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间传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863&run=13

张真子二三事

张真子,法号松笔道人。据说是山西省的一个进士,做了一任知县,因为性情刚直,触犯巡抚,
被参革职。后看破红尘,当了道士,云游天下。明崇祯年间,在菩萨顶修拣,留下的传说,象一串串
的珍珠。
一天,张真子在退大潮的时候,乘着升仙的蒲团,手捧黄灿灿的金元宝、红彤彤的珊瑚,浮在滚
滚的浪涛上,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看见了,望着张真子手中的财宝直流口水。
不多时,张真子上岸,财主连声夸赞他的仙术。张真子打一稽首说:"贫道坐着这个蒲团,随着退潮
的波浪进了水晶宫,向南海龙王化缘,龙王吩咐龙太子领我进万宝库挑选珍宝,出家人不贪财,只拿
了这两件财宝……。"财帛动人心。财主愿出银1000两,借蒲团一用,到水晶宫求仙丹为老母治病!张
真子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尽孝为先,贫道慈悲为本,不用出银两,只求施主做一件好事-修起留格
庄河的桥梁,感动龙王,就能恩赐仙丹。"财主满口应允。大桥修好,财主兴冲冲地坐在蒲团上,顺
着退潮的波浪进了"水晶宫"。
有一年,过麦后下了场及时雨。这时,张真子正在徽村三士院与道友下棋,全村人家都去请张真
子捻豆种。他一一应允,并问道:"一墩捻几个?"乡人说:"豆、豆,四、五、六。"道人不以为然地说:
"四就四,五就五,六就六,何必四、五、六!"乡人说:"四个吧。"一霎时,满山满泊都是张真子唱着
山歌捻豆种,可是他仍在三士院下棋。豆子出来时,果然墩墩都是四棵。秋后,豆子空前丰收。
张真子精通推拿、按摩医术。一年,天花流行,他日日夜夜为孩子们浑身摸抚,全都免除生天花
的灾难;只是经摸抚的孩子"尾巴根上"(臀部),都生一颗天花,结成了疤。人们好奇地问是什么缘故,
张真子风趣地说:"出家人清净为本,不能脏了翻经、击罄的指掌,所以没摸尾巴根!"
土地送行
海阳城里赵金彝,号凤崖。清代嘉庆戊辰科考中进士,曾任河南省修武、武陟两县知县。居官清
正,升为广西省西隆州知州。赵金彝兴高采烈地回家探母。
"儿啊,两任父母官,得了些什么?"母亲满怀希望地问。
赵金彝自豪地回答:"禀告母亲,得了个两袖清风的好名声,升任西隆州知州……"。
赵金彝的语音未落,老夫人把脸一沉,喝道:"住口!好啊,十年寒窗,换了个两袖清风。一家12
口,有清风喝着,就饿不死啦!"说着,吩咐丫环找来一根八尺长的弓弦,递给赵金彝,流着泪说:"到
西隆州照样买11根,带回来见我。"说罢,老夫人掩面啼哭。赵金彝跪在膝下,安慰老母:"不孝子痛
改前非!"
赵金彝到了西隆州,亲笔写了一副楹联:"一轮明镜照丹心,两袖清风伴素琴。"刻在知州衙门大
堂柱上。"廉洁奉公"做起"清官"来。
三年任满,赵金彝用12根长八尺的弓弦,串着珍珠、钻石、猫儿眼、金镯、玉佩,捆着元宝、金
砖、金条……,满载而归,回家探母。
知州大人每到一村,总见村头立着一个木偶,面貌、神气、穿戴和自己一模一样,伸着手在要什
么。若有人把一枚铜钱放在它手心,木偶便将铜钱装进布兜,伸手再要;小孩子把碎石、破瓦、驴屎
蛋……奉送木偶,它总是一礼全收。赵金彝看在眼里,羞在脸上,恼在心中,可是卸了任的官,无可
奈何,只得紧紧赶路。
赵金彝走了一程又一程,没见一个人送行,心中不是个滋味。快离西隆州境时,在一个村头遇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手捧一杯水酒,跪在路旁。赵大人喜出望外,急忙下马,扶起老汉说道:"下
官有何德能,敢劳老丈送行。"老汉感激涕零地回答:"小孝儿是当庄土地,因为以权谋私,贪赃卖法,
被地藏王打入十八层地狱受罪。多亏赵大老爷刮地皮刮到十八层地狱,使我重见天日,特备水酒,送
行谢恩!"

