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果树栽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42&run=13

果树栽植 苹果 1978年前,均为乔稀栽植法,亩栽20-25株。1978年后,改用乔砧密植栽培法,
亩栽40-50株。少数村推广了矮化密植栽培法,每亩栽60-80株。
苹果栽培,县内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块。从1953开始,到70年代末,发展到6.44万亩。80年代初,
县内出现立园高潮, 1985年,苹果园发展到11.24万亩。
梨 为乔稀栽植,每亩18-20株。1958年后,新建园加密栽植,每亩25-30株。
葡萄 分棚架和立架栽培。棚架栽培,每亩50-60株;立架栽培,每亩400株左右。
桃 多为成片栽培,每亩40株。
杏 多在村旁、宅旁零星栽植。
李、柿 多为堰边单行栽植,株距五六米。
樱桃 县内樱桃均栽植在梯田堰边,很少占用耕地。繁育方法,过去多用分蘖移植法,株距3-5
米。1980年后,部分村庄开始用种子育苗。
板栗 1970年前,栽培粗放,每亩仅10余株。1970年后,主要采用两种栽植方法:一是直播建园。
清明前后,按预定株行距离,点穴直播,第二年用“小苗腹接法”嫁接。二是“三当苗”建园。当年
移植,当年嫁接,当年摘心定干成形。1973年后,开始密植建园,每亩60-450株。
70年代以来,县内板栗栽培发展很快。1984年达到1.58万亩,已结果的板栗树58万株。其中,密
植丰产园2000亩。
果园管理 施肥 苹果,多以落叶后开穴施土杂肥为主,每株二三十斤。1975年后,推广了叶面
追肥。条件好的果园,开始使用化肥和复合肥料,每株三五斤。梨,早期以冬浇人尿为主,每株30斤
左右。1975年后,多于落叶后开穴追施土杂肥,每株100-150斤。条件好的果园还结合追施尿素、氨
水等,每株尿素三五斤或氨水一二十斤。山楂、桃,多以土杂肥为主,每年株施肥四五十斤。樱桃,
多结合春耕春刨,对根部进行培土,并追施少量土杂肥。杏、柿、李,多不施肥,管理精细者,每株
于冬春浇尿一担。
刨园 历年坚持春刨,深度六七寸,以松土保墒。1970年后,开始推广深翻土地,扩大树穴,部
分乡镇开始压土。
灌溉 1977年后,部分果园加强了水利建设。1980年,果园水浇面积发展到6000亩,占果园总面
积的8.7%。东村镇的埠南、生产村,发城镇的河南村,徐家店镇的紫石夼等村,实现了果园水利化。
保花保果 1973年,部分果园开始采用花期人工授粉、合理疏果等技术,使有效坐果率显著提高。
1977年,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等技术,在县内普遍推广,逐步改变了果树“小年”之说,使果品产量
实现连年丰收。
果树整修 苹果 建国前,多用杯状形、开心形修剪。建国后,多用疏散分层形,少部分采用自
然开心形。具体方法:幼树以整形为主;初果期以保花为主,采用长留短放,曲、别、拉等法;盛果
期以维持树势、防止早衰为主,采用精细修剪、合理负载法,适当控制负载量。
梨 建国前,茌梨多用盘状形,洋梨多用圆锥形。1958年后,茌梨推广了双层盘状形,洋梨推广
了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具体修剪方法洋梨采用苹果的放截缩法,茌梨仍用小放重截、不留残枝的精
细修剪法,大树用“三年去旧、五年更新法”,确保壮枝壮芽。茌梨还进行夏剪,以利通风透光,提
高果品质量。
葡萄 建国前,多用长蔓更新法修剪。建国后,推广了短蔓更新修剪法,长蔓品种留5-7芽,短
蔓品种留2-3芽。整形,建国前多用棚架,建国后多用篱架。
桃 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多不修剪。1958-1960年,推广3杈9顶12枝杯状形整枝法,修剪采用异枝
更新法。1975年后,部分果园采用双层杯状形修剪法,产量明显提高。
杏、李、柿、山楂等 多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个别村庄采用适当疏枝法,以控制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