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历次旧志纂修述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241&run=13

广饶(乐安)县县志纂修始于明代,至民国时期共修8次,其中明代3次,清代3次,
民国2次。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至十九年(1483年)间,知县沈清创修《乐安县志》,自任
主修兼编辑。该书久已散佚, 体例、内容无从稽考。据以后修志者称:“读者莫不曰
疏”,“讹误缺略,无由取信”。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续修《乐安县志》。主修,知县王本固,编辑为会元、
太仆寺卿李舜臣。后人称其志“文深意赅”,“与康对山表里”,“后人多折衷焉”。
全书今已失传。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复修《乐安县志》。主修,知县孟楠;编辑为举人蒋
奇;增订,张四维、张孔教;考正,陈、张孔思。该志继承保存了前志的主要内容,
并有新的充实修正,全书共3册、20卷,约9万字。每卷1志,分别为:建置沿革(疆域
附有表) 、分野、山川(堤桥附)、风俗、城池、版籍(田赋附)、物产、公署、学校、
兵防、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节孝、祀典、艺文、恩命、杂志 (附县境、
县城、县治图) 。原版本已失传,现存版本(北京图书馆)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
欧阳焯重刻。县史志办公室存有复印本。
清康熙六年(1667年) ,重修《乐安县续志》。主修为知县欧阳焯,编辑为著名文
人李含章、 李焕章。全书约6万余字,分上、下两卷,设纪年、河渠、风俗、户口田
赋、贝也封、耆硕、艺文、市廛、学校、秩官、选举、名宦乡贤、丘墓、援例、宦绩、
理学、谏臣、事功、卓行、独行、儒行、外徙、补遗、孝子义士、烈女、武胄、文苑、
建置纪事、藩臣等29个志,列纪年志于首。北京图书馆尚存木刻原本,县史志办公室
存有复印本。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乐安县志》再次重修。知县李方膺自任主修兼编辑,
历4年之久,“稽核搜访,正谬辨讹,益臻美备”。当时曾被推为山东名志之一。全书
20卷,约12万字,每卷1志,分别为:星野(附图考)、建置(附疆域)、川泽(附堤桥)、
城池、田赋(附盐法)、公署(附铺递)、学校、兵防(附海汛)、职官、选举、宦绩、人
物、恩荣(附坊表) 、列女、风俗、物产、祀典(附祠墓)、五行、杂记(古迹、封建、
外徙、物妖、孝感、人瑞)、艺文(奏疏、条议、记铭、传序、杂诗、格言)。
清光绪初年,祥吉杨庄(今杨庄村)优贡宋木舟曾主持编修过《乐安县志》,惜未
传留。
清光绪间,景可辅、曲龙章、王永贞等曾编过《乐安县乡土志》,稿藏作者家中,
未刊印,今已失存。
民国7年(1918年),重修县志。倡修,前任广饶县知事李传煦;主修,县知事李同
善;编辑为乡绅、学者王永贞、贾献廷、焦梅清、王莲芳等。此次重修,距前志(雍正
《乐安县志》)已近200年,作者“网罗散佚,参订笔削,凡七阅月蒇事”。该志下限
为宣统三年(1911年),故仍称《乐安县志》。全书共4册、14卷,约12万字。首卷为序
文、例言、图考。以下13卷,分别为:舆地(沿革、疆界、乡保、会集、河流)、古迹
(故城、名胜、金石、寺观、丘墓) 、建置(城池、公署、堤桥、津渡、坊表) 、经政
(户口、赋役、盐法、警务、恤政)、礼俗(典礼、风俗)、学校(书院、义学、学堂附)、
兵(兵防、兵事、铺递附) 、职官(宦绩附)、登进(封赠、恩赐、荫袭附)、人物上(列
传、外徙附)、人物下(列女)、艺文、杂志(灾祥、耆寿、孝感、仙释、物异)。
民国24年(1935年),第一部《续修广饶县志》成书出版。督修为县长王文彬、潘
莱峰,总纂为王寅山,分纂为王莲芳、高守成、延荧, 襄纂为孟昭升。全书8册、2
8卷, 约24万余字。卷首为序、编纂凡例、修志人题名、《续修广饶县志》目录、图
考。下分:舆地(疆域、河流、建置、古迹) 、政教(政党、县政组织、地方自治、财
赋、实业、教育、交通、救恤、武备、礼俗、宗教、职官、宦绩)、人物(选举、乡贤、
列女、艺术、人瑞)、艺文(名人著作书目、著作选粹、金石考证)、杂志(通纪、拾遗、
旧志序及修志人姓名)等5个志,内容较以前各志丰富翔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共广饶县委遵照上级指示,于1960年6月成立《广饶
新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周志臣,副主任毕成贤、李善堂。下设办公室, 主任商功阁
(兼),副主任蒋方塘,编写人员隋德民、卢维祥、隋福生、张健、陈金欣、阎希冉、
傅景法。历一年时间,《广饶新志》草稿完成, 未修订刊印。全文约45万字,分为:
广饶概况、 广饶历史、建国后的辉煌十年、人物志、大事记等5章。其中以“建国后
的辉煌十年”为重点,详细记述了1949~1959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饶县的政治、
工业交通、农业、财经贸易、文教卫生等方面的重大业绩。同时,保存了各个历史时
期的大量资料。有些资料,如“大跃进”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存有浮夸失实之处。
志书草稿现存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