李世民足踹"龙井"

战场泊乡璋夼村,有一眼井天成于巨石之上,水深尺许,久旱不涸,味极甘冽。传说此井是唐王
李世民一脚踹成的。
李世民东征,路过这里,口干舌燥,心如火燎。于是翻身下马,坐在平坦的大石上,传下口诏,
命侍臣取琼浆解渴。侍臣寻了好久,滴水没见,只得复命:"奴才罪该万死,没找到琼浆玉液。"李世
民大怒:"干煞孤也,快取(出)水来!"说罢,猛一跺脚,只见大石上面出,来一个石坑,清清的泉水突
突涌上。侍臣急忙舀水献给主公,李世民一饮再饮,醇香沁脾,拍手赞道: "龙井琼浆!"

最后一斧

清代乾隆年间,县衙修盖大堂,钱谷师爷引荐手艺精巧的王木匠掌尺。可是手艺低劣的马木匠,
化了一百两纹银贿买了监工的工房书吏,顶了王木匠的行,当上了掌尺的。王木匠不动声色,听从马
的指派,并且主动地使出自己的巧妙手艺。大堂建造得富丽堂皇,工艺精美。竣工后,知县带领着教
谕、典史、巡检、师爷、书吏去观看。大家都很满意,惟有钱谷师爷发现有一根横檐檩十字木长出约
二寸。钱谷师爷责备掌尺的施工不善,马木匠头冒冷汗,束手无策。这时,王木匠不慌不忙,从腰中
拿出斧头,朝着横十字木扔上去,长那二寸迎刃而下。大家佩服王木匠艺高手准,知县当场罚马木匠
大钱二十吊,赏给王木匠。

姐妹赛艺

从前有一对巧姑娘,姐姐叫巧巧,妹妹叫妙妙。两人的刺绣都巧夺天工,只是妙妙绣的花鸟、人
物,配线较暗,针脚略呆。姐姐耐心地指点妹妹,妙妙心中不服,总觉得绣得比姐姐强。一年阳春三
月,院中牡丹盛开,姊妹俩各照牡丹绣了一幅彩帘。绣完后,妹妹还是夸自己的强。二人争执不下,
便请母亲评定优劣。母亲把两幅彩帘并排着挂在院中。一会儿,三五只蝴蝶纷纷飞到巧巧的彩帘上展
翅嬉花,却不肯光顾妙妙的彩帘。妹妹这才佩服姐姐手巧艺高,虚心向姐姐学艺。

拜 寿

大嵩卫城里有一个告老还乡的知府王擢升,膝下无儿,只生下三个千金小姐。大女阿秀配夫县官
潘天爵,二女阿姣嫁给富商钱茂源,唯有三女阿锦,爱上了农夫辛勤生,自愿和这个庄稼汉结成伴侣。
王擢升寿辰,三对夫妻回府拜寿。天爵、阿秀、茂源、阿姣穿着绫罗绸缎,家人抬着珍贵寿礼;
勤生、阿锦穿着粗布缭衣,挑着自家树上结的鲜桃。岳父把潘、钱二位姑爷接到客厅,以礼相待;对
三女婿则不理不睬,白眼相视。辛勤生却毫不介意。
酒筵上,王擢升捻着花白的山羊胡须说:"有酒无令,寡兴乏趣,何不赋诗行令。"天爵、茂源齐
声回答:"请岳父大人命题。"王擢升说:"以寿为题,作词一首,四字一句,一共四句,一、三旬首字
用寿,二、四句末字用寿。对者饮美酒,错者喝凉水。"说着鄙视勤生一眼。
潘天爵脱口而出:"寿比南山,延年益寿,寿堂献金,欢祝万寿。"说罢,双手奉送黄金百两。岳
父大喜,敬酒一杯。钱茂源咽下一口香茶吟道:"寿星高照,百福百寿,寿堂奉礼,麻姑献寿。"说罢,
把一幅湘绣"麻姑献寿图"呈上。岳父十分得意,把盏敬酒。王擢升轻蔑地对勤生说:"三姑爷大展才华,
压倒你二位姐夫!"
勤生正在逗着哈巴狗开心,一听岳父的话,不加思索地高声唱道:"寿靠柴米,勤劳增寿。"这时,
丫环端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寿面,勤生见景生情,信口接唱:"寿堂吃面,多吃添寿。"说罢,与阿锦
吃足寿面,挑着空筐说笑回家。

