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孙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13&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孙姓来此建村,因离城里8华里,故名八里孙家村。
后有李、王、朱、臧、刘姓分别自外地来此定居。小刘家庄是八里孙家村南一个40多
户的自然村,1942年并入八里孙家村,成为一个行政村。1947年秋,又分为两个行政
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又合并成为一个大队。
八里孙家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3′。南靠黄海,
北与新安村隔山相望,西与李王庄相邻,东与陂子头、寨后、寨前村接壤。距市政府
驻地15公里,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7公顷,适宜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有小麦、大豆、地瓜、玉米、花生、蔬菜。海岸线长2公里,荒滩66.7公顷。
2002年,全村有432户,1169人。有孙、王、李、来、臧、刘、唐、鞠、于、安
、林、牛等姓,均为汉族,其中孙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722.4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
.7%、22.9%、15.4%,人均纯收入3300元。

大事记

1941年1月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部来海阳,对本村的革命活动严密监视。
1942年5月30日(农历四月十六日)秦毓堂部将本村王瑞等8名中共党员围困在3间
破草房中,扬言要活抓他们。8人经过殊死搏斗,胜利突围,其中3人受伤。当日,秦
部在村中抓走46人,押解县城大牢,用尽各种残无人道的刑罚。后将3名党员、2名群
众在县城南门外杀害。
同年8月本村解放。
1947年11-12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盘踞凤城期间,本村遭受摧残,损失严重。
1965年村建水库2座,库容达3万立方米。
1977年村投资2万元,安装发电机,自行发电照明。
1980年集体总投资5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村投资12万元,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1999年安装电话23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
2003年全村安装有线电视310户,占全村的80%。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6年,亩产240公斤,总产38.4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20公斤,比1956年增长80公斤。2000年,亩产360公斤,总产
55.6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84.8公斤,总产27.8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育树苗1.3公顷,因管理不善,收入
有限。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915.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03.46万元,渔业收入6
87.43万元,畜牧业收入164.53万元,其它收入59.87万元。
第二、三产业1932年,本村设立成玉纺织厂,资金1000元,工人15名,布机5架
,年产布450匹,1936年停业。另有个体粉坊、油坊、豆腐坊等,收入微薄。1956年
,转业残疾军人来守元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成立了木匠组、石匠组、成衣组、铁
匠组、条编组、油坊、粉坊等,购置12马力渔船16只。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
00人,收入1080.89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13.44万元,建筑业收入67.45万元。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220人,收入726.2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9.28万元,服务业收入130
万元,商饮业收入577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本村解放后,即设初级小学。1976年改建校舍40间,设1-5年级
,有教师6名,学生16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20公斤,多以糠菜度日。建国后,村民生
活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3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420公斤,全村收入
22万元。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30辆,摩托车1
10辆,电话218部,彩电300台,洗衣机5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垃圾成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住房
99%是草房。1975年,村统一规划街道,住房全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5年,成立医疗卫生室。1971年,村建立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
药费报销40%,重病住院药费报销60%,并为本村老人上门诊治。1974年以来,随着
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77年,村投资自行发电,村民用上
照明电。1978年,用上电网供电。1981年,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
89年,投资5万元,吃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本村孙九令、孙元令、孙守令、王德林等人,在孙九
令家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党员。1942年成立党支部,王德奎任党支部
书记。1944年起,有臧兆祥、刘云善任党支部书记,领导村中党群进行反奸、反特、
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16人。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本村有51人参军。1949年
本村党员公开,时有党员15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52名。曾任村党支
部书记的有来守元、王喜福、来桂元、李聚兴、来桂生、王学迪、臧进安、孙仙令、
李福兴、李家松、李家进。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7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
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学忠、来守元、刘宪、孙连彬、李早章、来桂元、李
家信、孙德春、王学迪、李家松、孙福令、李福兴、刘占瑞、刘宗堂、李家进。

人物

人物简介刘华堂(1927-1978)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福州军区某师副师长。
孙学德(1927-2000)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福州军区通讯兵部部长。
王瑞1917年生,1942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鞠庆基1923年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李艺中共党员。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
总稽核、高级经济师。
刘春华1948年生,1969年入伍,中共党员,曾任连长、营长等职。转业后任山东
省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
刘春福1951年生,1971年入伍,中共党员。曾任连长、营长、军医院副院长、汕
头市海事局副局长等职。
烈士名录李正兴李家正李家忠
李家玉来增元来祥元来本厚来春生
王禄王祯李玉章臧兆庆毕祥成
刘春发李增政刘云亭孙芳令孙成安
李燕芝

撰稿:王钧正李家松

审稿:李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