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药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738&run=13

药铺 清代,本县有私营中药铺20余家,多开设在城里、夏村(今归乳山县)、东村、发城、郭城、徐
家店、行村、徽村、从上、留格庄等集镇。较著名者为徽村的寿春详,东家高历医德高尚,药真价实;
留格庄乾元堂,药物齐全,炮制有方,时有“小同仁”之称。
国民政府时期,县内有中、西药铺170余家。中药铺以发城德春堂为著,经理唐朗斋(山前店人)。设门
市、药库、制药室,置司帐、司库各1人,司药3人,药工5人,并聘坐堂医生3人。经营批发零售业务,
药味一应俱全; 犹能依成功秘方,自制膏、丹、丸、散。西药铺首推留格庄惠东药房,经理杨仁卿
(栾家疃人),售药兼行医。其时,县内西药虽属新兴,但该号药品种类较全。
胶东桂山药房 1942年,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派林竹亭等3人,在桂山村筹建胶东桂山药房,隶属胶东
行署卫生处,资金由行署贸易总局拨给。主要为党、政、军、民医伤治病,负责有关医疗单位药品、
器械供应,培训民间医生及卫生技术干部。
1943年5月,桂山药房迁至郭城,8月移于河南村。时有职工20名,翌年增至60名,设中医、西医、制
药三组。1945年,在后夼村建桂山制药厂,制药百余种,除自用外,还供给胶东解放区各医院部分药
品。是年,于河南村建桂山疗养院,设简易病床40张。院、厂共有职工200余人。
1946年初,桂山药房改称胶东桂山股份有限公司,内设业务、制药、医务、财务四股。同年2月,分
别在莱阳、烟台设立支店。次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时,该公司和莱阳、烟台支店均迁回郭城。
1948年,改称胶东社会卫生推进社。胶东行政公署批准成立中医研究班,招收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及临床经验,收效显著。是年10月,推进社迁入烟台市,中、西医分别并入国营烟台大有药房、全胜
药房。
新华医院 1942年,八路军五旅十三团驻防徐家店,派医生徐斌等在该村建新华医院。平日有医生3
名,集日酌情增加。1943年,为群众做阑尾切除手术和鞘膜积液翻转术,效果良好。曾先后改称建国
医院、群力医院。1945年部队转移,群力医院移交徐家店区公所。1947年更名徐家店区医药联社,旋
即改为徐家店区供销合作社医药部。时置经理、会计、中医、西医各1名。1952年设两个简易病房、
两间隔离病房。次年设长沙堡医药分部。1957年6月,改为中国药材公司山东省海阳县公司徐家店区
医药部。
海阳县人民医院 1944年,医生王平、王辑吾等呈请县长张维兹批准,以王平的福顺德中药铺为基础,
在东花崖村创建惠民医院。1945年改称海阳县地方医院。1947年改为随军医院。翌年,更名山东省文
登专区海阳县卫生院,时有行政、医务人员25名。1952年,在东村墅儿山西建平房80间,设病床50张,
人员增至46名, 置挂号、手术、治疗、化验四室及内、外、妇产等科。1957年易名海阳县人民医院。
1959年改为海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次年迁至海阳路中部路北,建平房227间,面积3732平方米,增设中
医科、放射科,有病床130张,行政管理人员27名,医务人员79名。1962年,复称海阳县人民医院。现
已发展为拥有18个科室的综合性医院。 1985年, 有房舍1002间,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设正规病床
180张,编外病床2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12名,行政管理人员37名,工勤人员18名。全年门诊14.42万
人次,住院6.36万床日。
海阳县中医院 1984年,以东村镇卫生院为基础,建立海阳县中医院。院舍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
病床34张。置院长、副院长4名,有行政管理人员13名,卫生技术人员68名。1985年,院内置妇产、皮
肤、口腔、肛肠,透视、化验、牙科、放射、外科、内科、防疫及总务12个科室。有病床40张,职工
91人,全年门诊8.26万人次,住院737人次。
