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干 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76&run=13

县内水产品干藏,历史很长,且很普遍。清代,“沿海一带居民数万家,因土地斥卤,不便耕种,
惟赖终年腌鱼为业”。干藏品种,主要是带鱼、鳓鱼,另有少量鲅鱼。加工方法,一为盐制,二为晒
干。民国年间,仍沿用传统干藏方法。品种除上述外,增加墨鱼、色虾、蛤肉等。建国后, 50-60
年代,主要是带鱼,次为鲅鱼及小杂鱼。60年代后,以鲅鱼为主,次为鲐鱼、墨鱼、鳓鱼,另外还加
工色虾、小杂虾、海蜇皮等。
鱼类加工 传统方法是:“一把刀,一把盐”。先将鱼脊、鱼肚各开一刀进盐,加盐虽为鱼重的
20%,后将鱼下到缸里,盐十余天,再取出用清水冲洗,晾晒七八成干,堆起库存。一般100斤鲜鱼
晒干40-50斤。小青皮干品加工,要求较为精细:整体下池,加盐10%,盐一昼夜出池,用水冲洗晾
晒。以盐不迷眼、眼亮者为优。盐制:亦称卤制。带鱼盐制,原鱼下池,一层鱼一层盐,加盐30%,
一般春天盐制,秋天食用。鲅鱼盐制法,基本同带鱼,仅鱼体需割片下池,以利进盐。
海米加工 县内海米加工,历年均在1-2万斤左右。100斤色虾出海米9.5斤左右。加工方法:先
将色虾杂质去净;下锅煮熟。其煮法:将水加盐(加盐量为水量的5%)烧开,再按水量1/3加虾,一次
下于锅内。待虾体煮成熟红色、皮肉分离时,捞出晾晒,带皮储藏过伏,入秋后剥皮去杂。传统方法
是用砘压打,风扬去皮,后结合晾晒分为:虾糠、虾眼、碎海米、海米。水分一般在10%-15%左右。
1983年,开始始用机械加工,自行过筛分类,等级较多。70年代,还曾使用过炒制法:锅底放水2-3
斤,放虾40-50斤,水烧干后,即翻动虾体,将虾炒熟。此法用火少,速度快,脱皮容易。
海蜇加工 先将鲜海蜇割去脑、须,头、身分别加工。蜇米加工:将蜇头放入开水中略烫,捞出晾干,
即成蜇米。蜇皮加工:先在缸里调好明矾水,水、矾比例为100:1或100:2,接着用竹板将海蜇粘液
刮除,然后投入缸中拉矾,共3次。第一次拉矾,捞起后摞起,每30斤一摞,堆放半天,中间翻动2-
3次,以利去水。接着第二次拉矾,方法同前。待蜇体发胎时,开始第三次拉矾。后投入池中,分层
撒入干盐、干矾,均匀为度,用时取出清泡去矾即可。供出口用之蜇皮,捞出后再进一步加工。方法
是:(一)去杂分等。除掉碎块,刮除内衣。(二)去水整干。以纸包住为度,然后装袋。成品率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