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21&run=13

主要畜禽疫病 传染病 大牲畜传染病:建国以来先后发生的有炭疽、破伤风、牛5号病,牛流
行热、马流感,马鼻疽、马腺疫、马传染性贫血等。
猪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气喘、猪流感、猪副伤寒、猪水肿、猪痢疾、猪肺疫、猪传
染性胃肠炎、猪5号病、猪1号病、猪红眼病等。
家禽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禽霍乱、禽痘、鸡白痢等。
传染病是县内畜牧业的主要危害,曾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1953-1955年,全县每年因传染病
死亡猪平均4737头。1956-1961年,全县共繁殖大牲畜1.14万头,而死亡则达1.04万头,不少是因疫病
造成的。1963年疫病较重,全县猪瘟死亡5693头;猪丹毒发病5598头,死亡1649头;鸡瘟发病6.2万只,
死亡6.1万只;禽霍乱发病4.9万只,死亡4.7万只。
寄生虫病 1982年县兽医部门调查,县内畜禽主要寄生虫病有61个种属。其中感染率较高的有:
兔球虫,占60.9%;羊消化道圆线虫,占59%,马消化道圆线虫,占44.3%;猪蛔虫,占33.1%;鸡蛔虫,
占25.2%。临床症状明显、危害较大的有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猪后圆线虫、猪蛔虫、鸡球虫、兔球虫
等。
普通病 大牲畜常见病多为消化系统疾病及四肢病和外伤,猪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较多,
家禽以消化不良和啄癖为主。
疫病防治 大牲畜疫病防治 防疫:1951年,开始对大牲畜进行重点保险,在全县范围内普遍颁
发了役畜证。是年春,为预防炭疽病,组织民间兽医为1.43万头大牲畜注射疫苗。1954年,开始对外
地进入县内的牲畜进行检疫。1958年,大牲畜破伤风、炭疽等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全县普及。1963年,
在全县较大集市重新设立耕畜市场,耕畜入场交易前,均由当地公社兽医站派人进行检疫,发给无疫
证明后,方准入场交易。
外科病防治:1961年,县内首次开展大牲畜外科手术(剖腹产)。60年代后期,外科手术治疗得到
广泛运用。80年代开展的外科手术主要有:食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肠闭结手术、肠变位整复手术、
小肠部分切除术、瘤胃切开手术、牛肠梗阻手术、膀胱破裂手术、尿道造口手术、尿道切开术、剖腹
产手术等。1975年,行村公社老兽医刘桂昌,运用软烧法治疗家畜四肢病,经兰州兽医研究所、山东
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山东农学院、省畜牧兽医学校、莱阳农校验证,效果良好,治愈率达到80%,
很快在县内外广泛推广。大牲畜接骨手术,50-60年代,采用石膏、木板、绷带固定疗法。1977年,
县兽医站采用长竹板、水胶、绷带顺肢形固定法治疗,效果良好,很快推广。四肢筋腱断裂治疗,60
年代采用单纯缝合术,效果欠佳。70年代后,采用省畜牧兽医学校接筋法,术肢固定后,加敷接筋散,
定期换药,开放治疗,效果很好。
内科病治疗:50年代未、60年代初,治疗便秘采用隔肠按摩、捶结、向便秘点隔肠注射生理盐水
等治疗方法。1965年,小纪公社兽医赵元恒采用剖腹破结,获得成功。后又开展肠管切除手术,大牲
畜便秘的死亡率逐渐下降。
猪疫病防治 1952年,开始对猪传染病进行有选择性的防疫试点工作,主要对猪瘟、猪丹毒、猪
肺病进行预防接种。 猪瘟接种使用苏联产的猪瘟结晶紫疫苗。 1953年, 开始对外调生猪进行检疫。
1958年,开始普及猪瘟兔化疫苗和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1963年,进一步加强了生猪的集市检疫和出
入境检疫。1977年,开始使用猪瘟、猪丹毒二联苗。1979年,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在全县普及,预防
注射密度达到90%以上。1982年,注射密度提高到98%。
1979年,开始防治猪气喘病试点工作。采取定期消毒、驱虫、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很快在县内推广。1982年,该病得到控制。
家禽疫病防治 1965年,开始注射鸡新城疫I系疫苗,预防鸡瘟。1972年后逐步普及。1976年,注
射密度达到80.9%, 1982年达到93.4%, 鸡瘟得到控制。 是年,开始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疫苗,
1983年在县内普及。是年,开始使用新城疫Ⅱ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