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 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58&run=13

海阳县水灾常由暴雨引起, 大雨、 暴雨多集中在7月上旬或8月上、 中旬。据海阳气象站1959-
1972年统计, 14年间,共出现暴雨48次,每年平均三四次,最多年份出现7次 (1964年) ,最少年份1次
(1966、1967年)。大雨成灾是本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同时,海啸对沿海各地也造成严重祸患。本县
海啸主要是气象海啸,即由暴雨、强风、大潮引起。构造地震海啸,史籍无载。
本县的淫雨、大雨、暴雨、海啸成灾情况:
清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大水淹田。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春涝。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七月,大雨漂溺,房垣禾稼,尽受损坏。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秋涝成灾。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淫雨浃旬,麦粒尽霉。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大雨如泻,二日乃止,倒屋淹田。
清道光十年(1830年)夏,大雨连绵,河水横溢,海潮倒灌。
清同治元年(1862年),淫雨成灾,淹没禾稼。
同治四年(1865年)秋,大雨成灾,淹没禾稼,房舍倒塌无算。
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二十五日,林寺乡涝泊村一带,大雨成灾,冲走耕牛十数头。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骤雨如注,山洪暴发,河溢海啸。
民国9年(1920年)6月下旬,暴雨大作,山洪暴发,河水溢岸,东村河臧家段溺死农夫二人。
民国11年(1922年)夏末,风雨大作,海溢毁田。
民国23年(1934年)6月,淫雨20天,小麦霉烂无计。
民国29年(1940年)6月,暴风疾雨,河水骤溢,盘石店一带受灾严重。
1948年7月7日拂晓前,海水猛涨,沿海留格、凤城、东村、龙山、大山、行村六个区,遭到海水
袭击,共淹土地3000余亩,盐田9000余亩,冲走盐3005担,鱼20缸,毁船15只,1000余户受灾。
同年8月8日晚,盘石、磊石、大山等区雨大水急,泛滥成灾,冲毁淤压农田1万余亩。仅磊石区
马格庄就被冲毁地堰440余处,盘石区冲塌房屋26间。
1949年7月16日,凌晨3时,狂风暴雨为害。27日凌晨2时,又风雨交加,7时渐停。全县受灾的作
物达11.2万亩,其中昌水、高山、榆山等区尤为严重。全县倒塌房屋2400余间。
同年7月26-29日,大雨、海啸成灾。大山、龙山、凤城、留格、行村、东村等六个区,遭受严
重水灾。267个村庄被淹,1.6万户受灾,淹没土地5.4万亩,倒塌房屋450余间,冲走食盐4万余担,损
失渔船11只,大山区大部村庄被淹,臧家庄灾情最重,村里一片汪洋,有4人被淹死。
1950年7月15日,倾盆大雨经久不止,造成全县水灾。凤城、留格、东村、大山、龙山、行村等区
堤坝决口,河水泛滥。全县被淹农作物2.77万亩,倒塌房屋300余间、院墙350处,淹死4人。
1953年5月21日,沽头乡的东河坝决口,1900多亩土地被淹。
1955年7月1日上午6时,至下午4时半,骤雨狂风交作。第十五区大窑、槐山、古堆、徐家店四个乡,
冲毁土地4000亩,冲塌铁路路基3000平方米,冲走枕木6000根。
1956年9月5日,全县普降大雨,在24小时内,平均降雨120毫米。河道决口129处,加之海水上涨,
共淹没土地2.92万亩。
1959年7月16日上午至17日上午,全县平均降水113.2毫米,其中朱吴公社1.40毫米。河坝决口,洪水泛
滥,淹没土地10636亩。
1960年6月26-27日,全县普降暴雨,平均降水181.5毫米,其中留格庄公社265.2毫米,淹土地近万亩。
8月29-30日,又降大雨。留格庄公社达270毫米。全县有4.5万亩土地被淹,其中成灾面积1.5万亩,绝
产2190亩;损毁水库1座,冲垮塘坝9个、损毁11个,河堤决口43处,民房进水712户,倒塌房屋260间,
损坏渔船7只、丢失9只,抢险死人1名。9月6-7日,再降大雨,雨量最大的行村公社124.8毫米。全县
受灾面积1.1万亩。
1961年八九月降大雨4次,每次降水量均达100-130毫米。洪水溢岸,农田被淹,受灾作物78479亩,
约减产粮食600万斤。
1962年汛期,因雨受灾面积达6.7万亩,倒塌房屋379间、院墙1899处、地堰13.55万处。
1962年七八月间,全县连续阴雨达30余天,至8月29日,又普降大雨,平均降水量140毫米,受涝
面积6.3万亩。
1964年,由于长时间连续降雨,全县成灾面积达8.5万亩,约减产粮食1000余万斤。冲垮水库3座、损
