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贝类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68&run=13

泥蚶 县内泥蚶养殖,历史悠久。县产泥蚶,质优品佳,营养丰富。30年代,被上海称为“金口
蚶子”。民国25年(1936年),全县养殖面积240亩,年产63.5吨。建国初期,虽仍事养殖,但产量骤降,
年产量仅在30-50吨左右。 1958年,中央提出“以养为主”的水产工作方针后,泥蚶养殖发展很快。
1959年,放养面积发展到2800亩。1960年,达到5470亩。但因体制多变,管理不善,产量不高。
自1957年起, 开始滩涂护养。 70年代后,护养面积逐年增加。1972年,护养面积2.17万亩,产量
109.8吨。70年代末,南方沿海地区到县内高价收购蚶苗,部分渔民抢采成风,亲蚶骤减,资源遭到严
重破坏。1982年冬,海阳县政府发证确权,护养责任落实到村、联户和个人。但由于缺乏种苗,产量
仍低。1985年,护养1.12万亩,产量仅7吨。
菲律宾蛤仔 县内分布较广,蕴藏量较大,是一种优良的滩涂养殖贝类。80年代前,一直处于自
由采捕状态。80年代后,逐步发展到护养及采苗放养。1982年,海头、桃林、何家等村,播养400亩。
何家村在滩面低潮区播养的苗种,1983年观察,增重6倍,长势良好。
贻贝 1974年始养。 该年, 海水养殖场放养50亩。初期发展很快,1977年放养1100亩,收获鲜贝
1642吨。1978年后,因价格下调,销路不畅,养殖面积逐年减少。仅养260亩,年产370吨。
扇贝 1977年,烟台地区拨款7.5万元,于县海水养殖场建育苗池。购进种栉孔扇贝150斤,首次进行
人工孵化。1978年,从荣成县青鱼滩引进200斤,孵化成功,产幼贝460万头。1979年,孵化500万头,
收获成贝250斤,体长6-7厘米。1980年停孵,从长岛县购苗150万头放养,因海啸而失败。1981-1983
年,海水养殖场连养3年,每年4-5亩。1984年,因种苗、销路、资金等方面原因,再度停养。1985年,
重新恢复育苗和养殖。该年,县水产研究所购进海湾扇贝200头,育苗笼养4亩,亩产36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