一两三四

海阳城里王尔铸出任云南省永昌府知府时,不但自己一尘不染,还勉励属员廉洁奉公。户房书吏
马志远,父亲去世,因无力办理丧事,挪用库银30两,以济燃眉之急。这事被王尔铸察觉,便语严情
深地说:"你殡葬老父乃是尽孝,而挪用公款却是违法,我不能溺于私情,怂恿属员滥纲违纪。"于是
召集合衙吏役、全城百姓,当众宣布马的罪过,立即押入监牢。王尔铸当众检查自己不体察属员家庭
疾苦,甘愿罚俸30两,周济马家。属员、百姓莫不佩服。三年任满,民众献"万民衣"、"万民伞",头
顶香盘,依依送行。一拔贡为其赋《送别》诗:"一颗丹心治郡政,两袖清风伴君行,三载知府明如
镜,四方百姓颂恩情。"

"包文正"审猪

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江苏省丹徒县举入鲍文逵,携带一琴一鹤,骑着"雪墨站"毛驴,到海阳
走马上任。
鲍文逵担任一县之主,清似水,明如镜,断案象包拯,所以百姓给他送了个绰号叫"包文正"。
城里有一个恶豪王全保,剥削起家,爱财如命,穷人恨得牙根痒痒。他家里喂了五头肥猪,还不
知足,又强占了农民马发升的肥猪一头。马发升眼看着千瓢糠、万瓢水喂肥的大猪被人强占,真是气
炸了肺,于是冲进王家要猪。王全保蛮不讲理,放恶犬咬伤马发升。马越发怒气冲天,便跑到县衙击
鼓喊冤。鲍文逵立刻升堂,问明原委,拍案怒责:"穷极生风,诬赖士绅,哄下堂去!"马发升敢怒不敢
言,只得含恨回家。王全保得意忘形,当天封了50两纹银送给鲍太爷,一来谢袒护之恩,二来巴结父
母官,敲开将来方便之门。
鲍文逵"受贿"后,当即派役到王家看守肥猪,不准喂食,两家各取一碗猪食,放于公案之下;马
上发出传票,将原、被告和六头猪传到大堂受审。消息不胫而走,观众云集堂口。鲍知县一拍惊堂木
喝道:"刁民马发升既称王员外强你的猪,你可能认清哪头猪是你的?"马理直气壮地认明,鲍文逵指猪
大骂:"唗!胆大黑贼,不守本分,闹得邻里失和,来!重责四十大板!"只打得老猪咴咴尖叫。县太爷
判道:"剖腹示众,以儆效尤。"衙役们执刀开膛,挑破胃肠,打千禀告:"请老爷验食。"鲍文逵命衙
役取出两家的猪食,请大家查对,真相立时大白。鲍文逵当堂判决:"王全保素爱肥猪。不能夺尔所
爱,命马发升将肥猪奉送爱猪绅士;王全保赠马家纹银30两,以表谢意。"判罢,鲍文逵笑擎50两纹银
高喊:"谢谢王员外惠给下官的礼银。来!送到普济堂救济贫民。"
一位老秀才信口念道:"包文正大堂审猪留美名,王全保赔了夫人又折兵。"

清官撂靴

陈公亮,字明忱,号廉兮,江苏省溧阳县人,家道清贫。十一岁给财主放牛,每天早早将牛牧饱,
拴于树荫,便到村塾窗外,偷听先生讲课。天长日久,被塾师发现,收为义徒。陈公亮天资聪敏,且
肯苦学,作文赋诗,出类拔萃,很受先生器重,供给他衣食,读书十年,满腹才学。因没通关节,考
来考去,好歹得了个廪贡。候补多年,也没得一官半职,只得在北京卖字、卖画谋生。幸遇户部尚书
翁同和赏识,奏明光绪皇帝,放陈为海阳县知县,光绪十三年(1887年)走马上任。他决心做真清官,
为百姓真做好事。三年任满,众百姓舍不得这个不贪赃不卖法的父母官,上书朝廷挽留,皇上准请,
命陈公亮继任海阳。陈广施德政,造福百姓;廉洁奉公,一尘不染。光绪十九年(1893年),升任知州。
老百姓献"万民衣"、"万民伞",以颂其德。陈直言辞绝: "卑人和海阳父老情同骨肉,不要此沽名钓
誉的虚物。"这时一耆老用镜子端一碗清水献上,陈笑收明镜,痛饮清水,依依而别。后来,百姓把"
万民衣"、"万民伞"放在城里万寿宫,以为纪念。此物保存~.1942年,始被损毁。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宋煊文、高启旺等抗苛捐、攻县城一案,赃官方大鼻子(方奎)诬奏:"海阳
民变,请兵洗乱"。陈公亮知有隐情,请旨赴海阳调查。军机处批准,命陈公亮偕石景升到海阳查案,
陈公亮如实回奏:"并非民变,实属民愤。方令诬奏,请旨定夺!"一字之差,海阳人民免除一场劫难。
临行时,百姓们一送再送,恋恋不舍,请陈大人留物纪念。陈公亮把穿了六年的朝靴留给百姓,众呼
清官撂靴。众人仍拦轿不舍,请陈大人留句真心话,以为念语。陈脱口而言:"待父母能象待子女一
样就算行了。"众人听之不解:这不是骂咱吗?经仔细品味才晓出,言语虽俗,含义却深。