毁1座,冲垮塘坝3座、损毁2座,河堤决口68处、长2300余米,倒塌地堰28万处,冲走粮食22.8万斤,
霉烂粮食200余万斤。倒塌房屋1433间、马棚137间,院墙5354处,淹死29人。
1966年6月23日晨4时许,东村区五间屋大队山洪暴发,冲走小麦近2万斤。
1973年8月31日12时,全县普降大暴雨,1小时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多者达224毫米。全县受灾作
物123636亩, 冲毁土地11160亩、塘坝6座、浆砌渠道460米、主要建筑物15个,倒塌地堰13万处、房屋
423间、院墙1439处,损失粮食3.36万余斤,淹死生猪38头,刮倒、冲走树木10万余棵。徐家店滑石矿
矿井进水,损坏设备,冲走产品,价值共达8.56万元。发城供销社仓库及门市部进水,损失物资价值
9500元。冲毁公路22.8公里。
1975年8月5日1时半一9时,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122毫米。受灾面积5.4万亩,过水作物3.7万亩,
冲毁塘坝5个,河道决口32处,破坏建筑物63座,倒塌房屋32间、院墙404处。
同月14日零时30分一16日5时,又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282毫米。山洪暴发,河水漫溢,过水作
物14万亩,受涝面积15万亩,水冲沙压土地3.4万亩,绝产面积2.5万亩,冲毁塘坝2座,淤平大口井17
个,河堤决口15处,冲毁桥涵水闸等建筑物250个、公路90多里、地堰6万处,冲走树木5万棵,倒塌房
屋736间,淹死4人。
1976年6月30日大风,至7月1日早晨,风力增强到八级以上,又逢大潮,风急浪高,水漫海坝,淹
没庄稼,吞没盐田。灾情最严重的行村公社,围海造田大坝3处被打开,道口农场共淹没7000多亩稻
田、苇田,麻姑北岛、中岛大队淹地3000多亩。行村、大阎家、辛安、凤城、大辛家5处公社,受灾
面积1.6万亩,海上损失37.8万元。
1979年8月1日下午4时一2日上午9时, 徐家店、 发城、郭城、取水四处公社暴雨成灾,雨量都在
200毫米以上,冲塌房屋56间、院墙115处、门楼74个,冲走粮食3000斤,受灾农田3.2万亩,两名青年
落水身亡。
1985年7月18日中午12时,县内由北向南,暴雨、狂风、冰雹三灾并作,达半小时左右。全县平均
降水27.3毫米,最大降水量70多毫米,战场泊乡15分钟降水54毫米,朱吴乡丁家夼、九岭夼80%的农
户家中进水,有的人家屋里淤泥积沙1米多厚;风力7一8级,最大风力10级以上;降雹15-30分钟,雹
粒大者如鹅蛋,战场泊、泉水头两乡降雹厚度10厘米以上,小纪镇北斗山村至次日中午,积雹尚未融
尽。
这次受灾严重的有朱吴、黄崖、泉水头,山西头、辛安、大山所、北埠后、赵疃、战场泊、徐家
店、发城、郭城、小纪等19处乡镇,399个村庄。全县淹死1人,受伤120人,毁坏房屋8.5万间,其中
倒塌0.3万间,掀掉屋顶8.2万间,折价925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48.09万亩,其中减产8成以上的20.8万
亩,减产5-8成的19.35万亩,减产3-5成的7.94万亩,共减产粮食油料14790万斤,折价7617万元;果
树受灾面积5.5万亩,减产8成的3.7万亩,5-8成的1.5万亩,3-5成的0.3万亩,共减产5850万斤,价值
1696万元;淹没冲走粮食125万斤,价值25万元;溺死、冲走家禽10万只,价值20万元;打死猪、牛、
羊0.15万头,价值7.5万元;80万棵树木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价值820万元,冲毁、淤塞大口井24眼,
价值72万元。全县交通、邮电、水产、水利、工业、乡镇企业直接经济损失1650万元,其中37条供电
线路,遭破坏的24条,刮倒刮折供电、通讯、广播电杆0.15万根。
同年8月19日,全县普遭9号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夜间零时起风,5时以前,风力5-6级,10时以前
7-8级,10-11时8-9级,最大阵风11级,风速30米/秒;凌晨2时开始降雨,至下午3时,全县平均降
水99.7毫米,最高达165毫米。
全县农作物受灾总面积58万亩,其中绝产16万亩,减产5-7成的20万亩,3-4成的22万亩,折合
经济损失4470万元;果树受灾面积7万亩,其中绝产3万亩,减产5一7成4万亩,折合经济损失2520万元;
刮倒、刮折树木1200万株,其中成材树200万株,幼树1000万株,折合经济损失3000万元;撞碎摔毁机
帆船62只,其中12马力27只,20马力25只,40马力以上10只,折合经济损失152万元;损坏房屋12850间,
折合经济损失815万元;刮倒刮毁供电线、通讯线、广播线850杆公里,折合经济损失500万元;损坏砖
瓦窑70座,折合经济损失110万元;其它损失600万元。全县总计直接经济损失121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