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66&run=13

第一节 陆路运输

一客运
清末与民国初期,县内无汽车客运。官府人员外出,多系骑马、坐轿和乘坐木轮轿
车。富户人家一般乘坐木轮叉把车和木轮铁瓦大车。农民赶集或外出, 多系骑驴或步
行。
民国20年(1931年) 前后,一崔姓临淄古城人在三铺街(今广饶镇十村)赁房开设广
辛长途汽车公司, 有3辆汽车,经营自广饶至辛店的客运。后,又开辟广饶至石村营运
线。民国24年(1935年) ,北门里街(今广饶镇二村)蒋薇垣等人集股购汽车1辆,经营广
饶至潍县的客运,一年余停运。不久,临淄徐家圈村徐森在广饶县城三铺街杜家店内设
一汽车站,每天分别向益都、羊角沟发车1次。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广饶,以上
两家私人客运停业。此后,日军华交公司张店营业所在辛(店)广(饶)公路经营客运,每
天由辛店向广饶发车两次。民国34年(1945年),日伪客运停止。民国37年(1948年),一
青岛商人开始经营广饶至辛店的客运,有汽车2辆。后因在临淄境内发生翻车事故而倒
闭。
1950年,山东省公路运输公司济南分公司张店转运站派往广饶汽车3辆经营客货运
输(售票点设于杜家店内) 。1951年春,正式建立广饶汽车站,每天由广饶向辛店发车3
~4次, 向牛庄发车1次。1952年,汽车站有客货车5辆(其中客篷车2辆),通车点向北延
伸至永安镇, 向南延至张店,并开辟了牛庄至六户、广饶至潍坊的客运路线。1955年,
客篷车增至5辆, 代客车增至13辆,广饶至北镇始通班车。1966年,有客车7辆,代客车8
辆。通车点向北延伸至孤岛。马头、史口等公社也开始通车。
1983年,北镇汽车运输分公司派驻广饶的汽车十一队(1984年改为东营运输分公司
汽车一队)增设了客篷车20辆,由广饶汽车站统一经营。每日向济南、辛店、天津、东
方红发车各一次,北镇2次。每日计始发车22次之多,连同80余班次过路车,日发送旅客
1500人次。
1984年, 西刘桥乡西刘桥村两户农民购置2辆客车经营客运,每日由东营至张店各
往返一次。
1985年, 由广饶汽车站始发和路过的客车,每天达50班次以上,连同下属各站、点
的过路客车,每日达60个车次。长途可直达天津、济南、青岛、临沂、潍坊等地,短途
遍通全县各乡镇, 通车里程1148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72.0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67
万人公里。
1970~1985年广饶汽车站客运量统计表
┌──┬───┬──┬───┐
│年度│客运量│年度│客运量│
│ │(人次)│ │(人次)│
├──┼───┼──┼───┤
│1970│125643│1978│297335│
├──┼───┼──┼───┤
│1971│130092│1979│350743│
├──┼───┼──┼───┤
│1972│147356│1980│413049│
├──┼───┼──┼───┤
│1973│159243│1981│448398│
├──┼───┼──┼───┤
│1974│155731│1982│483273│
├──┼───┼──┼───┤
│1975│155739│1983│604374│
├──┼───┼──┼───┤
│1976│191764│1984│696024│
├──┼───┼──┼───┤
│1977│221318│1985│720417│
└──┴───┴──┴───┘

