄海,北与乳山市横山后村隔山相望。原属大
辛家镇,2000年12月大辛家镇撤销后,隶属留格庄镇。西距镇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
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苹果、梨等。
2002年,全村有713户,1900人。有王、梁、孙、隋、于、辛、刘、任、庄
、李、程、姜等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0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42万元,人均纯收入313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2%、21.5%、15.3%。
大事记
1942年8月胶东军区某部进驻,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90公斤,总产量19.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为3
00公斤,总产量63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50公斤,
比1978年增长15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64公斤,总
产60.3万公斤。
1984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品种有国光、红富士等。2000年,村
党支部、村委会又发动群众栽植丰水梨等,同时加大了海上捕捞、养殖的力度,新增
渔船10只,利税近100万元;新建海水养虾、养参池6.7公顷,海水养殖贻贝33.3公顷
,产值近500万元。畜牧业也蓬勃发展,新建成养鸡小区。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
221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0万元,林业收入60万元,畜牧业收入10万元,渔业收入
1900万元,其它收入1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生产渔网、麻布等,收入仅供自给。建国
后,建起了豆腐坊、粉坊等,规模都不大,收入微薄。1974年,村集体建面粉加工厂
,工人4名。1984年,村集体建起船坞,后建成小型渔船码头。2000年,村委引进羊
毛衫大户来村投资,带动村羊毛衫业的发展,新建羊毛衫加工厂3个,全村从业人数
达到80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0人,收入782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41万元
,建筑业收入441万元。
第三产业1955年,本村建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村委会
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大小商店5家及理发店、电气焊加工部、修
理店、饭店、客运户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名,收入560万元,其中运输
业收入400万元,商饮业收入16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梁家小学,王子洪等教师任教。1948年,成立梁家完小。
1969年,村集体投资3万元,新建校舍,学生住进宽敞明亮的教室。1975年,教师16
人,学生达400余人。之后,学校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到2002
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1人,其中有2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人均粮食550公斤,人均存款2000元。20
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400辆、摩托车260辆、电话430部、彩电540台、电冰箱2
00台、洗衣机4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仅为5平方米。1978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2002年,村民全部住上宽敞
明亮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后又建起幼儿园等福利设施。1978年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村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
,自放电影。1982年,村集体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5年,村安装了
闭路电视。2000年,一次性安装程控电话400多部,成为电话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刘学春在南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
。1940年,发展党员8名,并成立党支部,刘学春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全村先
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40余人,随军南下作战。1949年10月
,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2名。2002年,全村有党员77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
有刘学春、张凤兰、孙宝忠、王焕芝、刘京松、孙宝胜、王德云、王永坤、王同德、
隋书龄、王悦松、隋书龙。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
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
政负责人的有孙宝忠、孙宝胜、王焕芝、王悦芝、王永伸、王志彬、王同德、梁德仁
、隋宝福、隋宝龙、王少江。1999年4月,隋宝龙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
2002年10月,王少江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梁德山(1921-1987)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莱东县白龙区委
书记,南海地委党校副校长,胶南县委书记,高密县委书记,胶州地区专员公署副专
员,胶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中共山东省纪律检
查委员会副书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等职。中共山东省第一届党的
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代表。
王德振1927年6月生,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任医师。1942年参加八路
军,曾任留格庄区(二区)区中队战士、青救会宣传干事,护士班长、主任、所长、卫
生队长等职。1952年转业,曾任四川江津地区疗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成都市第一
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书记,第二工人医院书记、革委会主任、第二人民医院总支书记
、革委会主任,成都市卫生局副局长,国家环境卫生监督员等职。当选为中华医学会
成都分会副理事长、成都市防疫学会除“四害”学会副会长,系四川省省级机关干部
老年书法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学会会员。
王志念1929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山东省广播电视
大学副校长等职。
王永信1930年生,中共党员,经济师。1945年5月参加工作,曾任海阳市农工商
贸易总公司总经理。1990年11月,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优秀供销员。
王仁凤女,1934年1月生,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1982年11月任县二轻幼
儿园院长时,被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王公之1934年1月生,中共党员。1953年参加工作,1964年毕业于山东冶金工业
学院。曾任青岛建工学院系总支书记、工会主席,青岛矿山大学系总支书记、校工会
主席等职。
辛光宇1934年生,1958年10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59年选调北京大学原子
能系学习。先后在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军工局、科技局、电器院、机械
院、自动化研究所、机电研究所工作。1985年曾出访德国、挪威和瑞士等国家,从事
带电粒子加速器和电力变压器的建造和应用研究。发表《国内外电子感应加速器发展
概况》等论文7篇,翻译《相对论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磁场设计》、《电力变压器三
条自动生产线技术资料》等专著。
王增友1935年1月生,1952年10月参加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8月
调国家对外贸易部工作,曾任副部长秘书、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服装处副处长、
中纺公司驻澳大利亚代表处首席代表(正处级)等职。1985年8月调回总公司任服装处
长。1988年12月,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副厅级)。1992年10月赴日本大
阪,任中纺总公司驻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任日本中大株式会社社长(大使馆商务参
赞级)。
王玉平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78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海阳清远电机制造
有限公司副经理。1996年4月任海阳市电机厂副厂长时,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王志本隋士玉隋宝恒
王增山王志盛孙悦吉王志云王志义
王增清王永竹隋书江梁英虎

撰稿:王涛

审稿:隋书龙王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