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间传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234&run=13

炉神的传说
在广饶镇十五村村西,原有一座庙,叫炉神庙,庙里供着一位端庄美丽的姑娘的
塑像。这姑娘就是“舍身熔铁牛”的炉神。
高齐时期,出了一只铁牛怪,活动于县境西南部与临淄北部。白天,铁牛怪立于
田间一动不动;夜晚便四处啃吃田野里的庄稼, 一夜能吃上千亩。连续几年地里颗粒
不收,老百姓叫苦不迭。因交不上官粮,县令也连年受责。一气之下,县令召集起全
县的铁匠,令他们轮流熔化铁牛。并规定每人熔七天, 限期内熔不了铁牛者,杀头问
罪。一月下来,铁牛未被熔化,铁匠却被杀掉四五个。这日,轮到了一李姓铁匠熔化
铁牛。眼看限期已近,铁牛仍完整无损, 李铁匠想到自己也难逃杀头之厄运,整日愁
眉不展。中午,李铁匠的女儿前来送饭,得知铁牛仍未熔化,心急如焚, 便来到炉前
往炉中窥视,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铁牛如此顽硬。不料,左耳的耳坠儿失落于炉中。
正暗自惋惜间,忽然奇迹出现了,炉中铁牛的左角由长变短,继而全销。铁匠女感到十
分奇怪,便摘下右耳的耳坠儿投入炉中。铁牛的右角又熔化了。铁匠女喜出望外, 心
想:既然我的耳坠儿能销牛角,我的身体就能使整个铁牛熔化。为了使父亲与其他铁
匠不再被杀, 为了百姓不再受害,我舍弃了身躯也值得。想完,爬上炉台跳入火中。
顷刻间,铁匠女化为灰烬,铁牛也随着化为一汪铁水。
人们感其孝义,尊铁匠女为“炉神”,并修建了炉神庙,雕塑了炉神像供奉在庙
内, 年年香火不断。后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和十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炉神庙
会。庙会期间,前来上香、祭祀的人络绎不绝。

马跑泉的传说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高丽与百济联兵进攻新罗,截断了新罗的入朝进贡之路。
新罗派使者向唐太宗乞兵求援。唐太宗闻听大怒,亲率水、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
进发,以讨伐高丽。
这日傍晚,唐太宗率征东大军来到了千乘县(今广饶县)东部沿海一带。看看天色
已晚,将士们经过长途跋涉,也都已人困马乏, 唐太宗遂令军队就地宿营。士兵们扎
好营寨后,准备埋锅造饭。但此地为退海之地,遍地盐碱,方圆几十里内的地下水既
咸又涩,根本无法饮用。将士们饭吃不上,水喝不上,个个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唐
太宗的坐骑乌骓马也干渴难忍,烦躁得挣断缰绳四处狂奔。当乌骓马跑到唐太宗的行
营西北方后,忽然立住不动,面向行营引颈“咴咴”长嘶。唐太宗派几名官兵前去查
看,只见马蹄下现出一坑,深不及尺,内有一泉涌出,银珠飞溅,泉水清冽。伏身一尝,
甘甜爽口。顿时,吹呼声响遍了整个军营。官兵们趴在坑上喝了个痛快,随后做饭的
做饭,饮马的饮马。奇怪的是,坑中的泉水溢满即止,随用随长,无论饮用多少,总
是保持满满一坑清水。
后来,人们在此处立了村。因唐太宗的行营曾在此安扎过,故取村名“王署埠”。
因甜水泉为马跑而踏出,故取名为“马跑泉”。

