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下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44&run=13

概况

明初,一说为明末,李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建村于西南山七祖院庙宇之下,故命
村名院下。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吴姓从外地迁入。后有仇、高、王、刘、赵姓
等迁来定居。
院下村位于留格庄镇西北部,地处东经121°18′,北纬36°49′。东与日
照庄相望,北与松岩庄接壤,隶属留格庄镇。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西距市政府驻
地2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西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550户,1546人。有李、吴、仇、高、王、赵、刘、隋、伟
、汉、徐等11姓,均为汉族,其中李姓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1万元。2
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5
%、20%、15%。人均纯收入2809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50万元,第一、二、
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9.7%、30.1%、0.2%,人均纯收入3095元。

大事记

1942年8月8日胶东军区某部解放了留格庄,本村随之解放。
1953年成立互助合作组若干个。
1955年春成立四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春四个初级社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集体投资10万元,建起“三八”、“五四”畜牧场,开展大型牲畜(骡马
)配种繁殖业务。
1964年集体投资8万元,建起筐篓厂、木业组。
1965年建起半机械化粉条、饲料加工厂。
1978年集体投资10万元,建东河大桥和地瓜温室。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集体投资15万元,修建大口井。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33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斤
,总产61.2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00公斤,总
产73.5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320公斤,总产72.96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3
89公斤,总产54.5万公斤。本年,第一产业收入254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040万元,
畜牧业收入1500万元,其它收入4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织小机布、做鞋、榨油等,从业人
员30人,收入仅供自给。1951年,建起了粉坊、油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5年
,村集体建起油坊、刺绣组,职工20人。1986年,建石料加工厂。2002年,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80人,收入110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理发
店、电气焊修理铺、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人,收入6万元,其中运
输业收入4万元,商饮业收入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设有七祖院书房。1941年,成立院下小学。1968年
,村与教育单位共同出资10万元,修建新校舍。1969年,院下完小改称院下联中,有
学生200多人。1978年,联中改为三年制,有教职员工20多人,学生300余人。之后,
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
校者28人,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
院下村秧歌是海阳大秧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全市闻名,多次受到市政府的表
彰,并获得锦旗和奖状。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9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粮食半年糠菜。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2
5公斤,全村收入46万元。2000年,全村收入1360万元,人均存款500元。2002年,全
村有各种运输车辆400余辆,摩托车100多辆,电话335部,彩色电视机450台,电冰箱
100多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
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4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区。1999年,村投资1万元,修建南北
大街。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85年,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0年投资5.4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94年投资8.3万元,安装上闭路电视。1988年投资13万元,修自来水蓄水池,村民
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一次性安装程控电话300多部,成为电话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李自仁由徐家泊村的徐敬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院下村的第一名党员。他以小炉匠的职业为掩护,串街走巷为地下党秘密传递情
报,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5年秋成立党支部,李自身任党支部书记,李自仁、李成俊、李世修、李
维芝任委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先后组织出动担架队、子弟兵团3
00多人次,支援前线作战。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0多人。2002年,全村
有党员56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李自身、李世斋、吴焕培、吴焕成、李丕金、李
国文、李岗文、李丕良、李广文、李丕峰。1998年起,李丕旦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春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先后担任
过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自身、李成颜、李云庆、李丕玉、吴焕培、吴焕成、李成
周、李世田、李世东、吴焕璞、李丕金、吴术彬、吴焕全、李丕旦。2002年4月,村
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李丕旦当选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李英文(1920-1993)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团政委、师政委等职

李丕侦(1920-2000)1944年4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教导员、团长、师长等职。
吴焕成1924年6月生,194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
1955年、1956年、1957年、1963年,先后11次出席省农业劳模大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积
极分子代表大会及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多次荣获奖状、奖章,被授予山东省社会
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李治文1929年5月生,中共党员。1947年10月入山东粮政干校学习。1949年2月南
下。曾任班长、排长、副队长、分队长,福州市委组织部干事,省委工业部干部处科
长,福州汽修厂厂长,八一钢铁厂常务副厂长、党委书记,轻工局党委书记、局长,
电子局党委书记、局长,澳门华榕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曾立三等功1次,获二
等模范荣誉称号。
李福亭1929年8月生,中共党员。政工师。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曾任通信员、
排长、副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等职。1979年10月转业到济南市冶金局郭店
铁矿任副矿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曾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1次。《解放军
报》曾3次报道其先进事迹。
烈士名录李焕文李丕臻李云殿
高吉砻于敬相李维本赵连城李会民
李福李世堂吴芳刘海林李同文
吴杰李培镇李云杰李世宗李世臣
李培京高厚亭

撰稿:吴湖审稿:李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