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35&run=13

第一节 淡水养殖

一鱼种培育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广饶县只有北部少数沿河村庄的农民农闲时在河湾中捕捞野
生鱼虾,无人工养鱼的历史和习惯。
5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黄河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为县内淡水养殖创造了条件。
60年代初,县内淡水养鱼事业开始兴起。当时所需鱼种均是从外地购买,主要来源于
惠民地区顺河渔场、大芦湖鱼场等。品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等。
1967年,县内开始鱼种培育。第一个培育点在草北村。修建鱼种池1个,占地1亩,
首次从高青大芦湖鱼场购进鱼苗40万尾,当年培育鱼种8万尾。1976年,又在花官村兴
建了越冬鱼种池,当年培育越冬鱼种2万尾,缓和了春季鱼种紧张状况。到1979年底,
全县有鱼种点8处,培育鱼种660万尾。1985年,全县有鱼种点7处(其中包括东燕罗非
鱼保种场1处) ,鱼种池面积37亩,分布在花官、草北、孙斗、佛王、东燕等村,年培
育鱼种能力160~170万尾。
广饶县淡水养鱼条件优越,但鱼种自培能力仅占所需数量的56%,每年仍从外地
购进鱼种约120~130万尾。因外地鱼种品种杂、体质差、规格小, 直接影响着淡水养
鱼业的发展。

二成鱼放养
湾塘养鱼 这是广饶县淡水养鱼的重点。境内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
有湾塘、河沟607个(条),总水面21692亩,其中可养水面7285亩。县内湾塘养鱼始于
1 965年。到1979年,湾塘养鱼已发展到14个公社的104个村,放养水面扩大到3684亩。
为培训养鱼骨干, 1967~1985年,县水产局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5次,受训人员达1200
人次。自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淡水渔业普遍实行了承包经营,
出现了淡水养鱼专业户、 专业组。1980年赵嘴公社王道大队放养8亩水面,产鱼4190
斤。1985年,全县湾塘养鱼水面发展到6683亩,占可养水面的91.7%。
精养成鱼 小清河以南的9个乡镇是广饶县成鱼精养区。有坑塘700余亩,但由于
水源无保障,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等原因,到1985年底仅有22亩被利用。1980年,城关
公社蒋窑大队利用2.7亩池塘进行成鱼精养,当年捕鱼1500斤,亩产555.6斤。
河道养鱼 广饶县共有河道水面16309亩。 1968年第一次在赵嘴公社境内的溢洪
河道进行试养。 之后, 又先后在花官、斗柯、辛集等公社境内的河道进行养鱼。到
198 5年,养鱼河道水面已发展到3420亩,占河道可养水面的75%。
广饶县淡水养鱼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北的乡镇。有养鱼单位91个,占全县养鱼单
位的87.5%; 有可养水面6375亩,占全县可养水面的83.5%;已养鱼水面5 948亩,
占全县可养水面的89%。

第二节 海水养殖

广饶县海岸线11.86公里,滩涂面积4.6万亩,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
1960年,县内曾规划建立大型海水养殖场。场址选在老防潮坝以东,新防潮坝以
西,南到支脉河,北到青坨子,面积约40万亩。原设计建造大型闸口,利用潮汐规律,
涨潮开闸, 落潮闭闸, 以放养梭鱼为主。当时施工材料都已备齐,部分运往工地。
1961年因水产局撤销而下马。
1980年,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扶持赵嘴公社建对虾养殖场,投资2万元,面积50亩,
当年放养。但由于管理和技术存在问题,投资未发挥效益,养殖失败。
至1985年底,县内海水养殖仍属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