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儿童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473&run=13

童子军 组织状况 民国23年(1934年),山东省政府派童子军指导员王育芝(女)来海阳,推行童子
军管理和训练制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县政府、县党部根据《中国童子军组织法》,指令
师范讲习所和全县高级小学限期组织。次年,成立童子军促进会,县长、教育科长分别兼任会长、副
会长,设委员7人,指导员、秘书各1人,辖组织、训育、总务3股。民国25年(1936年)改为童子军理事
会,辖16个团,有成员1900人。
主要活动 每周开一节童子军课,训练操法、旗语、侦察、救护、露营、结绳、国术;每月做一
次社会服务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次露营活动,白天练习登山、涉水,进行军事演习,游览
名胜古迹,夜间举行“篝火会”。
海阳县儿童团 组织状况 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解放区各村成立儿童团。县、区未设
领导机构,由青年组织代管。是年,有儿童团305个,团员1695人。1942年增至611个,团员3257人。
主要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积极拥军优属、站岗放哨、宣传抗日救国。1944年3月至1945
年9月, 为八路军碾米、 磨面4.6万斤, 洗衣服2.96万件,慰劳军队花生果3309斤、鱼虾703斤、鸡蛋
3808个;救护八路军伤员6名;为抗属拾草5万斤、担水6330担、积肥3060车;送鸡毛信1800封;张贴标
语3600份,其中贴于敌占区的1300份;查获坏人18名。解放战争时期,和成年人一起,投入反奸反霸、
土地改革等运动,监视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当小先生,教失学儿童识字、明理,为老年人读报、
讲时事,写识字牌、黑板报等,岚前坡村修元敬获“胶东模范小先生”称号。
海阳县少年先锋队 组织状况 1950年,中共海阳县委委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海阳县委员会少年
儿童部部长丛洪贵,在东村完小进行中国少年儿童队建队试点。同年12月,全县有223处初级小学、26
处完全小学,建立起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机构有大、中、小队,均设队长、队副,县团委聘请教师
为大、中队辅导员。1953年6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红小兵。1978年复
称少先队。1985年有少先队员75428人。
主要活动 鼓励广大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本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高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觉悟;组织儿童参
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1951年,全县少年儿童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
1963年以来,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1978年,为迎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召开,广泛开展了“参加义务劳动,集金、集物,向团的十大献礼”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中,开展了“为您服务”、“红领巾做好事”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小兵偏废文
化学习,走向社会,参加破“四旧”、斗“走资派”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