二货运
(一)社会运输
建国前,广饶运输事业比较落后,只有少数私商用畜力大车和木轮叉把车、猪嘴车
经营少量的运输业务。
建国后, 随着工农业生产资料的增加和商品流通量的增大,运输事业发展很快。1
952年, 全县从事运输的胶轮马车90辆、铁瓦大车40辆。1953年,参加运输的胶轮马车
发展到135辆。运送的物资多为日用百货、建筑材料、棉花、烟叶以及调拨的粮油等,
运费为吨公里旧人民币2400元(相当于新人民币0.24元)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后,
部分马车回村参加了合作社, 社会运输车辆减少。1955年, 仅有90辆马车从事运输。
1957年, 一些农业合作社的马车也参加运输,胶轮马车和铁瓦大车分别增加到306辆和
300辆,牲畜1186头,另有胶轮小车50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3.5万吨,周转量139.55万吨
公里。
1959年,赵嘴公社购进汽车3辆、拖拉机11台,六户公社购进拖拉机1台、拖斗2个,
牛庄公社购进拖拉机3台、拖斗6个, 共载重66吨,均投入了社会运输。此外,县国营拖
拉机站和县境内的五一农场、广北农场的36台拖拉机也投入了运输。全年完成货运量
5.3万吨, 周转量266.79万吨公里。1959年后的几年内,省政府规定机关、厂矿、企业
的车辆不准对外搞营业性运输, 又加三年自然灾害,社会运输车辆大量减少。1963年,
仅有55辆马车从事运输,全年完成货运量1.97万吨,周转量27万吨公里。1971年县联运
办公室成立后,组织部分副业马车和机动车辆投入了运输。是年,参加社会运输的汽车
11辆、机改四轮3辆、各种拖拉机51台、马车332辆、地排车102辆, 完成货运量10.09
万吨,货运周转量149.06万吨公里。1978年,参加社会运输的汽车145辆、拖拉机305台、
马车78辆,完成货运量62.14万吨,周转量1497.5万吨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国营、集体、个体、联户一齐上的方针,参加社会运
输的机动车辆逐年增多。1985年,投入营运的载重汽车378辆,小货车31辆,大、小拖拉
机1086台,全年完成货运量304.54万吨,周转量13047.37万吨公里。
(二)专业运输
运输公司 1953年6月, 县建设科从社会运输队伍中组织21辆马车,成立了马车运
输合作社。
1959年5月18日,马车运输合作社、搬运站、运输管理站合并为地方国营广饶县运
输公司。共有人员59名,马车21辆,牲畜38头,地排车3辆,手推车5辆。设马车、搬
运装卸两个队。1960年,人员发展为110人,有马车57辆、马拉四轮2部、地排车10辆、
牲畜142头, 完成货运周转量68.35万吨公里。1961年,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
减产, 牲口饲料不足,加之鼻疽病的传染,牲口大量死亡。至年底,马车减少为39辆,牲
畜减少为116头,全年货运周转量43.02万吨公里,仅为1960年的62.9%。
1963年3月1日,地方国营广饶县运输公司改为集体所有制的运输合作社。1965年1
月,运输合作社又分为马车运输合作社和搬运合作社。1970年,购进一部青岛“六九”
汽车, 县内开始有了专业汽车运输。1972年4月,马车运输合作社、搬运合作社、县运
输联社合并为广饶县运输公司, 其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时有汽车2辆,自己安装的机
改车11部,马车16辆。
1979年, 汽车增为16辆, 机改车、马车全部淘汰, 完成货运量4.97万吨, 周转量
424.4万吨公里。至1985年,广饶县运输公司有各种汽车44辆、维修车间32间、各种机
床设备18台,全年完成货运量7.64万吨,周转量884.71万吨公里,实现利税37.12万元。
东营市汽车一队 1981年4月1日,北镇汽车运输分公司在广饶县城南侧征地54亩,
组建北镇汽车运输分公司汽车十一队。拥有货运汽车69辆,当年完成货运量13.4万吨,
周转量1303万吨公里。1984年, 移交东营市, 改称为东营市汽车运输分公司汽车一队
(简称东营市汽车一队)。
1985年, 东营市汽车一队有干部、职工353名(其中客、货汽车驾驶员136名,分为
14个班),各种货运汽车71辆,全年完成货运量8.7万吨,货运周转量1390万吨公里,实现
利润63.7万元。

