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层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458&run=13

支部委员会 民国17年(1928年)4月,莱阳县共产党员于典君,到夏泽村发展党员,建立了海阳县
第一个党小组,组长孙杰三。民国19年(1930年)7月,朱吴乡崖南头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
姜万寿。10月,蜜蜂涧村于连江组建了本县第二个党支部。民国21年(1932年),胶东党的早期领导人
张静源来海莱边区,地下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槐家泊、西村庄、大杨格庄、桃林、臧家庄(向阳)、
东山、小杨格庄、夏泽、洪沟等村,先后建立了党支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多数村党支部遭
破坏。“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各村党组织又迅速恢复发展。到1942年12月,有201个村庄建立了
党支部,占全县村庄的44%。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进一步发展。1948年,全县有523个村庄建立了党
支部,占总村数的79%。
1949年11月全县党组织公开时,基本每村都建立了党支部。1958年后,农村生产大队建立党支部,
生产队或联队建立党小组。
建国后,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工业财贸和文教卫生等系统的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1951年,
全县企事业单位共建立党支部17个。1966年,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系统党支部达118个。“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各单位党组织陆续瘫痪,1970年整党后恢复。1971年,全县有党支部919个,其中工交财贸系
统107个,占11.6%;文教卫生系统41个,占4.5%;农村728个,占79.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
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1985年,全县有党支部1273个,其中农、渔、水利业有754个,占59.2%;工
业141个,占11.1%;交通运输财贸系统132个,占10.4%;文教系统74个,占5.8%。
总支部委员会 民国28-29年(1939-1940年),中共海阳地下党组织在国民党管辖区内,秘密建立
竹金(今东迟格庄一带)、双阳(今南北城阳一带)等乡总支部委员会。1949年,县委设立机关总支部委员
会。1954年,全县17个区下设160个乡总支部。后随区划调整,乡总支数时有增减。1957年,撤销乡总
支。1959年,全县20处人民公社下设98个管理区总支部。管区撤销后,农村长期未设总支。工业系统,
1959年有滑石矿、第三农具厂、综合化肥厂、花园铜矿和水泥厂建立了党总支。1961年,因厂矿大批
停办,仅余滑石矿党总支,翌年亦撤。1972年3月19日,建立轻工局总支委员会和滑石矿总支委员会。
1975年3月,轻工局设党组,总支撤销。“文化大革命”后,工业进一步发展,1977年开始,部分单位
陆续建起党总支部委员会。1985年,全县有农机广、化肥厂、水泥厂、纺机厂、农药厂、滑石矿、县
医院等七个党总支。
党组 海阳县第一个党组是县人民政府党组,建于1941年,持续至建国后。“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断,1979年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建立党组的,还有海阳县人民法院(1957年)、人民检察院(1957
年)、公安局(1960年)、粮食局(1957年)等部门。1978年后,陆续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断的党组,并
建起若干新的党组。1979年有党组24个。1982年,全县达34个。1983年后,部分党组撤销,改建党委。
1984年,全县有19个党组。1985年增至23个。
基层委员会 民国22年(1933年)春,李桂岩在桃林建立了第一个区委,负责西大滩、中房、邢家
东庄(李家)、鲁古埠、槐家泊、桃林、何家、辛庄、埠后、卓格庄、大山所、臧家庄(向阳)、瓦罐窑
等沿海一带村庄党的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党的基层委员会建设不断加强。1941年海阳县抗日民主
政府成立后,各区均设立区委会。因区划调整,基层委员会数量不断变化。1950年,全县有17个区委。
1951年,17个区委下设160个乡党委。1958年,全县设15处人民公社党委;10月17日,海、乳两县合并,
改设20处公社党委;11月28日,撤公社设乡镇,全县下设17个乡党委、3个镇党委。1959年春,改为20
处公社党委;同年区划调整,全县改设17处公社党委。1962年,重建乳山县,本县调整为18处公社党
委。1965年,改为11处公社党委。1966年,改设17个区党委,124个公社党委。1968年3月6日,取消区
辖公社, 改17个区为17处人民公社,全县设17个公社党委。1984年4月24日,裁公社,设乡镇,全县建
23个乡镇党委。
党政机关党委 县直机关党委建于1957年1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中断,1974年3月恢复。人民
武装部党委,建于1961年3月。
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系统,以工业系统党委建立较早。1958年,工业系统有21个党委。1962年调整后,
只余两个。1963年9月,建立商业局党委和工业局党委。1972年,重建因“文化大革命”而瘫痪的商业
局党委。1979年,增设县供销合作社党委。1980年增设农建兵团党委、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党委。1981
年,农建兵团党委撤销。1983年8月,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党委改为边防大队党委。1984年1O月,增设卫
生局党委、党校党委、教育局党委、交通局党委、二轻工业公司党委、纺织工业公司党委、建材工业
公司党委、工业公司党委、化工公司党委。1985年,全县有党政机关党委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