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61&run=13

概况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隋姓从方里村迁来建村。因建村处多桃林,环境幽
静,景色如同“桃花源”,故命名桃源村。后有于姓等自外地迁到本村西南山沟定居

桃源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26′,北纬36°46′,东与乳山
口相邻,西与环岱庵村相交,北依横山,南临黄海。原隶属大辛家镇,2000年12月随
大辛家镇与留格庄镇合并,改隶留格庄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1公
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地瓜、小麦、玉米、花生等。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2002年,全村有485户,1382人。有隋、于、高、姜、王、张、薛等7姓,均
为汉族。其中隋姓人口较多,占总人口的97%以上。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4万元。20
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4万元,人均纯收入2944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
398.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98.5%、0、1.5%,人均纯
收入3246元。

大事记

1942年8月本村解放。
同月村团部按上级指示,以隋良萱为首成立起海上游击队。至1945年,先后与日
伪军进行9次战斗,俘敌75人,缴获机动船4只,及大批军用物资。胶东军区奖给村团
部长短枪31支,现金3000元,授予隋良萱胶东海上民兵英雄光荣称号。
同年11月日军胶东拉网扫荡包围了本村,抢走村民猪4头、驴1头,鸡、鹅、鸭无
数;奸污妇女4人,打死村民隋前春。
1946年3月进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
1947年11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侵占凤城期间,本村组织民工76人、牲口10头、担
架4副、小车16辆,做军鞋400双,支援解放军攻打凤城。
1952年3月隋永火旦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山海农业生产合作
社。
1976年春大队建房72间,建地瓜窑10个洞。
1981年12月投资10万余元,建容量为2.5万立方米的大口井。
1984年2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8月建起新村委大院,建房30间。
1992年9月1日16号台风袭击本村,海潮淹没土地20公顷,冲坏虾池5个,造成经
济损失40余万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2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54公斤
,总产47.86万公斤。1984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49公斤,比
1978年增长95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311公斤,总产40.59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
产473公斤,总产47.3万公斤。
本村南临黄海,村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1980年以来,村党支部
发动村民,大力发展渔业生产,购置185马力渔船2只,120马力渔船40只,12马力渔
船3只,建虾池33个,养殖面积28公顷;养贻贝34.7公顷。全村常年渔业收入1948.6
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2363.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5万元,渔业收入2205
.7万元,畜牧业收入19万元,其它收入13.6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后,建起了粉坊,规模不大,收入很少。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油坊
、面粉加工、勾花等业。1983年,县纺织局与本村合建库容35万公斤的冷藏厂,常年
利税63万元。1985年,办起养鸭场、面粉加工厂,从业人员20余人。
第三产业1951年,建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1952年,建起了渔业合作社。改革
开放以来,党支部积极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修理店、小商店
、电气焊部、饭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5人,收入34.6万元,其中运输业
收入9.8万元,服务业收入6.8万元,商饮业收入18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桃源小学,在校学生30余人。1970-1977年,大队投资5万
余元,新建校舍37间,师生搬进了新校舍,多时有7个班,在校学生达270余人。教学
设施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5人。村民中
有16人获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半年糠菜半年粮,有不少村
民背井离乡,讨荒要饭。建国后,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95公
斤。1975年,人均粮食248公斤。2000年,人均存款2500元。2002年,全村有汽车4部
,手扶拖拉机94辆,三轮车4辆,摩拖车186辆,电话362部,彩电354台,洗衣机341
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的是破烂不堪的小草房。1983年以来,村统一规划新房
区,住房建设整齐化,街道建设规范化,村民的小草房变成了新瓦房。2002年,人均
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投
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1年,投资12万元,建大口井,家家户户吃上自
来水。1991年,投资6万元,安装上闭路电视。2000年,一次安装上程控电话290部,
成为全镇电话普及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3月6日,隋永灼经沈太兴、隋成德介绍,在桃源村加入
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月,建立了党小组,隋永灼任组长。5月,成
立了党支部,隋永灼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村民进行了减租减息、反特、反恶霸
斗争,发动村民参军参战,成立互助组等。1949年11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
6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72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隋永灼、隋良萱
、隋永火旦、隋汉清、隋京城、隋根昌、隋宣清、隋桂范。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
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隋洪清、隋永火旦、隋同昌、隋根昌、隋永
高、隋玉湖、隋宣清。1999年4月8日,隋宣清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隋良萱(1900-1964)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小
乡乡长。1942-1945年,在海上与日军斗争中,成绩卓著。1945年,被胶东区党委授
予海上民兵英雄称号。
隋武昌1926年生,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后转业本溪市任市长。
隋学芳1932年生,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事科学院工作。享受师级待遇。
于守志193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室工程组长
,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航天部三院三十一所副所长、所长、所科技委主任,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曾获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航天创业荣誉证书,荣立一、二等
功多次。
隋桂禄193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经济师。1957年12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保
管员、干部学员、助理员、副科长等职。1979年11月转人民银行淄博市张店办事处任
副主任。后曾任农行淄博市分行政工副科长、人事科长,农行淄博市干部学校校长等
职。曾荣立三等功1次,2次被军区后勤部政治部授予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各级嘉奖
表彰。曾发表3篇对工作有指导性的理论文章。
隋桂元1943年1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61年文登昌阳技校毕业后分配
到昌阳农场工作,曾任酒厂厂长兼书记、一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威海市一轻局局长
兼党委书记等职。曾多次被中共文登市委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多次记功、记大功、晋
级。1985年,被评为烟台市企业家。1991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隋本清1945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毕业后分配到军工光明机器厂,曾任光明机器厂厂长、泰安外贸局副局长、经委副主
任、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局长等职。
隋德湖1951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81年转业到唐山卫
生局,1986年调中共唐山市委。曾任科长、处长、市医药管理局局长等职。
烈士名录隋育基隋志清隋信清
隋世昌隋信昌隋学太隋永胜

撰稿:隋京臣审稿:隋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