广饶县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表
┌──┬─────────┬───────────────────────┐
│年份│合计 │其中 │
│ ├───┬─────┼────────┬───────┬──────┤
│ │货运量│周转量 │社会运输 │县运输公司 │市汽车一队 │
│ │(万吨)│(万吨公里)├───┬────┼───┬───┼───┬──┤
│ │ │ │货运量│周转量 │货运量│周转量│货运 │周转│
│ │ │ │ │ │ │ │量 │量 │
├──┼───┼─────┼───┼────┼───┼───┼───┼──┤
│1963│4.38 │60.10 │ │ │ │ │ │ │
├──┼───┼─────┼───┼────┼───┼───┼───┼──┤
│1964│4.76 │79.60 │ │ │ │ │ │ │
├──┼───┼─────┼───┼────┼───┼───┼───┼──┤
│1965│5.10 │127.88 │ │ │ │ │ │ │
├──┼───┼─────┼───┼────┼───┼───┼───┼──┤
│1966│6.98 │111.20 │ │ │ │ │ │ │
├──┼───┼─────┼───┼────┼───┼───┼───┼──┤
│1967│4.74 │90.71 │ │ │ │ │ │ │
├──┼───┼─────┼───┼────┼───┼───┼───┼──┤
│1968│5.92 │89.12 │ │ │ │ │ │ │
├──┼───┼─────┼───┼────┼───┼───┼───┼──┤
│1969│9.26 │386.59 │4.45 │212.69 │4.81 │173.90│ │ │
├──┼───┼─────┼───┼────┼───┼───┼───┼──┤
│1970│6.20 │104.21 │ │ │ │ │ │ │
├──┼───┼─────┼───┼────┼───┼───┼───┼──┤
│1971│11.43 │185.41 │10.09 │149.06 │1.34 │36.35 │ │ │
├──┼───┼─────┼───┼────┼───┼───┼───┼──┤
│1972│11.78 │362.54 │10.39 │304.06 │1.39 │58.48 │ │ │
├──┼───┼─────┼───┼────┼───┼───┼───┼──┤
│1973│14.05 │364.06 │12.37 │325.08 │1.68 │38.98 │ │ │
├──┼───┼─────┼───┼────┼───┼───┼───┼──┤
│1974│10.46 │238.45 │8.91 │164.77 │1.55 │73.68 │ │ │
├──┼───┼─────┼───┼────┼───┼───┼───┼──┤
│1975│14.30 │343.20 │12.14 │242.08 │2.16 │101.12│ │ │
├──┼───┼─────┼───┼────┼───┼───┼───┼──┤
│1976│22.70 │843.69 │18.81 │620.02 │3.89 │223.67│ │ │
├──┼───┼─────┼───┼────┼───┼───┼───┼──┤
│1977│43.35 │1513.22 │38.17 │1167.20 │5.18 │346.02│ │ │
├──┼───┼─────┼───┼────┼───┼───┼───┼──┤
│1978│68.52 │1942.67 │62.14 │1497.50 │6.38 │445.17│ │ │
├──┼───┼─────┼───┼────┼───┼───┼───┼──┤
│1979│53.23 │1682.25 │48.26 │1257.85 │4.97 │424.40│ │ │
├──┼───┼─────┼───┼────┼───┼───┼───┼──┤
│1980│43.98 │1702.90 │40.06 │1341.47 │3.92 │361.43│ │ │
├──┼───┼─────┼───┼────┼───┼───┼───┼──┤
│1981│65.60 │3470.52 │45.27 │1500.39 │6.93 │667.13│13.40 │1303│
├──┼───┼─────┼───┼────┼───┼───┼───┼──┤
│1982│65.55 │4447.40 │37.10 │1800.06 │10.95 │967.34│17.50 │1680│
└──┴───┴─────┴───┴────┴───┴───┴───┴──┘

(续表)
┌──┬─────────┬───────────────────────┐
│年份│合计 │其中 │
│ ├───┬─────┼────────┬───────┬──────┤
│ │货运量│周转量 │社会运输 │县运输公司 │市汽车一队 │
│ │(万吨)│(万吨公里)├───┬────┼───┬───┼───┬──┤
│ │ │ │货运量│周转量 │货运量│周转量│货运 │周转│
│ │ │ │ │ │ │ │量 │量 │
├──┼───┼─────┼───┼────┼───┼───┼───┼──┤
│1983│95.05 │6641.03 │72.74 │4439.60 │10.61 │802.43│11.70 │1399│
├──┼───┼─────┼───┼────┼───┼───┼───┼──┤
│1984│172.09│8693.16 │147.76│5906.71 │10.93 │910.45│13.40 │1876│
├──┼───┼─────┼───┼────┼───┼───┼───┼──┤
│1985│320.88│15322.08 │304.54│13047.37│7.64 │884.71│8.70 │1390│
└──┴───┴─────┴───┴────┴───┴───┴───┴──┘

