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48&run=13

林木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是预防,育苗地要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疏松,前
茬不是感病作物。种子要精选、消毒,催芽播种,播种时用硫酸亚铁药液处理土壤。幼苗出土后交替
喷波尔多液和硫酸亚铁,发病后连续喷三次2%的硫酸亚铁。泡桐丛枝病:又名扫帚病。县内1970年
后发病较多,北部山西头、徐家店、郭城等乡镇比较严重,发病率达20%左右。发病植株树势弱,生
长不良,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杨树腐烂病:杨树、泡桐易感,以10年生左右树发病严重。1983年,凤
城公社臧家大队杨树品种试验林调查,天牛为害严重的树木,腐烂病较重,目前尚未进行防治。枝枯
病:赤松、黑松、杨树、泡桐、刺槐等均易染病。1980年4-5月,沿海沙滩及附近山丘黑松林首发此
病, 发病率达44.4%, 死亡率5.8%。防治方法,轻微者剪除病枝,严重者刨掉全株。刺槐溃疡病:
1979年,东村公社赵家庄大队刺槐林首发此病,病株率50%,为防蔓延,将病株伐掉。1980年,县内
多处发现,但不严重。
虫害防治 50-60年代,防治重点是松毛虫,次为松梢螟、金龟子、刺蛾、红毛虫等。70年代,重点
是松干蚧壳虫,其次是松毛虫、蓑衣虫、天社蛾、天牛等。80年代后,重点是松梢螟、松毛虫、蓑衣
虫、天社蛾、榆兰金花虫、柳毒蛾等。防治技术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营林技术防
治等。
人工防治:历年沿用,1955年前为主要防治方法。具体措施有人工捕捉成虫、灯光诱杀成虫、剪
烧卵枝、蚁枝等。1981年,开始使用粘泥堵塞羽化孔防治楸梢螟。
化学防治 常用农药有六六六、DDT、敌百虫、DDV、马拉硫磷、1605、1059、亚胺硫磷、代森锌、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杀虫昧、杀螟松等。防治方法有撒粉、喷雾、喷烟、涂干、注射、拟除虫菊酯
毒笔等。撒粉。1956年推广自制粉袋、粉筒,人工拍打撒药杀虫。1970年,改用手摇喷粉器喷粉。喷
雾。1957年开始大量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防治松毛虫。1970年后,开始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林木害
虫。1970-1971年,使用省民航局安-2型飞机,超低空喷药防治。1979年秋,开始使用机动超低容量
喷雾机。常用药物为25%敌百虫,常用溶剂有二线油油剂、25%纸浆废液、负10号柴油油剂等。亩用
药液215克,用工0.2个,用费0.28元,杀虫效果达90%以上。喷烟。1983年试用喷烟机喷烟防治松毛虫,
杀虫效果达80%以上。涂干。1970年开始,对松干蚧壳虫采用氟乙酰胺涂干防治,杀虫效果达90%以
上。1975年,开始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剂,涂干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楸梢螟等。对金龟子、
榆兰会花虫、柳毒蛾等食叶害虫,亦采用涂干防治。注射。1979年开始,对天牛、楸梢螟等蛀干害虫,
采用虫孔注入药液方法防治。拟除虫菊酯毒笔。1984年开始使用,用毒笔绕树干划圈,杀死上、下树
害虫,防治松毛虫害1.4万亩,杀虫效果达84%。
