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迟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07&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董姓与栾姓来此建村。因建村于出金沟之西,故命
村名西出金庄。后演变成西迟格庄。张、周、侯、温、王、徐、于等姓相继自外地迁
来定居。
西迟格庄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4′,北纬36°45′。南与邵家庄、
荣家庄、嵩山村为邻,东与东迟格庄相连,北依帽子山,西与岱格庄、山口村隔山相
望。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4公顷,山岚6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
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200户,620人。有张、周、侯、温、傅、王、于、徐、成、安、
高、纪、董、姜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张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2002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1083.6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
31%、32%。人均纯收入3396元。

大事记

1942年7月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12日全村村民积极支援解放军对凤城的国民党整编五十四师八旅、三
十六旅的围困战。村民踊跃参军,积极参加担架队,当向导,烧水做饭,为击溃敌军
做出了贡献。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村集体投资建起第一个水库。
1958年村投资建成了西岚水库。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建成东南河大口井。
1992年村集体投资建起雕台水库。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15.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
斤,总产30.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
比1978年增长2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00公斤,总产4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
产591.2公斤,总产35.4万公斤。
1983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13.3公顷。后因品种差,加上市场价格
冲击,被迫毁掉80%的果园,仅剩下2公顷红富士苹果,常年产量2万公斤,收入3万
元。20世纪末,建桑园2公顷,收入5万元;冬闲季节利用养蚕大棚种植蔬菜,收入3
万元;建蔬菜大棚2个,常年收入3万元。常年养牛70头,羊100头,总收入8万元。2
002年,第二产业收入399.6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5.53万元,畜牧业收入171.3万元
,其它收入22.8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生产粉条、条筐、花生油等,从业人员十
余人,收入仅够自给。建国后,建起豆腐坊、粉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69年,
集体建起面粉厂,职工3人。此后,村里相继建压胎厂、酒厂、采石厂、建筑队,另
有村、镇联办砖瓦厂。2000年,成立私营制衣厂,招来外地打工人员20余人,总从业
人员80人,收入20万元,利税1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人,收入331.82
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36.7万元,建筑业收入95.12万元。
第三产业1952年,本村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电气焊加工部、商店及个体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
业从业人员25人,总收入352.24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45.34万元,服务业收入41.
8万元,商饮业收入65.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26年,村设私塾1处,学生30人。1934年,成立了西迟格庄小学。至
1941年,发展到两个班,每班学生30人左右。1942─1947年,两个班,每班学生32人
。1948年冬复学后至1959年,两个班,每班学生50人左右。1961年,教师2人,两个
班,学生90人。1968年,教师4人,4个班,学生110人。1975年,教师4人,4个班,
学生115人。1982年,教师4人,4个班,学生100人。1983年,教师3人,4个班,学生
78人。1999年,并入北河沟学区完小。建国至2002年,从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4人
。西迟格庄多次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西迟格庄的秧歌小有名气,每年春节成立秧歌
队挨村宣传。村里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参观学习。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建国
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0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
辆30多辆,摩托车52辆,电话152部,彩电150台,电冰箱40台,冼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青年结婚无
新房,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1985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后,街道平整,两
边砌有污水沟,并有专人管理。2000年,修通了通往乳即一级公路的大道。2002年,
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
983年投资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4年,购买了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
电影。1985年,投资6万元,建起自来水蓄水池,村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
成为电话普及村。2001年,安装了有线电视;集体每年为村民每人补缴20元养老保险
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周世珍、王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
。1939年,东、西迟格庄合建党支部,周世珍任委员。1942年起,先后有成曰清、张
克合、张福田、王义、张福田、王义、张克春担任党支部书记。1976年起,张克春任
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33名。自张克春任职以来,村党支部
曾多次被中共凤城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兵、调解、民政、治安、
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福田、张克林、张克吉、张克振、周世德
、王义、张海新、张克春、周忠芹。1999年,支部书记张克春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
主任。2002年4月,周忠芹任村委主任。
1999年以来,村委多次被凤城镇政府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

人物简介高洪吉曾任解放军某部副师长。
周世礼曾任芜湖市港务局党委书记。
周波1958年生。大连北洋集团公司医疗管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烈士名录张克东王祥张景新
张洪昌张永昌周世义王振虎张福昌
张克焕张福新张吉祥周世卓周俊

撰稿:张富德审稿:张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