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治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513&run=13

禁毒 1940年前,海阳县开设烟馆244处,吸毒者2000余人。1942年后,人民公安机关大力宣传吸
毒的危害,对染有吸毒恶习者进行登记教育,使其自觉停止吸食,交出毒品、烟具。对改过自新者,
既往不咎;对屡教不改者,依法予以劳动改造,改造一段时间后,再取保具结释放;对于开设烟馆和
贩卖毒品者,封门取缔、禁止营业并没收其毒品、烟具。全县共没收烟具350余套、鸦片242两,拔除
罂粟4269株。
禁赌 1940年前,县城、东村、行村、高家、郭城、夏村等大村镇,均设赌场;其它乡村虽无正
式赌场,但聚众赌博者甚多,沿海一带尤为严重。1942年后,海阳县公安局向民众大力宣传赌博的危
害及政府的禁赌政策,坚决取缔赌场,没收赌具和赌金。对于绝大多数自觉洗手不干又能参加劳动者,
一律既往不咎,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建家立业,自食其力;对于一些恶习难改的赌徒,发动群众,进行
教育和改造,达到不再重犯的目的;对于极少数屡教不改者,则依法逮捕惩处。全县染有赌博恶习的
2700多人,受到教育改造。
对反动党团登记处理 1950年春至1952年上半年,海阳县公安局根据上级指示,对反动党团成员
逐一进行登记和教育改造,令其从事农业生产,使其转变立场,悔过自新。
取缔反动会道门 清宣统二年(1910年)始,县内先后出现普济佛教东会、圣贤道、金丹道、一贯
道、新民会等会道组织。会众道徒1万余人,分布于县内200余个村庄。抗战期间,以迷信活动为掩护,
极力搜刮民财,资助日伪,杀害干部,破坏抗战,以至煽动道众暴乱。1942年,县公安局曾大张旗鼓
地进行宣传,揭露会道门的反动本质,敦促其首领向人民政府登记悔过,教育会众道徒及早退出组织。
但只有少数人悔过自新,其组织仍然存在。1949年7月至1951年底,海阳县公安局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的取缔反动会道门的布告,对全县反动会道门组织进行了坚决取缔,依法惩处了近百名道首;有
140余名到公安机关登记,具结悔过;9180余名会众道徒,公开声明退出组织;没收各种佛品217件,
土制武器76件,银元295元,铜元225.5吊。1952年7月,又对圣贤道、金丹道的18名道首和218名道徒进
行了清理。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1951年下半年,海阳县公安局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制定的《管制
反革命分子试行办法》,发动群众,对占全县总人口O.34%的特务、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子和
反动党团骨干等,予以监督改造。
1956年,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对占全县总人口1.28%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
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四类分子”),进行全面评审。老实守法、表现较好的,吸收入社定为社员;
表现一般者,作为候补社员;坚持反动立场者,交群众监督劳动。
1958年开始,“四类分子”分为“戴帽”和“不戴帽”两种,成为正式社员者“不戴帽”。余者
分别戴有各类帽子,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改造,实行“十好夹一坏”、“三包一保证”(包教育、生产
和生活安排,保证不再犯罪)和月考、季评、年升降(即摘、戴“帽”)制度。
1979年2月,贯彻中共中央(79)68号文件,将占全县总人口0.16%的“四类分子”的“帽子”一次摘
掉;将99名错划、错定者,予以纠正。
改造一般违法人员 建国以来,法律逐步完善,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有一般偷摸、流氓和流
窜作案行为,尚不构成犯罪者,称为一般违法人员,全县历年约有150人左右。改造方法:由治安委
员和青年、妇女组织成员组成帮救小组,包干负责。思想上帮助教育,生活上关心照顾,劳动上适当
安排和指导,使绝大部分即将构成犯罪的青少年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清理特务组织 1959年9月,海阳县公安局组织专门班子,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内查外调,对
建国前全县的敌特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了彻底清查。近4年中,查清了抗战时期海阳县日伪警察所剿共
班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鲁东分区室海阳站及12个小组的组织、成员活动情况;查清
了海阳籍在外地加入国民党“中统”、“军统”等敌特组织的人员情况。根据“少捕、少杀、少管”
的政策,分别不同类型进行了处理。对继续坚持反动立场、仍与敌特机关保持联系并有现行破坏活动
者,重点打击;对虽与敌特机关无联系,但仍坚持反动立场,伺机而动者,予以惩处;对1942年以来
确已停止活动并彻底交代问题者,从宽处理;对已依法处理过而又无现行破坏活动者,则交群众监督。
综合治理 建国以后,海阳县公安局会同宣传、文教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利
用各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文化大革命”中,
由于无政府主义泛滥,法制受到破坏,搞乱了人民的思想。青少年受害尤深,违法犯罪较多。海阳县
公安局及有关部门,根据县委部署,将法制宣传列为开展“五讲四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重
要内容。1981年11月,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厂矿企业制订安全生产责任
制合同书,责任落实到人;农村普遍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制订“村规民约”,落实安全措施。通过
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1985年比1984年下降50%。
特种行业和危险物品管理 建国以来,海阳县公安局依照政府规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
有效措施,对印铸刻字、旧货收购、旅店、无线电器材修理、易燃易爆物品和械斗凶器等,进行了严
格管理。1983年10月,对1174个特种行业户,重申了过去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同时进行社会性收缴
枪弹、炸药、爆炸物品、凶器和淫秽书刊工作,共收缴雷管5204枚、炸药1049公斤、导火索2801米、
土枪35支、各种子弹1352发、手榴弹42枚、各种刀具96把、其它凶器536件、炮弹5发、冲锋枪1支、淫
秽书刊6册。
自行车、农机、机动船管理 1977年下半年,海阳公安局对全县自行车进行登记、发证、挂牌,后每
年验证一次,降低了自行车被盗率。1984年,配合县农机管理总站和水产局,对9225台农用机械和773
只机动船,加打钢印,减少了失盗现象。

