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9&run=13

县内区划, 唐代以前无资料可查。据《太平寰宇记》载,唐代县内分7乡;宋代
为2乡(乡名均无记载),金有水南乡及新镇、高家港、清河、王家4个镇。
明代,全县分8隅、4乡,辖85社、3镇、8店。
8隅是:东隅、南隅、西隅、北隅、东南隅、西南隅、西北隅、东北隅。
4乡及所辖社是:
安仁乡(在城正南),辖19社:安得、白家、张郭、新张、小张、大张、李大、杨
赵、许家、王家、石村、秦王、韩疃、张淡、卧石、丁村、贾家、阜城、白沙。
乐义乡(在城东南),辖22社:五村、赵家、延家、崔家、顾仙、北崔、马头、大
王、郭家、夹河、韩家、段河、城坞、邓家、吉王、稻庄、院庄、散水、西王、耿家、
东王、淄河。
端智乡(在城东北),辖20社:北西、颜王、宋家、满家、杜家、桓台、芦李、樵
楼、宋寨、商家、大李、唐头、乌河、闫家、常家、芦窝、高家、温家、堤口、杨家。
崇信乡(在城正北),辖24社:丁家、营儿、车李、段家、东寨、牛家、辛店、新
镇、田家、神堂、盐坨、燕儿、纪家、五股、官庄、王署、碑寺、尹家、草桥、枯河、
张家、石辛、通济、席桥。
3镇是:新镇、王家、高家港。
8店是:黄丘、草桥、宋家、刘官庄、碑寺口、燕儿口、颜徐、高家港。
清朝沿袭明代建置较久。至清末,全县分4乡、25保,辖637个庄。其中安仁乡7保:
安一、安二、安三、安四、安五、安六、安七,辖155庄;乐义乡6保:乐一、乐二、
乐三、乐四、乐五、乐六,辖161庄;端智乡6保:端一、端二、端三、端四、端五、
端六,辖150庄;崇信乡6保:崇一、崇二、崇三、崇四、崇五、崇六,辖171庄。
民国初年, 创办自治,全县划为9个区,即首城区、孝区、弟区、忠区、信区、
礼区、义区、廉区、耻区。民国18年(1929年) ,全县改为8个区。区下有乡、镇,百
户以上为乡,百户以上街市地方为镇;25户为闾,5户为邻。至民国24年(1935年) ,
全县8个区共299个乡,29个镇,668个村。
第一区(驻县城),辖39乡、5镇,84村。
第二区(驻大王桥),辖22乡、4镇,81村。
第三区(驻李鹊),辖34乡、5镇,91村。
第四区(驻稻庄),辖48乡、2镇,92村。
第五区(驻石村),辖48乡、2镇,79村。
第六区(驻碑寺口),辖34乡、3镇,78村。
第七区(驻三岔),辖29乡、6镇,75村。
第八区(驻牛家庄),辖45乡、2镇,88村。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急遽变化的斗争形势,全县逐步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
主政权和国民党政权并存的局面,县内区域归属时有变动,但在区划上均沿用抗战爆
发前的规制。民国28年(1939年)10月,广饶二区归益、寿、临、广四边县抗日民主政
权领导,广饶三区划归临淄县为六区。民国29年(1940年) 4月,四边县抗日民主政权
撤销,成立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区划仍恢复抗战前的格局。民国30年(1941年)1月,
广北行政公署成立,辖小清河以北各区,同时并存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小清河以
南各区。民国30年(1941年)10月,广、寿、益三边行政委员会成立。11月,广、寿二
边行政委员会成立,广饶二区的部分村庄及寿光五区和六区的央上、常徐、义和、小
马头、 东雷埠、 西雷埠、南雷埠、东河口、西河口等村归属该政权领导。民国31年
(1942年)2月,益、寿、临、广四边县重建,广饶县的小清河南部归属该政权领导。民
国31年(1942年) 5月,广(饶)、博(兴)、蒲(台)三边行政委员会成立,广饶六区、八
区的部分村庄归属该政权领导。民国32年(1943年) 2月,广北行政公署改称广北县政
府,所辖的原3个区改为6个区,即五区(李楼一带) 、六区(碑寺一带)、七区(三岔一
带)、八区(牛庄一带)、九区(辛店一带)、十区(辛镇一带)。民国33年(1944年)2月,
广(饶)、博(兴)、蒲(台)三边撤销,原广北县的盐坨、北薛、尹家、高家、生家划给
蒲台县, 其余仍归广北县,并划入原博兴县的培李村。民国34年(1945年)2月,将九区
撤销并入八区。民国34年(1945年)6月,将十区撤销并入七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四边县、广北县撤销,恢复广饶县,原属广饶的区域仍划归广