第二节 小清河航运

县境内通航的河流只有小清河。航道上通济南, 下达寿光县羊角沟镇。县境内通
航河道43.6公里。
清末民初时, 广饶所产之食盐、农副产品及外来之粮食、木材、肥料等多靠此河
运输。当时,全县有对槽划子、燕尾、舢板等共40余船只从事营运。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封锁航运,扣留船只,大多
数船民被迫停运转业。
民国37年(1948年) 济南解放后, 广饶原有的44只营运船只有36只恢复航运,载重
432.7吨。1956年3月,在全国合作化高潮中,所有小清河航运船只加入山东省小清河木
帆船运输合作社,广饶加入合作社的船只36只,载重472.11吨,船工142人。195 9年5月,
小清河航运局所属的木帆船员由集体所有制工人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人, 广饶有49名船
员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人。1962年3月, 根据省交通厅的通知,木帆船员仍转为集体所有
制工人。
1966年,小清河航运全部实现了机动拖轮拖带化,改变了历史上依靠风帆和人力拉
纤行船的落后状况。
1978年以后,公路运输市场开放,货主为使货物周转迅速,减少转运环节,许多物资
改由汽车运输。又加连年干旱,小清河水位下降,航期不稳定,因而水运任务大量减少,
货物吞吐量逐年下降。1982年后,东辛桥航运站有吞无吐,且吞量也逐年减少。1985年,
进站物资只有11313吨,仅占1978年吞吐量的5.3%。
为加强对小清河广饶段过往船只、货物运输及货物装卸的管理, 山东省小清河航
运局于1952年在广饶县石村河口设立了航运点。1954年,石村航运点改为石村航运组。
1956年4月, 正式建立了石村航运站。1957年,投资3186元在石村航运站建木桩板壁面
简易码头1座。1961年4月, 石村航运站改称石村港。1964年,石村港房屋被水冲毁,又
鉴于胜利油田大量物资在东辛桥(今岳六桥) 转运,因此石村港于1965年10月迁往东辛
桥办公,改称东辛桥港。1980年,改称山东省交通厅小清河航运局东辛桥航运管理站。

东辛桥航运站历年吞吐量统计表

单位:吨
┌──┬───┬──┬───┐
│年份│吞量 │吐量│合计 │
├──┼───┼──┼───┤
│1965│165008│8361│173369│
├──┼───┼──┼───┤
│1966│149895│5439│155334│
├──┼───┼──┼───┤
│1967│95659 │9313│104972│
├──┼───┼──┼───┤
│1968│22097 │3583│25680 │
├──┼───┼──┼───┤
│1969│36549 │1904│38453 │
├──┼───┼──┼───┤
│1970│66773 │7241│74019 │
├──┼───┼──┼───┤
│1971│106865│3915│110780│
├──┼───┼──┼───┤
│1972│106043│2166│108209│
├──┼───┼──┼───┤
│1973│160406│3512│163918│
├──┼───┼──┼───┤
│1974│80182 │3721│83903 │
├──┼───┼──┼───┤
│1975│147125│9798│156923│
├──┼───┼──┼───┤
│1976│122510│5729│128239│
├──┼───┼──┼───┤
│1977│223193│8063│231256│
├──┼───┼──┼───┤
│1978│206845│4630│211475│
├──┼───┼──┼───┤
│1979│159908│1766│161674│
├──┼───┼──┼───┤
│1980│142760│633 │143393│
├──┼───┼──┼───┤
│1981│121720│210 │121930│
├──┼───┼──┼───┤
│1982│103058│ │103058│
├──┼───┼──┼───┤
│1983│45607 │ │45607 │
├──┼───┼──┼───┤
│1984│32717 │ │32717 │
├──┼───┼──┼───┤
│1985│11313 │ │11313 │
└──┴───┴──┴───┘

