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 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2&run=13

故城——凤城 故县城凤城,位于县地南端,背依凤山,面迎黄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又低于
南北,如鸟舒翼,故名凤城。城垣砖砌,周围八里,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五尺。护城河宽八尺,深一
丈。筑有四门:东门永安,南门永恩,西门宣德,北门镇清。十字大街直通四门,是典型的对称设计。
县公署处于十字大街东侧路北,其东有孔子庙、文昌祠。万寿宫、城隍庙、巡抚宅、侍郎府、将军厅、
观察第、厅长公馆等棋布四街。
凤城自古为海防要地,建县以来,政治、军事地位益显重要。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后拆除城垣。民国28年(1939年)4月,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县政府迁至盘石店。民国29年(1940年)春
为日军盘据,1941年春撤离,山东省保安第二十六旅秦毓堂部进驻。同年国民党海阳县政府由莱阳县
万第重返凤城。1942年9月16日,县城解放。解放后,凤城为历届区、乡、公社、镇机关驻地。
凤城曾利用老龙头、小海口、寨子港等自然港湾,与宁波、福州、厦门、上海、大连、青岛等口
岸通商,同外国也有贸易往来。民国18年(1929年),美国美孚行在凤城德记号开设代理店,经营美孚
煤油。翌年,英国太古洋行在凤城义和永号开设代理店,经营糖、漆。抗日战争前夕,凤城的杂货铺、
粮栈、布庄、钱庄、渔行、海味店等商业门类共21种75家。建国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现在除学校、
医院、电影院等文化事业单位外,还建有皮鞋、贝雕、针织、农机修配等工厂7处,个体商业日益兴
盛,1985年利润26.3万元。
凤城,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古有“嵩岳”山色、虎墩渔浦、南海甘泉、龙山远照、凤城烟雨、
东门海市、凤台日出等胜景,现在景色更加诱人。商港、渔港雄卧碧波。港口两侧,海滩呈对称弧形,
各长万余米,落潮时,宽达150米,海水洁净,沙粒细匀,是理想的天然浴场,被国际友人誉为新的
“黄金海岸”。1984年,凤城被定为烟台市重点旅游区之一。
今城——东村 新县城东村,位于县地中部偏南,东至乳山县界20公里,西距莱阳县界40公里,
北离栖霞县界50公里,东北到牟平县界50公里。
东村,地处丘陵,周高中低,形如盆地。明代洪武年间,佟姓迁此建村,故名佟村。后佟氏绝传,
因村在洪门寺东,更名东村。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县后,东村与夏村、行村、徽村并称海阳四大
村。曾设当铺、杂货铺、酒馆、药铺、客栈、钱庄、车行等五六十家,经济较为发达。且有柿子门、
八节桥、白果楼、墅山泉、翠柳溪、洪门寺、御赐石狮等景观和古迹。因兵燹战祸,村容萧条冷落。
1942年8月,东村解放。1945年8月,县机关定居此地。翌年,原东村划为和平、民主、团结、生
产四个行政村。
建国后,县城建设发展很快,城区扩展到5平方公里。东西有6条马路,南北有6条大街。干路主
街, 柏油铺成, 楼房林立,车水马龙,一派兴盛景象。1983年,城内居民227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1450人。
东村交通方便,东通乳山、牟平、文登、荣成、威海,北通海阳火车站及栖霞、招远、烟台、福
山,西通莱阳、青岛、济南。还有通往各乡镇的班车。
经济日趋繁荣。1985年,有县以上工厂34处,镇办工厂8处,国营集体商店76家。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个体商业颇为活跃,集期由农历五、十改为二、四、六、八、十,日上市人数平均3.2万人,
多时达七八万人,1983年成交额1976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城内有电影院、影剧院、京剧团、吕剧团(镇办)、广播站、图书馆、
博物馆、文化馆、工会俱乐部、电视差转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卫校、工校、体校、聋
哑学校,还有医院、疗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精神病防治院、兽医站等事业单位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