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口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57&run=13

概况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村。因建村于两山之间的山口,故命名山口村。19
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且处重名村之东,遂改称东山口村。建村之初,刘姓、赵
姓来此处定居,后任姓、隋姓、张姓、于姓、吕姓相继迁入。
东山口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21′,北纬36°47′,东与江
家、峙家、杜家村接壤,南与前、后望海村为邻,北与大沟店村、望格庄隔山相望,
西与周格庄相交。隶属留格庄镇。西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6.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
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00户,582人。有刘、赵、任、隋、张、于、吕等姓,均为
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任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18万元,人均纯收入3168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57万
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6.6%、39.9%、13.5%,人均纯收
入3492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日)侵入海阳的日军一个班窜到本村,村民隋连忠
被刺死,其母因痛哭儿子,也被刺死;捉走村民刘长吉,逼其为之带路。走到山子口
公路上,强迫他拉地雷弦而被当场炸死。
1942年8月留格庄解放,本村随之解放。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修建东山口水库,灌溉面积86.7公顷。
1965年整大寨田10公顷,砌石堰30多条,动用石方80多万立方米,整出水稻田2
公顷。
1969年大队实行统一核算制度。
1979年村集体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自来水管件厂和玛钢厂。
1999年村集体投资2万多元,挖大口井5个,灌溉面积13.3公顷。
同年建蔬菜大棚50多个,建果园4公顷。
2000年10月乳即一级公路开通,距村北50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5公斤,总产8.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50公
斤,总产21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15公斤,比
1978年增长了65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530公斤,总产27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
产455公斤,总产18.2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对原有苹果老品种换头嫁接,主要品种有
红富士、乔纳金、红星等。到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达到8.7公顷,产量10万公斤,
收入达1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9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80万元,渔业收入
45万元,林业收入114万元,畜牧业收入45万元,其它收入28万元。
第二产业1955年,建起面粉厂、粉坊。1967年,村集体建起了压鞋组、染坊、木
匠铺、修配组等,从业人员35人。1979年,建起了自来水管件厂、玛钢厂。后发展起
食品加工。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6人,总收入78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720万元
,建筑业收入60万元。
第三产业1955年,建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
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饭店、商店、理发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32人,收入265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7万元,服务业收入17万元,商饮业收入23
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了东山口村小学,学生30余人。1974年,林业部门出资3
万元修建新校舍,有教职工3人,学生40余人。之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
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0人,村民有5人获得助
理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生活只能吃糠咽菜,外出闯关
东者5户。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70公斤。1975年
,人均粮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1万元。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
村有各种运输车辆75辆、摩托车57辆、电话80部、彩电180台、电冰箱60台、洗衣机
1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积
不足5平方米。1983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
米。
集体福利1974年,村建起了合作医疗站,村民用药,药费报销50%,住院费报销
70%。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7年,
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同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村投资8万元,建起了
自来水蓄水池,村民免费用上自来水。1999年,全村安装上有线电视。2000年,安装
程控电话80余部,成为电话普及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任蝉华在南庄张淑兹家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本
村第一名党员。1942年,任秀华、任维络、任维斌等在本村入党。同年,村建立了党
支部,任婵华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三个互助组,并先后开展
支前工作,进行减租减息、反特反霸斗争。1947年,开展“反蒋立功保田”运动,9
名青年踊跃参军。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1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
个,党员32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任蝉华、任维络、刘文河、任秀华、隋淑英、
刘文田、任天华、任举芝、吕天喜。1999年起,任同芝任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多次
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7月,村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兵、妇女、民政、调解、治安等组织。曾任
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任维斌、刘长顺、任清芝、刘文卿、任维元、隋连修、任秀华
、吕仁朴、刘文勤、任天华、任中华、任京华、吕天祥、任润芝、任举芝、任同芝、
任润芝。1999年5月,任同芝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任润芝当选为村
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任玲华1928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曾任报社通讯员、
管理员、科长、副组长、管理部副主任,大众日报社党委委员、经理部主任等职,并
当选为省报协副会长、秘书长。发表经济管理等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省、市及报社
先进工作者,并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烈士名录任俊华任淑芬(女)
刘文春

撰稿:刘志鹏审稿:任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