第三节 货物装卸

一陆运装卸
建国前, 广饶从事装卸工作的较少,且全是临时性个体装卸人员。建国后,随着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社会运量和商业、粮食部门的装卸、搬运量日益增多。县政府
于1953年责成广饶汽车站成立了装卸组,将40余名装卸人员分为城里、西关两个组,由
汽车站统一领导, 统一安排任务,统一结算装卸、搬运费。1955年6月,两组合并,改为
搬运组, 由广一区(今广饶镇)政府领导,自负盈亏。1956年8月,搬运组改为搬运站,改
由广饶县运输管理站领导。
1959年5月,搬运站与马车运输合作社、运输管理站合并为地方国营广饶县运输公
司,原搬运站成为运输公司属下的一个搬运装卸队。1963年3月1日,地方国营广饶县运
输公司改为集体性质的运输生产合作社,搬运队的工人也随之转为集体所有制工人,工
资按装卸吨位计件分成。1964年11月,为便于对装卸工人的业务领导和管理,原属运输
公司领导的装卸队改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搬运合作社, 工人工资仍实行分成。19
72年4月, 为便于运输与装卸协调,又将搬运合作社与马车运输合作社、县运输联社合
并为广饶县运输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核算。
同年,县联运办公室组织了城关公社29名副业装卸搬运人员从事装卸搬运工作。
各装卸队有部分吊链和滑杠,每人铁掀1张,全靠体力劳动。
1981年后,因货物多为货主自卸,专业装卸任务减少,运输公司搬运装卸队取消。

二水运装卸
1952年,小清河航运局石村航运点建立后,从岳六、石村等村组织了副业装卸人员
40余人,并从广饶县城装卸人员中抽调10余人,组成了专为石村航运点服务的装卸队伍,
属小清河海员工会领导, 后交当地政府领导、管理。1956年3月22日,根据山东省航运
管理局有关指示,原属当地政府领导的装卸工人移交石村航运组领导。
1959年12月, 石村航运站83名装卸人员由集体所有制工人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人。
1962年3月,根据山东省交通厅通知,仍将装卸工人转为集体所有制工人。
装卸队成立初期,只有铁掀、扁担、抬筐等较为简单的装卸工具,笨重物资也是靠
肩扛手抬。1978年, 添置了4台能传运砂子、石子等物资的输送机,装卸人员的劳动强
度有所减轻。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达和小清河水位的下降,航运站装卸任务日益减少。1983年,航
运站装卸队解散。

广饶县货物装卸统计表

单位:吨
┌──┬───────┬────────┬──────┬──────┐
│年份│运输公司装卸队│广饶镇副业装卸队│航运站装卸队│合计 │
│ ├──┬────┼──┬─────┼──┬───┼──┬───┤
│ │人数│装卸量 │人数│装卸量 │人数│装卸量│人数│装卸量│
├──┼──┼────┼──┼─────┼──┼───┼──┼───┤
│1964│20 │21244 │ │ │44 │33893 │64 │55137 │
├──┼──┼────┼──┼─────┼──┼───┼──┼───┤
│1965│27 │143772 │ │ │43 │115081│70 │258853│
├──┼──┼────┼──┼─────┼──┼───┼──┼───┤
│1966│27 │98292 │ │ │45 │20640 │72 │118932│
├──┼──┼────┼──┼─────┼──┼───┼──┼───┤
│1967│26 │103663 │ │ │42 │160480│68 │264143│
├──┼──┼────┼──┼─────┼──┼───┼──┼───┤
│1968│26 │90616 │ │ │ │ │26 │90616 │
├──┼──┼────┼──┼─────┼──┼───┼──┼───┤
│1969│26 │75629 │ │ │ │ │26 │75629 │
├──┼──┼────┼──┼─────┼──┼───┼──┼───┤
│1970│27 │67751 │ │ │ │ │27 │67751 │
├──┼──┼────┼──┼─────┼──┼───┼──┼───┤
│1971│27 │59186 │ │ │ │ │27 │59186 │
├──┼──┼────┼──┼─────┼──┼───┼──┼───┤
│1972│15 │37121 │ │ │ │ │15 │37121 │
├──┼──┼────┼──┼─────┼──┼───┼──┼───┤
│1973│32 │37275 │30 │109220 │49 │145183│111 │291678│
├──┼──┼────┼──┼─────┼──┼───┼──┼───┤
│1974│32 │20406 │29 │57914 │49 │73085 │110 │151405│
├──┼──┼────┼──┼─────┼──┼───┼──┼───┤
│1975│32 │31334 │34 │121725 │49 │145480│115 │298539│
├──┼──┼────┼──┼─────┼──┼───┼──┼───┤
│1976│30 │35921 │32 │117482 │49 │122510│111 │275913│
├──┼──┼────┼──┼─────┼──┼───┼──┼───┤
│1977│28 │57721 │25 │141060 │49 │458088│102 │656869│
├──┼──┼────┼──┼─────┼──┼───┼──┼───┤
│1978│10 │94681 │39 │189194 │49 │445113│98 │728988│
├──┼──┼────┼──┼─────┼──┼───┼──┼───┤
│1979│10 │40309 │39 │120814 │49 │363529│98 │524652│
├──┼──┼────┼──┼─────┼──┼───┼──┼───┤
│1980│10 │32205 │39 │144912 │49 │249638│98 │426755│
├──┼──┼────┼──┼─────┼──┼───┼──┼───┤
│1981│ │ │46 │140654 │49 │258564│95 │399218│
├──┼──┼────┼──┼─────┼──┼───┼──┼───┤
│1982│ │ │48 │33978 │49 │267506│97 │301484│
├──┼──┼────┼──┼─────┼──┼───┼──┼───┤
│1983│ │ │39 │45600 │ │ │39 │45600 │
├──┼──┼────┼──┼─────┼──┼───┼──┼───┤
│1984│ │ │35 │40600 │ │ │35 │40600 │
├──┼──┼────┼──┼─────┼──┼───┼──┼───┤
│1985│ │ │31 │33600 │ │ │31 │33600 │
└──┴──┴────┴──┴─────┴──┴───┴──┴───┘