生物防治:松毛虫杆菌。1972年9月,五间屋大队土法生产松毛虫杆菌,进行治虫试验,防治三
四龄幼虫效果达90%以上。县内曾召开技术培训会议推广,因生产量少、成本高,易被杂菌感染,降
低效果,故未能全面展开。菌粉:1973年春,五间屋大队用工业生产的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菌粉防
治松毛虫。松毛虫杆菌10天杀虫率63.5%,杀螟杆菌杀虫率37.8%。1978年在庄上大队海滩林场试验,
松毛虫杆菌杀虫效果80%以上,因菌粉价高,故未推广。1979年,开始使用松毛虫病毒防治松毛虫。
该年,从烟台引进1000克萎缩型、液化型混合病毒干尸体,在凤城林场进行人工试养,接种病毒复壮,
生产干尸体30斤,制成50倍病毒喷雾液,22天杀虫率95.8%,10天内向四周扩散50米,且抑制未死虫发
育繁殖。
利用天敌:1974年,在风城林场进行赤眼蜂人工饲养和施放试验。1977-1979年,省林科所在招
虎山林场进行瓢虫饲养、施放试验。每亩施放1000头,经松干蚧壳虫繁育一代后,虫口密度由原来每
平方厘米0.41头降为0.2头。因人工饲养成本太高,未得推广。主要采取保护害虫天敌措施:利用涂干、
注射等施药方法, 代替喷、 撒农药,避免危害天敌;营造混合林,为害虫天敌创造生存繁殖条件。
1982年,县内开展保护益鸟宣传教育,严禁打鸟取蛋,并推广人工鸟巢,招引鸟类。1983年4月,县人
民政府转发了林业局《关于加强鸟类保护的报告》。1984年,省人民政府确定每年4月23-29日为“爱
鸟周”,爱护鸟类宣传教育日益深入。
营林技术防治:1970年后,县内开始营造混交林,对抑制害虫、繁育天敌,效果明显。1979年,
招虎山林场设立不同修枝、不同间伐强度的标准地,进行“轻修枝、重间伐、搞混交、不撒施化学农
药”试验。1984年检查,松干蚧壳虫虫口密度显著下降。1985年后在全县推广。
县内虫害防治,以防治“两虫” (松毛虫、松千蚧壳虫)规模最大。1955年春,县、区、乡均成
立除虫委员会,县长、区长、乡长分别担任各级除虫委员会主任,吸收有关部门参加。农业生产合作
社成立除虫大队,下设若干小队,专门进行除虫工作。县林业部门迁至松毛虫重点区磊石区乐畎村实
地办公。全县动用喷雾器3108部,6%可湿性六六六3万斤,经过连续两年除治,基本控制了松毛虫危
害。
1957年,发生松毛虫面积23.9万亩,县成立除虫大队部,乡、镇成立除虫中队部,农业社成立除
虫专业队, 全年普遍除治1-2遍。 动用六六六3.21万斤, 药杀面积16.73万亩。采虫卵85斤,摘虫茧
7990斤。有8个乡139处农业社的15.9万亩松林基本消灭松毛虫害。石剑乡除虫成绩显著,被省府授予
“无松毛虫害乡”称号。省林业厅编绘了《无松毛虫害乡-石剑乡》大幅宣传画,发至全省各地,广
为宣传。
1958年2月,海阳县委印发了《我们要在1958年内基本消灭松毛虫害》的通知。3月,在石剑乡召
开了全县除治松毛虫誓师大会,提出“大战三十天,实现无松毛虫害县”的口号。全县按山系分为三
个大片,成立联乡除虫大队部,分别由县委书记、副县长、农村合作部长负责,统一领导。大队包山
系,中队包山片,小队包山头,突击队包段。全县数万人上阵,动用喷雾器2105部,六六六5.8万斤,
连续一个月,用工14.73万个,将松毛虫一举消灭。当年11月,县委副书记姜义温,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国务院授予海阳县“无松毛虫害县”锦旗。
1970年春,东村、朱吴、高家、发城、徐家店、郭城、黄崖、留格庄8处公社飞机除治303架次,
费用11万元,防治面积5万亩。1972年,朱吴、郭城,盘石店、徐家店等公社飞机防治152架次,防治
面积3.65万亩,动用农药170吨。
1974年,赤松林受“两虫”危害,全部被吃死伐光,只剩下沿海黑松林3万亩,每年仍发生松毛