"康王"坟

很久以前,海阳这块地面上,有一个员外姓康名旺,乡人风趣地称他"康王"。老员外美滋滋地想:
康王是一朝帝王,吉利!吉利!从此改名"康王"。康家有良田干顷,四合房三所,当铺、钱庄各一处,
真是粮食满仓,金银满库。算得是当地头号富户。
康员外一连生了七个闺女,六十岁得子,取名如意。夫妻爱如掌上明珠,惯得生疼,恨不能加嘴
衔着。惯子如杀子。如意养成了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说一不二的坏脾气;长大成人,更成了"强铁头"。
爹爹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妈妈叫他打狗,他偏打鸡。如意虽不如意,但因为是老生儿子,老俩口便
什么事都由着他。
一年,"康王"请来出名的风水先生,在垛山根下一条形如口袋的大沟里,踩了一块好茔地,在这
里葬身,后代能出一朝天子。康员外大喜:果然应了康王的好兆头!
"康王"临终前犯了难。心里想,若叫儿子埋在山底,他一定葬在山顶;如说葬在山顶,说不定他
倒能埋在山底。便由着如意的习性留下遗嘱:"把我埋在垛山顶上,"说罢就咽了气。开穴修坟那天,
如意想:我从来没听爹一句话,今天爹死了,我可得听他的嘱咐。于是果真把"康王"葬在垛山顶上。
如意哪里知道,糠装在口袋里,散碎不了,而放在山顶,经风一吹,干干净净,四处飘零,主着家破
人亡。
"康王"死后,如意结交一帮狐朋狗友,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不到两年,万贯家财折腾得水尽鹅
飞。如意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结果饿死在荒郊野外,喂了野狼。
至今,当地人责骂不听话的孩子,便说:"你真是康王的后代!"

唐王山

留格庄村北,有一座山,山不高却有名,因为唐王李世民在这里游览过。
李世民御驾东征,走到山下。军师徐茂功看中了这座宝山,便对李世民奏道:"启禀主公,请龙
目观景!"李世民一看,果然是幽雅所在:中间一山,形似御辇;山上一棵黄杨,围可合抱,树冠繁茂,
枝叶下垂,象一把黄罗宝伞;山下奇石嶙峋,如同銮驾;山的东两南北,都有一座秀山侍立,亚赛保
驾将军。李世民看罢,游兴油然而生,便吩咐徐茂功、罗成、程咬金等,率领御林军保驾游山。李世
民坐在黄杨树下的椅形石上,略加休息,便尽情游山观海。兴趣正浓,不知趣的酸枣棘刺,划破李世
民的龙袍。李大怒,厉声降罪:"大胆野物,竟敢刺驾,贬你棘刺向下而生,永远不得仰视天颜!"
李世民游罢,率军东下。自此,山名定为唐王山,黄杨树誉称华盖,椅形石赐号龙墩。山上的酸
枣棘子刺,都向下长着。
红侠盗印
民国21年(1932年),海阳县长范连英与财政局长王伯庇共谋,每亩强征"土产税"三角五分。这一苛
捐害及千家万户,全县人民怨声载道。城里的地下共产党员王珏、丁玉瑛(女)、刘梅村、赵朗等,决
定解除人民的痛苦。
范连英带领护兵去济南开会,公馆里剩下姨太太王文娜,还有内勤王萍、女仆梅芳,他们和太太
分舍住宿。
丁玉瑛扮作"十三妹",带着印好的布告,半夜潜入太太的卧室,反绑王文娜的双臂,塞紧其口。
丁玉瑛从背后拔出利剑,在她的粉颈上轻轻划了一道血痕,低声说:"吾乃红衣女子十三妹,奉师父
邓九公之命,借印一用,敢吐半个不字,叫你剑下做鬼!"王文娜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领着丁玉
瑛取出印盒。丁玉瑛迅速地在布告上盖好海阳县政府的大印及县长范连英的长形官章,身轻如燕,飘
然而去。第二天,"免征土产税"的布告,贴遍全县集镇。
范连英回衙后,得知此事,惊怒交集。看夫人神志不清,询书吏莫名其妙,问王伯庇蒙在鼓里。
木已成舟,不能收回成命;况且又是私征之税,不敢过分追究,只得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