附:海阳县会道门组织情况

佛教会 海阳的佛教会,属普济佛教东会派系。分四个支派。
李宗贤支 李宗贤系今徐家店镇紫石夼人,早年在哈尔滨加入普济佛教东会,于清宣统二年(1910
年)回乡办理教务,先后在徐家店、郭城、山西头、战场泊、北埠后、发城、朱吴、盘石店、行村等
地,发展了52盘,共有盘主52名,其他首领和办道人员43名。
蒋永庆支 民国14年(1925年),文登县大道首宋同利到海阳宅科村,发展蒋永庆加入普济佛教东
会。蒋又发展王习经、周思义、周思敬、于长春、于干章等人。后分头在朱吴、东村、磊石、南城阳、
赵疃、辛安、大山所、大阎家、二十里店、潮外等地发展了6个盘,共有盘主8名,其他首领和办道人
员94名。
孙万龙支 民国9年(1920年),小纪村孙万龙加入圣贤道,后转普济佛教东会。民国27年(1938年)后,
陆续在小纪、瓦罐窑、东山一带发展了6个盘,有盘主6名,其他首领和办道人员55名。
李广元支 民国初年,白沙滩西北庄(今属乳山县)李广元,在东北加入普济佛教东会,成为该会
骨干会员。民国25年(1936年)奉道首之命,回海阳办道,先后在乳山乡发展大小盘主44名,其他首领
和办道人员116名。
1944年,日本外务相重光葵指使日本侵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直接参加在济南召开的
各地会道门首领会议,决定将所有会道门改组为“未来和平宗教会”。海阳参加会议的有于成云、尹
吉平、贾万敬、王习经、周思敬、于长春、孙万龙等。他们在会上接受了日本侵略军的反共使命,专
受日本特务高振亮、崔芙蓉的领导。组织“反共佛兵”。自此,佛教会成为反共反人民的组织。1945
年平息“龙山暴乱”时,全县有大小道首及办道人员384名,会众10229名。分布在159个村庄,以盘石
店、小纪、朱吴、行村、大山所、二十里店、东村一带为稠密区,郭城、徐家店、发城、山西头、凤
城、留格庄、大辛家一带次之。
一贯道 民国26年(1937年),一贯道传入海阳,1941-1945年道徒逐渐增多。全县分四个支派。
礼化坛 以王正为首在今凤城一带建立“礼化坛”。民国25年(1936年),城里人王正(绰号小神仙),
在济南经赵恒九介绍加入一贯道。次年返里设坛办道,在城里(今凤城)、西大滩、台子、鲁古埠、高
家庄、草家泊、荪疃、窑家庄、徽村、新安、刘家泊、寨前、留格庄、大辛家等村开辟道场,发展道
众363名。
德化坛 以姜竹友、姜崇武为首,在行村一带建立“德化坛”。民国29年(1940年),行村人姜竹
友,由江玉川介绍加入一贯道;1942年,姜崇武由吴绥忠引荐参加一贯道。二姜在行村、寺头、桃林、
英武店、泊子、东山、鹏化庄、赵疃、大山所、辛安等村,发展道徒366名。
栾家道场 由北京回家的坛主栾汉儒、副坛主宋秀卿,在栾家一带开辟道场,但未设坛。
周家道场 以于芳为首,在周家一带开办家庭道场。共发展道众50余人。
新民会 民国29年(1940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海阳城(今凤城),设立伪县政府,将宣抚班改为新
民会。次年1月,日本侵略军将海阳城撤让给国民党秦毓堂部,新民会随日军移驻金口、穴坊庄;4月,
日本侵略军重占行村,新民会随之迁入。1943年夏,该会组织扩大,伪县长纪毓滨兼任会长,参事、
顾问均由日本人充任,设事务部及一、二两科,大山所、穴坊庄各设办事处。另有训练队一处,先后
训练70余人。全县时有新民会会员93人,多分布于城里、行村、大山所、留格庄一带。
圣贤道 民国4年(1915年)传入海阳,主要分布于行村、大山所、二十里店、小纪、泉水头、黄崖
底、大磊石、留格庄、徽村等21个村庄。
金丹道 民国15年(1926年)传入县内,主要分布于朱吴一带17个村庄。
慈惠门 民国19年(1930年)传入本县,主要分布在城里一带五个村庄。
中天一圣门 主要分布于郭城、桂山等六个村庄。
三教儒释道 主要分布于发城、徐家店、刘家窑等四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