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18&run=13

概况
西洼村原名为西姜家洼。明朝初期姜姓由宁海州(今乳山市)峒岭村(今小碾村)迁
来,因此地四面高,中间洼,故名洼里。姜姓落户后分北、西、东三个村住,都叫姜
家洼(分北姜家洼、西姜家洼、东姜家洼)。本村后来根据坐落,命名为西洼村。
西洼村的徐姓是从东村迁来,柳姓、于姓是从南河沟村迁来,栾姓从栾家村迁来
,孙姓、张姓是从莱阳县宋家庄迁来,全村有7姓。
西洼村位于凤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7′,北纬36°44′。南邻
来家洼村,北靠北洼村,东接东洼村,西边是新安河,村内有北通留格庄镇、南通凤
城街道办事处的公路,公交车直达海阳市汽车站。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距办事处驻
地7公里,距海阳市政府驻地20公里。
新安河流经村西,河水常年不断,河岸建有自来水泵房。村西南角靠河东岸建有
冻粉厂和个体养鸡厂,村东建有配电室,村南边是村两委办公大院。全村的建筑总面
积3.6万平方米。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6万元,工业收
入275.4万元,其它收入27万元,人均纯收入2530元。2002年,全村有56户,188人,
粮田面积16公顷。农村经济总收入349.8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的比重为51%、2%、17%,人均纯收入2662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本村,21辆军车停驻1夜,村民
财物悉遭抢掠。
1942年8月八路军解放留格庄后,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盘踞凤城期间抢掠本村,平均每户损失约142元。
1961年来家洼与本村分设行政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多公斤,总产2.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
多公斤,总产4.6万公斤,每个劳动日0.8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
食亩产4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00公斤,总产10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83
.5公斤,总产6.8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177.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9.96万元,畜牧
业收入43.39万元,渔业收入80.65万元,其它收入1.36万元。
第二产业1971─1980年,村办压鞋压胎厂、压瓦厂、面粉厂,多数年份年收入0
.5万元。1983─2000年,村办冻粉厂2个,较好的年份收入5万元。2000年,从业人员
48人,总收入95万元,利税5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人,收入113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100.75万元,建筑业收入12.25万元。
第三产业2000年,有个体小商店及其它服务业人员70人,收入21万元,利税8.5
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人,收入59.4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61万元
,服务业收入22.27万元,商饮业收入28.6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本村解放后,成立妇女识字班,有15人参加学习。1947年,寨前
村、新安村完小和五个洼联办的村小学合并为洼里完小,1948年停办。1962年,村有
初级小学1个班,教师1人,学生30人。高年级的在洼里联中读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村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2002年,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民
中高中文化的10人,中专5人,大专2人,获助理农艺师职称者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口粮不到100公斤,多半以糠菜为主,能穿上棉衣的
极少。建国后,村民生活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人均口粮增加到250公斤。1981
年前,村民以粗粮为主食,细粮很少。1983年后,吃以细粮为主食,穿的是西服、皮
鞋。2002年,全村有彩电47台,黑白电视机17台,大小汽车3辆,摩托车27辆,三轮
车7辆,大小拖拉机9台,有冰箱35台,VCD14台,电话41部,手机5部,洗衣机10台,
煤气灶45个。
村庄建设解放初期,村内只有一条东西4米宽的街道,村民住房全是石头垒泥摸
的草房,低矮阴暗,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1985年规划以后,街道加宽到5-8米,
每排新房后留有4米宽的胡同,全村都是瓦房,并有小楼1幢。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
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2年,本村办起合作医疗站,凡在本公社医院治病者,或经本公社医
院同意转其它医院就医者,药费、治疗费凭票在本公社医院报销。在本大队因公受伤
,由集体负责医疗费,并补贴工分。1983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0年,用上自
来水;五保户由集体供给口粮、烧柴,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本村第一名中共党员是徐德仁。1946年党小组成员有本村的徐
德仁,来家洼的姜恩南,东洼的姜洪令。
1947年,西洼党小组成员有姜术梅、邵京龙、姜殿英、姜殿邦、李彩云、李玉香
。1949年,村建立党支部,姜术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相继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
文有、徐在臣、徐在国。2002年,全村有党员1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9年前属洼里联村。1958年,设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设民兵
、妇女、青年、民政、调解、治安等委员。1967年,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
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
责人的有姜殿英、柳玉森、栾良环、姜文友、姜奎星、徐在臣、姜树梅、徐在国。1
999年村委会换届直选,徐在臣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村委改选,徐在臣
连任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姜恩绍1930年11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解放战争时参加人民解放
军,曾任排长、艇长、中队长。1964年南京海军学院毕业后任团参谋长。1972年转大
港油田任副指挥、渤海石油总公司处长。曾立三等功十余次,1977年带领两艘物探船
到渤海进行物探,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
烈士名录徐德会

撰稿:姜文有审稿:徐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