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房 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452&run=13

解放前,本县居民的房舍,茅屋居多,瓦房较少。惟四区(郭城区)的“翻毛鸡”瓦房,鳞次栉比,
屡见不鲜。住宅用料、结构不一:贫穷户,多为碎石、土坯砌墙,梁檩细弱,麦秸苫顶,门窗矮小,
土木结构,时称“一把泥房”。富裕户,则以砖砌墙,石灰抹缝,屋架以杉木、红松,本山松为多,
杨木梁檩间或有之。屋顶覆单层瓦的谓“清水房”,覆苫草的称“海清房”;腰带下垒以个石,灰扎
墙缝,上砌碎石,涂以白灰,屋顶或草或瓦,名曰“石粉房”。官绅户,有的是抱垄瓦屋顶、长檐、
大窗的“半出厦房”,有的为抱垄屋顶、磨砖灌浆、飞檐斗拱、花窗隔扇的“出厦房”,造型分“歇
山”、“硬山”两种。较好房舍皆为砖木结构。室内仰棚,一般居民以纸扎糊,或以秫秸搭棚,兼储
薯类;少数富绅,精制板棚、席棚。
建国后,50-60年代,农村居民住宅变化不大。70年代后,多数农房采用玻璃门窗。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房舍布局、造型,讲究高大、敞亮、美观、方便。室内多灰抹天棚、涂料粉壁。少数人家,
始用浮雕壁纸装饰房间。1982年,发城大队牟玉国始建二层楼房。此后,农民盖楼房者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