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望海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54&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刘姓和贺姓来此建村。因建村处地势较高,眺望黄
海,美景尽收眼底,且与前望海是近邻,本村在北,故命村名后望海。清雍正年间(
1723-1735年),高姓自徽村、吕姓自烟台七夼、胡姓自城里陆续来此定居。后有王、
姜等姓自外地迁入。
后望海村位于菩萨山西麓,地处东经121°21′,北纬36°46′,西接蒲莱
河村,北依望海山,南与前望海村相邻。隶属留格庄镇。西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
市政府驻地2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桃等。
2002年,全村有175户,527人。有高、吕、胡、王、姜、李、任、冷、孙等
9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高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6万元。2
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4.1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47%、33%、20%,人均纯收入为2723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50万元,第
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2%、34%、4%,人均纯收入2974元。

大事记

1942年8月本村解放。
同年11月胶东建国学校5名同志驻本村,因有坏人告密,遭日军包围。其中1人突
围至东山半腰,被敌人击中而牺牲。
同年前、后望海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1946年前、后望海分为两个行政村。
1947年本村第一个互助组成立。
1952年成立望海供销合作社。
同年望海乡在本村成立。
1954年村成立了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南社社长吕贤章,北社社长高才义。
1956年前、后望海重新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1年12月前、后两个望海重新分为两个行政村。
1963年10月6日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16人在海上登陆。全县军民配合,在本村东
山菩萨顶抓获其15人,击毙1人。
1966年坐落在本村北面的望海水库破土动工,1975年4月竣工,库容471万立方米
,灌溉面积333.3公顷。
1981年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2年安装上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5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71公斤,总产30.43万
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665公斤,比1978年增产了
194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705公斤,总产44.7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58公斤
,总产37.9万公斤。
1958年,本村就开始栽植苹果。2000年,全村果园面积达0.87公顷,产量2
万公斤,收入4万元。1992年,栽桑1.7公顷,发展养蚕业,常年收入4.2万元;发展
蔬菜大棚5个,常年收入5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9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7
7万元,畜牧业收入290万元,其它收入233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手工业,主要为木器加工、织花边、编篓等。建国后
,相继建起了油坊、粉坊,但规模小,收入少。集体化以后,大队又办起铁匠铺、篓
铺、面粉厂、压鞋组、制鞋跟厂、缝纫组等。后又建起白铁加工、石棉瓦制造和制衣
等个体企业。妇女则大都从事勾花。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人,收入490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320万元,建筑业收入17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理发店、商店,
发展起煤炭销售、客运和货运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0多人,收入60万元,
其中运输业收入50万元,商饮业收入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6年,在前望海村成立望海完小。1958年,望海完小由前望海村迁到
本村。1964年又迁到前望海村。1969年,望海完小改办成望海联中。1972年由联办村
出资,在前望海村村西修建新校舍32间,有教职工20多人,学生300余人。1995年,
联中合并到留格庄中心初中后,原学校又改办成望海学区小学。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相继达到烟台市花园学校、烟台市规范化学
校标准。1997年,被海阳市教委评为海阳市“十佳”学校。建国以来至2002年,本村
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0余人。本村大秧歌在海阳市小有名气;逢年过节演出的现代戏、
歌剧及话剧,颇受村民欢迎,出村演出,深得观众赞誉。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只有100公斤左右,只能吃糠咽菜过日子。建国
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全村收入15.66万元。2000年,全村人均粮
食547公斤,人均存款2500元。2002年,全村有洗衣机1台、电冰箱55台、彩电140台
、电话126部、手机27部、摩托车80辆,各种运输车辆80辆。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为低矮的草房,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自1980年以
来,村统一规划街道和房屋建设。街道整齐,住房均为高大的红砖瓦房。2002年,人
均居住面积约为37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1年,村投资3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6年,投资5万元,村民用上自
来水。2001年,全村安装电话126部,成为电话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6年,高才义由前望海村王振全、王悦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党,成为本村第一个党员。1947年,成立党支部,高才义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
领导下,成立了2个互助组,开展了土改复查运动,动员了25人参加人民解放军,5人
参加担架队,发动群众为前线运送粮草。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8人。2
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22名。1957年8月后,曾任后望海党支部书记的有胡
喜杰、王在海、胡永竹。1989年12月起,高克胜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
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
政负责人的有王在昌、高克英、高丕义、高才义、姜法、胡仁生、王在海、姜法、胡
永竹、高克胜、王成玉、高世杰。1999年4月,高世杰当选为首届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高安易(1924-1948)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曾任排长。19
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牺牲。
高克忠1942年10月生,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烟台、枣庄火车站工作,曾任枣
庄市火车站货运室主任。先后受国家铁道部及济南铁路局表彰。
高克智1948年6月生,中共党员,曾任海阳市爱卫会办公室主任。2002年,被评
为全国改水改厕先进工作者。
烈士名录吕锡章高安易高现义
胡荣锡

撰稿:高克元

审稿:高世杰高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