饶县,并将原属寿光县的央上等9个村划入广饶县,全县辖八个区。
民国35年(1946年)5月,四区分为南四区和泊西区。民国35年(1946年)6月,八区
改称拙园区并划出辛店区。民国37年(1948年) 7月,将二区西部和淄河东划出建立乙
亭区。民国37年 (1948年) 12月,拙园区复称八区,乙亭区改称淄东区。至民国38年
(1949年)9月,全县辖11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辖11个区,即:一区、刘集区、三区、稻庄区、五
区、六区、七区、八区、九区、淄东区、泊西区。1951年,刘集区改称二区,稻庄区
改称四区,淄东区改称十区,泊西区改称十一区。1952年6月,彭家等2个村划归益都
县。1956年1月,各区改为以区公所驻地命名,并撤销十区。4月,撤销石村区、城郊
区, 利津县的董集、宁海两个区和垦利县的民丰、永安、张新、建林4个区划归广饶
县。1956年底,全县辖城关镇、刘集区、李鹊区、稻庄区、碑寺区、牛庄区、辛店区、
张新区、永安区、建林区、董集区、泊西区和司家乡、朱家乡、朱安乡、石村乡、韩
疃乡、三柳乡、五寨乡、武王乡、高盖乡、民丰乡,计1个镇,11个区和10个县辖乡。
1957年底开始撤区建乡,到1958年7月,全县辖:城关镇、花官乡、颜徐乡、石村乡、
碑寺乡、李鹊乡、小张乡、大王乡、张枣乡、稻庄乡、马头乡、大营乡、尚道乡、赵
嘴乡、六户乡、牛庄乡、辛店乡、西商乡、董集乡、宁海乡、民丰乡、东张乡、永安
乡、下镇乡、建林乡,计1个镇,24个乡。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共19个
公社,定名为东风一至十九社。同年10月,公社改为以驻地命名。博兴县的史口、乔
庄、龙居、纯化4个公社划归广饶县。11月,建林、永安2个公社和原东张乡的部分村
庄划归淄博专署直辖的孤岛人民公社。1958年底,全县共辖城关、李鹊、张枣、大王、
稻庄、马头、石村、花官、碑寺、赵嘴、六户、牛庄、辛店、董集、宁海、民丰、史
口、乔庄、龙居、纯化20个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寿光县的刘旺庄、曹新庄、侯新
庄、 西桃园子、中桃园子、东桃园子、杨家围子、八面河及羊角沟的十九户9个村划
归广饶县。1960年1月,赵嘴公社划归广北农场。6月,六户公社、民丰公社划归垦利
县。 1961年6月,撤销碑寺公社并入花官公社。10月,建立油郭公社。11月,乔庄、
龙居、 纯化3个公社划归博兴县,宁海、董集2个公社划归利津县。1962年2月,城关
公社改为城郊区。6月,六户公社复归广饶县。至此,全县辖1个区,12个公社。1964
年3月, 建区分社,全县分为城郊、李鹊、张枣、稻庄、马头、石村、花官、牛庄、
辛店、 史口10个区和大王、油郭、六户3个直辖公社。1966年5月,史口、辛店2个区
和六户公社的辛镇、 沙营2个村划归垦利县。至此,全县共8个区、3个直辖公社,39
个小公社,587个大队。1970年11月,撤区并社,全县划有城关、颜徐、杜宋、李鹊、
小张、西营、大王、稻庄、马头、南塔、大营、石村、花官、斗柯、牛庄、辛集、油
郭、六户18个公社。1974年2月,赵嘴公社划归广饶县。1976年3月,原属赵嘴公社的
刘旺庄、曹辛庄、侯辛庄、西桃园子、中桃园子、东桃园子、杨家围子、八面河、十
九户9个村划归寿光县。1981年12月,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1982年3月,马头公社改
称大码头公社, 1983年3月, 杜宋公社改称花园公社, 南塔公社改称西刘桥公社。
1982年11月,油郭、辛集、六户、牛庄等4个公社划归东营市牛庄区,全县辖1个镇,
14个公社。 1984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建制。城关镇改称广饶镇,大王公
社改为大王镇,稻庄公社改为稻庄镇,斗柯公社改为陈官乡,赵嘴公社改为丁庄乡,
花园、李鹊、小张、西营、颜徐、石村、大营、花官、大码头、西刘桥等公社均改称
乡。不久,取消大队名称,恢复自然村名,建立村民委员会(行政村) 。至198 5年,
全县辖3个镇,12个乡,共538个自然村,551个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