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文教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476&run=13

崇雅艺苑 明宣德二年(1427年),指挥兼镇抚赵通,支持乐舞生闻韶在大嵩卫城里组建。广集艺
人、雅士,研究、练习吹弹歌舞,书画雕塑。正统七年(1442年)解散。其间,赵通撰就《艺苑集锦》4
卷,载录该苑活动盛况、创作成果,并附记社会灾祥、民间风俗等。
映雪诗社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李赞元、赵作舟等文人在大嵩卫城里组建。后由李本渥、赵
绪等继承。康熙年间自行解体。
琼林读书会 清光绪末年,鞠国香、刘勃联络士林文人组建。以学习诗文为掩护,秘密倡行“戊
戌变法”,力图维新救国。宣统年间解散。
文苑救国理事会 1941年秋,以王梅村、高藻宸、骆泽南为首,联络城里、留格庄、徽村、东村、
二十里店、从上、潮外一带的教员、学生、文人组建。宗旨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精诚团结,
抗日救国”。会长王梅村,并置副会长、理事、秘书、庶务、文书等职。翌年春,发展会员200人。
曾办《满江红旬刊》,颂扬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抨击屈辱投降、曲线救国。出版15期,即被国民党
海阳县党部查禁,该会亦遭取缔。
胶东文化协会海阳县分会 组织状况 1941年成立胶东文化协会海阳分会,主任成敬堂。置组织、
宣传干事各1人,有会员63人。1944年,发展到698人。1945年裁撤。
主要活动 1943年,编印识字牌教材1200份,编写文娱材料359份,写标语4.6万张,印发“七七”
告民众书3700份,“九一八”告同胞书1500份,告敌占区同胞书400份,反扫荡宣传品300份;争取、改
造进行迷信活动的盲人250名;配合教育科编印了《吼声半月刊》、《长沙半月刊》、《儿童半月刊》、
《榆北半月刊》、《热潮半月刊》、《海燕半月刊》;协助大众印书馆售出股票247张,销售《大众
报》4300份;夜间至敌我争夺区宣传55次,深入农村演唱450次。
1941-1945年,海阳文协举办四次文艺创作竞赛,按一、二、三、四、五等评奖。于国纶的《蒲
公英与蒺藜》、包树千的《怒涛》、徐立武的《徘徊》、李潘麟的《烽火》、刘德田的《雷声》、辛
悦生的《青年进行曲》,均名列前茅。
1944年,该会举办两期新文字训练班,学员435人。以此为骨干,广泛开展新文字运动。
在文协的领导下,俱乐部、业余剧团迅速发展,遍及全县。
海阳县教师抗日救国会 组织状况 1943年5月8日,郭城区教师抗日救国会在郭城村创立,于国
纶为主任委员。之后,凤城、留格、盘石、高山、徐家店、昌水、榆山、磊石,行村、大山、小纪、
龙山、东村等区,相继成立起教师抗日救国会,皆置主任委员1人,委员4人。县未设总会,各区教救
会受区各界抗日救国会领导。1950年并入海阳县总工会,建立海阳县教育工会。
主要活动 推动教师积极从事教研活动,对有教研成果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开展教学质量评比
竞赛及业务交流活动;鼓励和引导教师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组织教师参加社会活动及群众运动;每年利用“六六”教师节,召开奖惩大会,组织文娱、体育
活动;沟通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促使家庭、学校教育密切结合;遵照教育法令,维护教师的合法
权力和利益,帮助教师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1947年,国民党五十四师侵入县境,教救会发动教
师,夜以继日。配合解放军进行瓦解敌军工作,协助解放军管理军需。
海阳县盲人抗日救国委员会 组织状况 1942年成立海阳县盲人抗日救国委员会,会长先后为修
魁武、张相廷,置委员6人,聘请文书1人。先后受胶东文化协会海阳县分会、县文教科领导,有会员
190人。1952年,改为盲人宣传队。
主要活动 破除迷信思想,改造封建鼓词,深入农村说唱、弦奏,活跃文娱生活;深入敌占区,
以占卜为掩护,秘密进行宣传,瓦解敌军。
海花文学社 1985年,以初龙嘉、马连波等人为首倡导组建。初龙嘉、马连波为社长、副社长。置秘
书长1人,聘请文学顾问2人,有社员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