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麻风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746&run=13

解放前,麻风病俗称大麻风、丑恶病,既属不治之症,又为人憎而远之。骆文润(骆泽南,黄家村人)
《广益笔谈》载:“……患斯丑疴,苦莫大焉,或因邻里憎恶终身悲楚,或被家人匿身地室,或感痛
苦悒悒自杀,或遭官绅强行焚身。呜呼!痛哉!海邑地瘠庶贫,医学不振。堪叹身染麻风,苦恼万端,
束手待毙,有室则贻毒后代,乏偶则绝子断孙”。
解放后,麻风病列为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根据积极预防、控制传染的原则,对病人进行收容、隔离、
治疗。
查病、治疗 1955-1982年,组织县、公社(区)、大队(村)三级医务人员,在全县进行了17次线索调查,
7次全民过滤性普查,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907人,其中瘤型病人289名 (男218、女71) ,结核样型病人
579名(男442、女137),界线类病人28名(男22、女6),未定类病人11名(男7、女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选用自制麻风病丸、蓖麻丸、秦艽汤、复方百部煎、鲜蛇血等配合砜类药物,治愈810人,治愈率89.3
%,居全国首位。1982年,有现症病人14名,患病率2.05/10万,比病人最多的1959年,下降80.8%;有
现症病人村庄14个,占全县村庄的1.82%,较1959年减少94.9%。
隔离治疗村 1956年,本县在徐家店区梦达寺建麻风病隔离治疗村,当年12月,收容第一批病人。后
陆续收容890人,隔离率98.4%。隔离治疗村由病员代表大会产生村务委员会,下设农业生产、副业生
产、卫生、宣教、保卫、保管、财务七个股,股下设队、组、室。并设生活福利、爱国卫生运动、妇
女三个委员会。
病员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1958-1976年,农副业生产收入43.5万元。1977年每个劳动日价值1.08元,
最高者一年除去自用外,尚余300元,一般的可余200元。达到病人、家庭、社会三满意。
康复村 1971年,海阳县人民政府动员福山庄11户居民迁出,在此设麻风病康复村。同年12月,收容
治愈者12人入村,建立了村民管理委员会,领导生产,管理生活。1973年,粮食达到自给自足。之后,
村民渐多,产量益增,生活逐步改善。
荣誉 1958年,县皮防所出席全国除害灭病先进代表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除害灭病先进单位称号;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优秀成果奖;1981年,出席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代表会议,获卫生部
“再接再厉,为消灭麻风病而奋斗”锦旗;1982年,出席全国麻风病防治先进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先
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