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毽 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769&run=13

踢毽子活动,年代虽久,但无正式记载。民国年间,沿海一带村民尤为喜好踢毽子,其中行村、桃林、
赵疃、瓦罐窑、辛安、大山所、英武店、从上、潮外、路疃、台子、小滩、鲁古埠、潮里、大阎家、
西大滩、中房、石人泊、中村、东村、臧家、城里、庙头、窑上、高家庄、寨前、洼里、陂子头、远
牛庄、留格庄、徽村、荪疃、方里、桃源、霞河头、大辛家等村,爱好者颇多。踢毽子,举足抬腿、
翻身,姿势优美,形态有悬蝉、偏马、双蝶、接彩、流星、就地滚、鸳鸯脚、节节高、一条龙、过金
桥、黄莺穿梭、犀牛望月、五蚨捧寿、燕子钻天、金钩钓蝉、群英夺魁等30余种。
民国22年(1933年),海阳县体育促进会在城里城隍庙前广场,举行本县首次踢毽子比赛,参加者150人,
为时3天。民国25年(1936年) ,东村绅士修日宾出费,在东村财神庙前举行第一区踢毽子比赛. 参加者
100余人,时间两天。40年代,革命根据地的初高级小学,均开展踢毽子活动,冬季更为活跃。建国
后,少年儿童颇爱踢毽子游戏,毽子式样翻新,主要有羽毛毽、小沙囊、塑料花、布条彩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