注:1968~1972年航运站装卸无资料。

第四节 民间交通运输工具

木轮手推车 分为二把手车、猪嘴车、单拱车等,一般载重450~500公斤,为建国
前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建国后,逐渐为胶轮手推车代替。1965年,木轮手推车绝迹。
木轮马车 多数在木轮外沿镶以铁瓦(此类木轮马车叫“铁瓦大车”),载重1吨左
右, 为建国前主要运输工具之一。1949年,全县有木轮马车250辆。后逐渐被胶轮马车
取代,60年代已鲜见。
胶轮手推车 建国前, 县内已有少数胶轮手推车。建国后胶轮手推车发展异常迅
速。1949年,全县有2700辆。至1979年,发展到50156辆。1983年,全县拥有89924辆,绝
大多数农户备有胶轮手推车。此后, 由于农民多以地排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载肥料与农
作物,胶轮手推车开始减少。1985年底,全县有胶轮手推车83847辆。
胶轮马车 解放战争后期, 县内始有胶轮马车。1949年,全县有胶轮马车130辆。
19 60年,增至417辆。1979年,发展到2919辆。1980年后,随汽车、拖拉机的增多,胶轮
马车逐年减少。1985年,全县有胶轮马车1472辆。
地排车 建国前夕, 县内始有地排车, 多见于搬运工人使用。建国后逐年增多。
194 9年,全县有地排车54辆。至1962年,已有204辆。1977年,发展到3050辆,大多属生
产队所有。1980年后,许多农户开始购置地排车。1984年,全县有地排车23177辆。
小型拖拉机 60年代后期,县内开始引进小型拖拉机用于短途运输,属集体所有。
1 970年, 全县有小型拖拉机32台。1977年,增至291台。1980年后,农户开始自购小型
拖拉机, 农忙时用于农活, 农闲时用于短途运输。1985年,全县有小型拖拉机1309台,
156 95马力。
机动三轮车 自1984年起,县内机动三轮车逐渐增多,主要从事城乡之间的短途客
货运输。1985年,全县有机动三轮车172辆,818马力。
自行车 辛亥革命后,县内始有自行车。建国后自行车逐年增多。1975年后,逐渐
普及, 无论城镇、农村, 几乎家家都有, 甚至有的一户数辆。1985年, 全县有自行车
12164 4辆,平均每户1.21辆,成为城乡人民群众的重要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