海阳县二轻职工医院 1976年12月,县工业系统14个单位集资2万元,筹建工业卫生所。翌年5月1日开
业,所内设诊断、治疗室及药房。1980年6月,易名海阳县二轻卫生所。1985年,改称海阳县二轻职工
医院,设化验室、治疗室、注射室、心电图室、放射科、财务科及病房,设病床15张,有医务、行政
管理人员16名,每日门诊百余人次。
55068部队医院 原为54743部队医院,1969年移于东村海政路西端,属部队卫生科管理。1983年对地方
开放,设透视、化验、诊疗、病房四部,有病床40张;主治医师1名,西医师10名,护士3名,检验士、
X光技士、药剂师各1名,卫生员11名,行政管理人员4名。1985年,门诊6744人次,住院300人次,治
愈率93.3%。1985年11月,改为55068部队医院。
区供销社医药部 1942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部分区,组建医药卫生机构。1944-1945年,各区均成
立医药合作社,其名称不一。1945年皆归各区供销合作社,统称供销合作社医药部。主要业务是经销
药品、预防接种、治疗疾病及管理私营药铺和民间医生。1949年,全县有供销社医药部12处,卫生技
术人员34名。后时有增减,1955年有医药部15处,医药技术人员86名,行政管理人员36名。1957年,15
处医药部合并为12处,均更名中国药材公司山东省海阳县区医药部,隶属药材公司。
区卫生所 1951年冬,在郭城建海阳县第十四区卫生所。翌年冬,于夏泽村设海阳县第六区卫生所。
至1956年8月,七区(小纪)、十六区(徐家店)、十区(龙山)、九区(大山)、五区(昌水)、四区(高山)、二区
(留格)、三区(盘石)、十二区(磊石)卫生所相继建立。次年底,有卫生技术人员42名,行政管理人员15
名。1958年6月,均并入区医药部。
联合诊所 1955年,本县21名具有卫生医疗技术的复员军人,自筹资金,始建农村联合诊所。1956年,
发展为42处,有医药人员126名。1958年6月以后,陆续并入区医药部。
乡镇(公社)卫生院、县分院 1958年,原区卫生所、医药部和联合诊所陆续合并,组建起公社卫生院,
属集体所有制。是年,先后建立东村、留格庄、凤城、徐家店、二十里店、盘石店、小纪、赵家,大
山、行村、泉水头、朱吴、高家、发城、郭城等15处公社卫生院。同年10月,原乳山县之乳山寨、夏
村、白沙滩、海阳所、唐家等5处公社卫生院划归海阳后,全县公社卫生院有行政、医护人员341名。
后因区划调整,公社卫生院也随之变动。
1972年8月20日,发城地区卫生院(1966年建)及徐家店、郭城、高家、朱吴、盘石店、留格庄、辛安、
小纪、黄崖等公社卫生院转为县分院,属全民所有制。东村、凤城、行村、二十里店、大辛家、大阎
家、取水等,仍为公社卫生院。1982年,取水卫生院易名山西头卫生院。1983年,东村公社卫生院改
为镇卫生院。1984年裁公社设乡镇,原7处公社卫生院随乡镇更名,10处县分院称谓依旧。1984年,东
村镇卫生院改为海阳县中医院。
1958年,11处公社卫生院业务用房680平方米,生活用房420平方米,余者为租借房舍。至1983年,县分
院、公社卫生院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
1985年,全县16处县分院、卫生院有病床459张;有职工6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0名,行政管理人
员75名,工勤人员66名。全年门诊56.29万人次,住院6.92万床日。
农村卫生所 1958年,农村始设保健站或保健室。有医生和药柜者为保健站,只有保健员和保健箱的
称保健室。1960年,保健站、室均改称卫生室。
1969年,农村始行合作医疗,卫生室更名合作医疗站,卫生员改称“赤脚医生”。是年,全县有合作
医疗站22处。1980年,发展到720处。
1981年,农村合作医疗站改为卫生所。1985年,全县有卫生所807处,其中村办664处,群众集资办67处,
乡镇卫生院派出5处,个体和联合体诊所56处,其它15处。
山东省药材公司海阳县药材公司 原为海阳县供销社药材经理部,建于1955年。1956年,在今东村海
政路中段路北,建山东省药材公司海阳县药材公司。1957、1965、1979年,依次受县卫生局、商业局、
烟台地区药材站领导。1970年起,先后在徐家店、行村、朱吴、留格庄设药材营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