嬷嬷坟
广饶镇景、马大路村西,有一座坟墓,俗称“嬷嬷坟”, 为马姓始祖母之墓。每
逢年节或马姓始祖母逝世纪念日,村中李、景、马三姓人家都来坟前祭扫。自明初至
今,历时五百余年,从未间断。
马姓之祖原籍河南,原与李、景姓之祖为近邻,明代洪武初年同迁此地。当时,
马姓之祖比较年幼,其母爱怜少子, 便与其一同迁来。其时,此地村落稀少,景象萧
条、凄凉,迁来者举目无亲。李、景姓之祖见马姓之祖有母亲疼爱,十分羡慕, 便对
马姓之祖说:“你有母亲,惟我们无有。”说话间神情甚为凄惨。马姓之祖便安慰他
们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何况我们原为近邻,现在也是谊亲情厚。我母亲也一直
十分关心、爱怜二位兄长。就把我母亲当作我们三人的母亲吧! ”于是,三人结为异
姓兄弟,一块儿劳作, 共同孝敬马母。马母也把他们二人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一块
儿料理其衣食,共同教诲三人。
马母死后,李、景、马三姓之祖皆披麻戴孝,共同为其哭灵、送葬。三姓之子子孙
孙也一直将马母视为自己的始祖母,世代纪念。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古代, 李家桥村住有一对李氏夫妇,勤劳善良。这年,生下一男孩,浑身黢黑,
粗壮有力,屁股上长着一条尾巴。李父见是一个怪物, 就将其抱到坡里扔掉了。李母
不忍,又将其抱了回来一直抚养着。
一日,李父下地归来,见妻子晕倒在房内,怀中趴的竟是一条黑蛇。黑蛇一边吸
奶,一边将尾巴摆来摆去。李父心知是儿子所变,异常气愤,扬起手中的铁锨将其尾
巴铲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雷响,黑蛇踪影全无,地上只留下一滩鲜血和蠕动着
的一截尾巴。村民们知其不是凡人,不敢再呼其名字,尊称为“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走后,一连几年没有音讯。李母想儿心切,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面
容憔悴,骨瘦如柴,以致染病而逝。就在出殡这天, 忽然天降暴雨,空中电闪雷鸣,
从雨中爬来了一条无尾巴大黑蛇趴在灵前泪流不止。人们知是没尾巴老李到了,烧纸
的烧纸,劝慰的劝慰。没尾巴老李现为人形后, 人们便聚拢过来询问其走后的情况。
没尾巴老李说:“我一怒走后,便到一深山修炼去了。本想成龙后再接母亲去享福,
没想到母亲竟然早逝。”说完,放声大哭,声如雷鸣。李母下葬后,只见一团黑风绕
墓穴旋转起来。不一会儿一座坟墓拔地而起。随后,这团黑风升入天空,飘然而去。
没尾巴老李修炼成龙后,腾云驾雾向东北而去。忽见地上一条大江, 江内波浪汹
涌, 几只渡船摇摇晃晃翻入江底。便降下地来,现为人形,向人们打听“何物居此江
中”。人们告诉他,江内有一条白龙,无恶不作,见有渡船渔舟就兴风作浪将船打翻,
吃掉落水之人。夏秋季节,就让江水泛滥,淹毁良田。百姓们对此龙恨之入骨却又奈
何不得。没尾巴老李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为百姓除掉这一祸害。
这日,没尾巴老李钻入江底,向白龙发起了攻击。一连战了三天三夜, 没尾巴老
李气力不支,只好遁入海中休息养伤。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 居住在江两岸的山东籍老乡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一黑脸
青年向他们说:“我也是山东人氏,有事求助于老乡们。七天后,我要与恶龙决一死
战,请你们备好馍馍和石灰,到时见江中翻黑浪,你们就将馍馍投入江中;若翻白浪,
你们就投入石灰。”说完,深施一礼,踪影全无。天亮后,人们便行动起来,砍柴的
砍柴,烧石灰的烧石灰,蒸馍的蒸馍。第七天上,两岸的石灰和馍馍堆积如山,人们
也纷纷跑到岸上观战。
正午时分,忽听江中吼声如雷,江面上浪花飞溅,水柱冲天。一黑一白两条巨龙
绞缠在一起上下翻滚,奋力厮斗。苦战了一天一夜, 黑龙饥饿难忍,体力渐渐不支,
便用力一吹,江面上冒出股股黑浪。岸上人们立即将馍馍抛入江中。黑龙吃饱后,体
力大增,越战越勇。白龙连饿带累,张口呼呼大喘,江面上翻起阵阵白浪。人们立即七
手八脚将石灰投入江中。白龙吞进石灰后,直烧得腹中疼痛难忍,双目难睁,渐渐招
架不住,最后被黑龙咬死,尸体顺流飘入大海。黑龙占据了这条江后,遇有落水之人,
就将其救上岸来;田中干旱,黑龙就吸起江水喷洒到田里。为了纪念黑龙为民除害兴
利的功绩,人们给这条大江取名为“黑龙江”。
为感谢老乡们的相助之情,只要有山东人乘船渡江,不管江外风有多大,黑龙总使
江内风平浪静。时间一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风俗,为保平安,船家开船前总要问一
声“有无山东人”。即使无山东人,旅客中也要有人应一声“有”。否则,船家不敢
开船。

李象先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为《李象先》的文章。文中的李象先 (名
焕章,字象先) 系乐安(今广饶)李桥村人。因蒲松龄与其有过“不写乐安”的承诺,
故在文中将其写为“寿光之闻人”。全文如下:
李象先,寿光之闻人也。前世为某寺执爨僧,无疾而化。魂出栖坊上,下见市上
行人,皆有火光出颠上, 盖体中阳气也。夜既昏,念坊上不可久居,但诸舍暗黑,不
知所之。唯一家灯火犹明,飘赴之。及门,则身已婴儿。母乳之。见乳恐惧; 腹不胜
饥,闭目强吮。逾三月余,即不复乳;乳之,则惊惧而啼。母以米渖间枣栗哺之,得长
成。是为象先。儿时至某寺,见寺僧,皆能呼其名。至老犹畏乳。
异史氏曰:“象先学问渊博,海岱清士。子早贵,身仅以文学终,此佛家所谓福业
未修者耶?弟亦名士。生有隐疾,数月始一动; 动时急起,不顾宾客,自外呼而入,
于是婢媪尽避;使及门复痿,则不入室而反。兄弟皆奇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