虫害,虽坚持年年除治,仍不能消灭。1983年,沿海黑松林虫口密度每株4头以下者3000亩,6-10头
者1万亩,15头以上者7000亩,并开始向北部赤松林蔓延。
果树病虫害防治 人工防治 建国初期,对金龟子、象鼻虫、刺蛾、天牛、梨大食心虫等果树害
虫,均坚持人工捕捉,此法沿续至今。
苗木检疫 建国后,历年引进、输出苗木、种子,均进行检疫,防止病害虫害的传入传出。
药物防治 1955年开始药物防治。先后主要推广使用了DDT、六六六、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乐
果、DDV、1605、粉锈宁、福美砷等农药,直接或间接消灭病虫害。药物防治,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但目前仍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海阳县1955-1980年森林保护情况衰
单位:万亩
┏━━━┯━━━━━━┯━━━━┯━━━━┯━━━━┯━━━━━┯━━━━┯━━━━┓
┃ 年份 │ 病虫害面积 │ 除治 │ 吃 死 │ 年 份 │病虫害面积│ 除 治 │ 吃 死 ┃
┃ │ │ 面积 │ 面积 │ │ │ 面 积 │ 面积 ┃
┠───┼──────┼────┼────┼────┼─────┼────┼────┨
┃ 1953 │ 35.0 │ 35.0 │ 0.2 │ 1967 │ 18.0 │ 14.0 │ 0.4 ┃
┃ 1954 │ 35.0 │ 35.0 │ 8.4 │ 1968 │ 19.0 │ 12.0 │ 0.5 ┃
┃ 1955 │ 25.0 │ 25.0 │ - │ 1969 │ 20.0 │ 15.0 │ 0.7 ┃
┃ 1956 │ 25.0 │ 25.0 │ 0.2 │ 1970 │ 26.5 │ 18.0 │ 1.0 ┃
┃ 1957 │ 23.9 │ 23.9 │ - │ 1971 │ 28.5 │ 18.2 │ 3.0 ┃
┃ 1958 │ 8.0 │ 8.0 │ - │ 1972 │ 27.8 │ 18.7 │ 5.0 ┃
┃ 1959 │ 1.5 │ 1.5 │ - │ 1973 │ 24.0 │ 15.8 │ 3.0 ┃
┃ 1960 │ 2.0 │ 2.0 │ - │ 1974 │ 19.0 │ 14.1 │ 1.5 ┃
┃ 1961 │ 5.5 │ 5.5 │ 0.7 │ 1975 │ 15.0 │ 6.0 │ 0.8 ┃
┃ 1962 │ 18.0 │ 8.0 │ 0.2 │ 1976 │ 9.0 │ 5.0 │ - ┃
┃ 1963 │ 20.0 │ 17.0 │ 0.5 │ 1977 │ 4.6 │ 4.0 │ - ┃
┃ 1964 │ 17.0 │ 14.0 │ - │ 1973 │ 12.5 │ 2.5 │ - ┃
┃ 1965 │ 15.0 │ 15.0 │ - │ 1979 │ 2.0 │ 2.0 │ - ┃
┃ 1966 │ 16.0 │ 16.0 │ - │ 1980 │ 23.1 │ 0.6 │ - ┃
┗━━━┷━━━━━━┷━━━━┷━━━━┷━━━━┷━━━━━┷━━━━┷━━━━┛

预测预报 60年代中期,开始虫害预测预报。利用测报箱,观测桃小食心虫出土、发蛾规律,通
过有线广播、电话、文件等形式,发出预防意见,指导虫害防治。1976年,利用性诱剂测报桃小食心
虫、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期,预报防治办法。
生物防治 1978年,开始利用赤眼蜂防治卷叶虫。1980年后,开始重视保护果树害虫的天敌,利
用天敌消灭害虫。
激素防治 1980年,全县推广性诱剂,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