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 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258&run=13

滑石矿 1958年,在徐家店晶山建地方国营海阳县滑石矿,时有职工1615人,年产滑石14.9万吨。
1959-1962年,实现利润336.86万元。1962年转为集体企业,职工压缩刭149人,年产滑石1295吨。1964
年,复转为地方国营。山露天开采,转为井下作业;,由手工凿岩,发展到机械开采。动力机械,由
12马力增加到1500马力,采矿工具开始使用风钻,运输使用铁轨车、卷扬机,共有各种机械41台。职
工378人,年产滑石11438吨,产值23万元。70年代末,滑石生产实现机械化,产量大幅度提高。1979年,
职工400人,产值207万元,利润44.6万元。1985年,有职工442人。固定资产原值229万元,年产滑石5万
吨,滑石粉1.8万吨。产品销往国内外。产值320.1万元,利润3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713元。
铜矿 民间采铜 清同治初年,东村李长禄招工在牟家村北,开采铜矿石,年产矿石约50吨,含
铜率为0.2%。因偷漏国税,被官府查封。李赴省上诉,行重贿打赢官司,但资金耗尽,遂告停业。
海阳县花崖铜矿 1958年6月,于花崖万宝山建海阳县花崖铜矿。全民所有制企业。后转为县属
集体企业。国家投资3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7万元。矿区面积7000平方米。 C1+C2级铜金属储量7812
吨,C2级硫23197吨。1959年3-9月,建成日产50吨选矿车间。有职工306人。主要设备有双滚机1台,
球磨机、复选机各2台。年产铜原矿石21140吨,铜精矿石72吨,土粗铜8吨,铜矿石品位达0.3%以上,
产值12.2万元。1962年3月停产。1971年重新恢复生产。次年,有职工47人,年产铜矿石309吨,产值12
万元。1973年,山东省地质队第三勘探队探查计算,花崖铜矿地表内含B级铜金属量55056吨,B级硫量
4467吨。1975年5月,花崖铜矿并入县硫酸厂,次年复名,有职工13人。1971-1976年,主要开采铜矿
石。1977年停办。
硫铁矿 1977年12月,海阳县花崖铜矿,改为海阳县硫铁矿,以开采硫铁石为主。县属集体企业。
1978年,井下开采全部实现机械化。矿区面积47949平方米,建筑面积7577平方米。主要设备15台。固
定资产原值23.35万元。年产硫铁矿石3650吨,折硫2503吨,产值18万元。1979年重新勘查,B级硫储量
20553吨,硫铁矿石品位达24%以上。1985年,有职工41人。固定资产原值32万元。年产硫铁矿石2345吨,
工业总产值10.5万元,亏损1.5万元。
铁矿 明天启年间,曾在矿山村开采铁矿石。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本县建起了张 八庄联合
铁矿、 镜山采矿厂、宝玉石铁矿、林寺山采矿厂、磨山采矿厂,调集工人农民1万余人,当年采矿石
22553吨。次年,增沙子埠铁矿。1960年,增洪沟铁矿,职工压缩到600余人,采铁矿石26211吨。因矿
石品位低,经营蚀本,1962年全部停产。
1976年,重建海阳县林寺山铁矿,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原值25.4万元。至1979年,共开采铁矿石
64836吨,亏损达15万元。因资源告罄,1979年下半年停产。
金矿 《齐乘》、《大清一统志》均载:沿林寺山脉之河流皆可淘金。宋、元时,于此山设买金
场,收购黄金。明洪武年间,曾在今东、西迟格庄两村间河流,淘过沙金,故定村名东、西出金沟,
后演变为东、西迟格庄。清光绪初年,发城王吉祥之父招工在昌水河中游淘金,后因遭官兵“绑票”、
劫舍,惧而停工。民国20年(1931年),城里瑞祥号经理杨山水与天津日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营,在
龙山开采金矿,因获利不多停止。1943年,西古现村群众,曾在古现河上游淘金,被抗日民主政府依
法制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素有淘金历史的沙旺、河南、窦家瞳、肖家庄、西古现,东古现、土
堆等村的群众,又在古现河上游采淘沙金,人均日收入10余元。
锡矿 民国20年(1931年),第五区区公所在古家兰村南开采锡矿。1948年秋,胶东军区某部,在虎
龙庄东北2里处开采锡矿。皆因产量不丰停止。
铅矿 清咸丰年间,英国人曾在龙山西南开采铅矿,规模极小,年产仅3000余斤。 1958年,建海
阳县第二铅厂(第一铅厂后归乳山),年产值5000元,次年停产。
除此,1960年一度开采重晶石1072吨。1960-1980年间,间隔开采石墨,三个年度 产量209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