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10&run=13

概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余姓迁此定居,因姓命村名大余格。明嘉靖年间(1
522-1566年),唐允由烟台福山陌堂村迁入定居。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余姓断
传,更名唐家。1928年,因南部之村也称唐家,遂改称后唐家村。后有吕、薛、徐、
张、李、赵、邢姓等迁来定居。另一说为,明崇祯年间唐姓立村,以姓命村名唐家。
后在村前又建一村,故加“后”字对应。
后唐家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44′,东与赵家
庄接壤,西与前辛治村一山之隔,南与前唐家村相连,北与朱家庄隔乳即一级公路相
望,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原属东村街道办事处。2001年12月划归经济开发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大豆、高梁、花生、蔬菜、桑等,其中粮田面积40.33公顷,蔬菜面积8公
顷,桑园面积3.33公顷。
2002年,全村265户,749人,有唐、赵、张、李、王、由、徐、周、丛、修
、姜、毕、鲁、邢、刘、亓等16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唐姓,占全村人口
的36%。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7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4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
为21%、35%、39%,人均纯收入3200元。

大事记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本村民间艺人唐丹峰、唐全云、唐九如等,根据《封神
演义》中元始天尊大破三霄娘娘摆的“九曲黄河阵”,创作“串黄河”秧歌,成为海
阳大秧歌的重要派别。
清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二十八日捻军首领任柱、赖文光率军攻进海阳。县衙将
团练部署于后唐家村西山,群众也逃在山上避难。途经的捻军与团练交战,死伤多人

1942年秋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6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四师(师长阙汉骞)两个
旅加师部,约两万余人,自莱阳窜到海阳。在后唐家经过时掳去3人,抢去驴1头,挖
去人民政府藏的白布10余匹。傍晚,解放军十三纵先头部队八个侦察员,将驻本村的
国民党军队打跑。夜间10时,十三纵的部队进驻本村。12月11日,在凤城的敌军逃走
。蒋军盘踞凤城期间,村民全部转移到石剑、牟家等村,撇家月余。
1954年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邢瑞亭。
1965年大队买了1140柴油机及钢磨、粉碎机、弹花机,建起粮棉加工厂,解决了
农民用牲口、人力磨面的问题。
1975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3年集体投资和农户集资打水井,建蓄水池,村民吃上了自来水。
1997年村民建起蔬菜大棚43个。
1998年乳即一级公路村北段动工修建。2000年10月9日全线竣工并剪彩通车。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65公斤,总产量19.8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
24公斤,总产量39.80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6
8公斤,总产量65.83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02公斤,总产量36.4万公斤。2002
年,粮食亩产485公斤,总产31.3万公斤。
1988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桑5.33公顷,发展蚕茧生产,增加收入7万元
。2000年,建冬暖式蔬菜大棚52个,收入4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34万元,
其中农业收入128万元,林业收入4万元,畜牧业总收入78万元,其它收入24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有糕点加工1家,另有打花边的。从业人
员32人,收入仅够自给。
1965年,大队建起粮棉加工厂、修补胎厂,从业人员16人。1978年,建水泥
瓦厂、再生塑料厂,从业人员12人。1985年,建塑料编织袋厂,从业人员23人。由于
管理不善,相继停产。
1988年,村党支部支持和引导群众发展个体企业。至2000年,农户建起磨坊
、羊毛衫厂等个体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42万元,利税5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
业人员350人,收入31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60万元,建筑业收入55万元。
第三产业1954年,设代销点1个,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村民积极发展第三产
业,先后创办起商店、酒馆、贸易公司和理发、电焊、修理等行业。2002年,第三产
业从业人员180人,收入35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75万元,服务业收入257万元,商
饮业收入2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村设私塾,塾师修颜真,有学生26名。194
1年,建校舍7间,成立后唐家小学。1963年,发展为后唐家完小。1965年,建后唐家
农中,教师3名,在校学生65名。1969年,由6个村联办成立后唐家联中,新建校舍3
8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0.53公顷。1983年,教职员工16名,在校学生257名
。1991年,并入凉山后联中,将原校改成后唐家联小,同时撤销后唐家完小。2000年
,后唐家联小有校舍42间,微机15台,教职员工17名,在校学生281名。教学设施逐
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4名。
早在清代中叶,后唐家村的秧歌即在全市闻名,“串黄河”秧歌即创始于本
村。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并请科技人员来村授课。大多数农民掌握
了科技知识。1997年,被中共海阳市委、市政府评为科普村。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20公斤左右,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建国后,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3.3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1
5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55台,摩托车177辆,彩电246台,电冰箱33台,洗衣机5台,
电话191部,手机92部。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的全是草房,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人均居住面积只
有4平方米。1983年,房屋建设统一规划,街道全部用沙浆石头砌筑,胡同整齐,房
屋标准统一。到2000年,建二层小楼3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5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6年起,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凡是一次性入保的,村集体补助每
人20元(即个人交180元,村交20元),2001年,每人补助40元。1999年起,村民的自
来水费由集体负担。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4月,张渰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后唐家村的第
一名党员。1944年10月,有8人入党,同时建立党支部,唐振枝任党支部书记。1949
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22名党员。2002年,全村有党员44名。曾任村党支部
书记的有唐振枝、邢瑞亭、唐常信、唐常松、赵可海、唐珩、王仁、唐收、赵德栋。
1999年12月起,唐臣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4年11月,成立村政府,村长徐洪
宪,下设各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村主要行政负责人有张
渰、唐常信、唐常太。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0年1月,徐广田任大队
长。1964年,赵可海任大队长。1967年1月,王仁任大队长。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
命委员会。1970年3月,赵可海任革委会主任。1973年后,唐瑗、王仁先后任主任。
1978年1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唐珂任大队长。1980年9月,王仁任大队长。198
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治安、妇女等组织。1986年,唐松主持工
作。1987年,唐通任主任。1997年9月,唐虎任主任。1999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没有如期举行。村委工作由党支部主持。
人物

人物简介唐瑛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守卫京城,称为“四大金刚”之一,
官居指挥。
唐海(1922-1946)1942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四纵十
师任副连长。1946年9月,在东北四平街战斗中牺牲。
赵可林(1927-1990)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曾任宣传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安徽省六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行政
13级,副师级待遇。
张环海1917年6月生,1942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转地方工作,1955年任上海
石油站副经理。行政12级,厅级待遇。
赵云鹏1923年1月20日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统计员、助理员、股长、主任、科长、副处长、副团长、副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
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51年5月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中荣立二等
功1次。1954年,获志愿军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7年,国防部授予三级解放勋章。
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独立荣誉勋章。
王华祯1928年2月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卫戍区师长。
王沛云1929年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曾任福州军区总医院院长,正
师级。
王华亭1940年11月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烟
台分行警卫班班长时,被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张可生1945年4月生,大学文化。北京门头沟矿务局总工程师,副局长。
赵学忠1952年3月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海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
长。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95年2月被人事部、水利部、农业部、农发办等六部委评
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烈士名录唐海唐洲张平
唐湖赵可谟赵可云张河王吉
王华成

撰稿:唐常山审稿: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