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沙 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256&run=13

县地屏山襟海,河流蜿蜒,沙、石资源丰富。
石场 解放前,因受“阴阳风水”影响,采石须经当地豪绅、会首允许,方可动工。开碃采石者
多系贫苦百姓。民国29年(1940年),全县有石工近300人,除采个石、乱石、石条、挑檐、铺檐石、上
马石、石板、石柱、门砧等建筑材料外,还制作磨、碾,臼、碑碣、畜食槽等。质好品优者有嵩山、
龙山、晶山、玉皇山的石料,山口、半社乡的碾、磨,洼里的铺檐石板,嵩潜、望格庄的石条。
建国后,乡镇(社)、村(队)采石业相继兴起。1980年后有所发展。1985年,全县有采石场、石子场
20余处,其中乡镇属集体企业3处,从业人员200余名,产值10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石料生产由过
去单纯生产荒料,增加石桌、石凳、石鼓、风景石等成品,销往杭州、青岛、天津等市。
海阳县青板石厂 建于1977年,厂址在山西头村。乡属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62人,其中技
术人员5名。专用机械设备11台。固定资产原值22.3万元。年产青板石2万平方米,磨光板石0.5万平方
米。所需石料主要由本乡两处村办青石场提供。产品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香
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6.1万元,亏损1.1万元。
徐家店镇石料厂 建于1970年,厂址在徐家店镇黑石庵。镇属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70人。
固定资产原值16.1万元。主要生产花岗岩石料和各种彩色石子,并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加工。产品销往
省外。产值42.2万元,利润7.2万元。
东村镇石子厂 建于1978年,厂址在东村镇。镇属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24人。固定资产原
值7.4万元。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石子。产值7.9万元,利润1.9万元。
沙场 海滨、河滩的沙子,向来任便取用。海沙,以潮里一带的“包家沙”,羊角泮的“南岭沙”,
凤城的“凤翼沙”,广阔丰厚。其中,凤城的“凤翼沙”,质优粒细,称誉津、沪。海、河沙的使用,
80年代后,由自行装运,改归临近社队(乡镇、村)统一管理,论价出售。1982年,凤城港开始向青岛
运销海沙,年运输量为2万吨左右。1984-1985年,共运出503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