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33&run=13

概况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建村于平泊,故命村名刘家泊村。后有江姓、
宋姓、李姓人来此定居。
刘家泊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6′。东与王
家泊村为邻,西与东迟格庄相接,南与两甲村和新安村相交,北与窑家庄相连。隶属
留格庄镇。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各种蔬菜等。
本村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小丘陵,东部是平泊地,大庄河流经村东。199
9年10月,乳即一级公路在村北100米处通过。
2002年,全村有227户,610人。有刘、江、宋、李、周、陈、于、徐等8姓
,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刘姓。
195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万元。2000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人均纯收入290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2.5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74%、14.32%、22.94%,人均
纯收入3204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1944年一股日军从本村经过,把各救会会长刘喜禄抓走。后由一赵姓伪军将其秘
密放回。
1966年调动全村村民,修建了1座小型水库,库容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6.7公顷

1974年冬季组织村民改造河道760米,使33.3公顷涝凹地免遭水涝灾害。
1977年冬动用全村劳动力,建蓄水6.3万立方米的大口井,灌溉面积33.3公顷。
1978年9月遭龙卷风袭击,毁坏房屋3间,折断合抱粗杨树2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8月遭受九号台风袭击,毁坏房屋13间,淹没粮田32公顷,刮倒折断树木
无计。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量9.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60
公斤,总产量是20.9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增加
到400公斤,比1978年增加了14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了500公斤,总产达36
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03公斤,总产31.4万公斤。
1994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10公顷。1995年以来
,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中棚韭菜2.7公顷。2002年,第一产业总
收入82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16万元,牧业收入160万元,其它收入437.5万元,渔
业收入1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后,相继建起了豆腐坊、粉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3年,本
村25%的户建起了羊毛衫加工厂,安排了180多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常年利税12万元。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0人,总收入18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70万元,建筑业
收入18万元。
第三产业1958年,村建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999年起,有运煤贩煤专业户30多户,常年收入近30万元。200
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人,总收入301万元,其中服务业收入91万元,商饮业收入
2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6年,兴办刘家泊小学。1966年,新建12间校舍,在校学生100余人
。1986年,村投资万余元,进行校舍改造。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
高。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0多人。村历来重视科技教育,
数次请专家为群众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参观,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水平。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极为贫困,90%的村民靠当长工、打短工为生。解放
初期,常年人均粮食60公斤左右。1963年,人均粮食14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21
4公斤,全村收入达3万元。2000年,全村总收入1100万元,人均收入达2900元。200
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80辆,拖拉机15台,摩托车70辆,彩电150台,电冰箱90台,
洗衣机20台,电话135部。
村庄建设1958年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78年
,村统一规划、建设房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2002年,全村99.8%的农户
住上了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1979年
投资4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4年,实行集体补助、个人支付两条途径筹措
资金,建成了电视村。1990年开始,村委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奖励,每个学
生奖金200元。1992年投资4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工程。1996年以来,村对参加养老保
险的村民实行资助,基本解决了村民老有所养的问题。1998年又投资8万元,进行了
农电改造。2000年,村补贴每户100元,使本村成为电话村。2001年,村投资3万元,
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刘喜松在步鹤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刘家泊村第一
个党员。1942年,刘喜松任刘家泊村党组织的负责人。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吉
祥、刘成信、江书贤、刘京初、刘天奎、刘天永、刘启海、刘起水、刘天志。2000年
7月起,刘天志任党支部书记。
1981年以前,全村有党员33名,分成4个党小组。1998年,全村设两个党小
组,有党员34名。2002年,有4个党小组,党员35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
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宋发义、刘成聚、
刘吉祥、宋文喜、刘天奎、刘京初、刘起海、李世先、宋德胜、刘建国、刘天志。1
999年4月,刘建国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5月,刘天志当选为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洪贤曾任山东省政府人事处处长。
刘天均1929年5月生。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2年
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曾任卫生员、干事、技术书记、指导员、科长、团政委、师政治
部主任等职。曾立三等功1次,获抗美援朝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各1枚。
烈士名录刘洪倬刘树贤刘贞祥

撰稿:刘志生审稿:刘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