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传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229&run=13

宋富春
宋富春,字文山,别号柳泉,水脉村(今稻庄镇西水村) 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
03年) 举人,经文官考试,授江苏运库大使。宋富春少时家贫,无力入学读书,更无
名师教读。他便自己埋头苦读,锲而不舍。所以,他的学识渊博,所撰文章脱俗高古,
其《柳泉文集》盛传一时。
宋富春性情旷达洒脱,不受流俗时弊所绁,凡阿谀奉迎、钻营投机之行为,皆深
恶痛绝。在任江苏运库大使时,当道巨公因他德高望重,才华超群, 欲想笼络,借以
抬高自己的地位。然而,宋富春却廉洁自守, 始终不与他们为伍,更不肯屈辱低眉。
因此,在任10余年,屡遭挫折,常受权贵凌辱。
清朝末年,宋富春弃官返里,从事教育工作,任县劝学所所长。民国元年 (1912
年),乐安县单级师范养成所成立后又兼任所长。宋富春慷慨好义,凡遇有公益之事,
极力相助,倾囊不惜,尤其对贫苦人家的子弟,倍加关照。因此,在他去世以后,他
的学生募资在他墓前立一“弟子碑”,以示敬仰。

李振甲
李振甲(1850~1898) ,字乙山,李家桥村人,李焕章的后裔。李振甲天资卓异,
五六岁即从父李汉源读书,过目成诵,对句脱口而出。14岁中秀才, 历应岁科考,成
绩优异,得补廪生。20岁时游历下,与一时名流文士比文,深受泺源、尚志等书院掌
教的赞赏。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振甲将家藏的李焕章选集《织斋文集》交张次陶重订,
使濒于失传的《织斋文集》得以再刊行世。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振甲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李振甲参加进士
科考。殿试时,邻号的策卷缮写完毕后,发现错斜,惶急无措。李振甲看了他的策卷,
依照文义, 计字顺行, 连缀桥接,立时而成,天衣无缝。二人同中进士后,邻号用
500两银钱作为谢礼,李振甲不受。邻号以为嫌少,加到1000两,李振甲分文不取。
李振甲博学宏通,晓达时务。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等发动组织“强
学会”,号召“变法图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李振甲加入“强学会”,从事资产
阶级改良运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
同等被杀害。李振甲因在本地办理盐务,得免于难。
李振甲在京时与协办大学士徐甫阝交厚。徐知道李振甲临财不贪,便付给巨资,
将办理盐务事相托。李振甲回乡后悉心经筹,盐务事业规模宏大。后因黄河决口,将
盐滩淤没。李振甲将家产卖尽,仍难还清重债,于是忧郁致病,不久去世,终年48岁。

焦梅清
焦梅清(1876~1930) ,字梦花,大张村人,清末廪生。焦梅清才高气豪,卓然超
群。读书博涉广览。佳句名篇,百读不厌,俗儒腐言,不屑记诵。焦梅清的文章,师
法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和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姚鼐,而能独辟蹊径,
不落窠臼。所著《强勉强斋》,朴素简洁,善于叙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焦梅清即接受“废科举,兴新学”民主思想,与李联
甲等人在李鹊庄东永宁寺创办学堂,首开乡村设立学堂之风。焦梅清先后在济南、青
州、曹州及县内各中、小学校主讲国文20余年,深受学生及同仁的敬仰。所著《国文
讲义》,当时广为流传。
民国元年(1912年),山东省议会准备选举,焦梅清为议员候选人。竞选未成,即
加入共和党。后受共和党山东支部委派,在县内组织共和党部,主要成员有隋葆琪、
张元文等,工作目标在运动省议会及国会选举。后焦梅清被选为第一届山东省议会议
员。
民国6年(1917年) 春,焦梅清应县知事李传煦的邀聘,参加了《乐安县志》的修
撰。
民国19年(1930年),焦梅清病逝,终年54岁。

李少卿
李少卿(1892~1934) ,原名李良选,中李村人。毕业于省立第十中学。自读书至
涉入政界,李少卿始终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李少卿参加青州独立运动。民国元年(191
2年) 4月,李少卿与邓天一、张立垣等驱逐清吏董大年(乐安县知县)出县境。随后组
建中国同盟会乐安支部,并督促新任县知事王文王或推行新政,进而促成县议会选举。
李少卿先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一、二届议会议员。
民国3年(1914年),李少卿与当时在大连的革命党人邓天一、吴大洲等遥相联通,
借段河小学教员身份,进行革命宣传。嗣后,又与邓天一、延毓琪等,共同参加周村、
潍县的护国讨袁运动。
李少卿性情慷慨,平易近人,喜交友,好施与,从不为私利奔竞。平常应得收入,
多用来支付酒资和帮助贫困学生。民国23年(1934年)卒于胶澳中学。当时在山东公立
矿业学校学习的同乡徐肇基等集资为其购买棺木,送回家乡殡葬。

刘奎文
刘奎文(1911~1936) ,字星五,刘集村人。富裕农民家庭出身。青年时期在潍县
中学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后因家境败落,辍学回乡。
民国18年(1929年),刘奎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饶及临淄、寿光的一些村
庄进行革命活动。他思想敏锐,擅长言谈,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既有哲理性,又通俗
易懂。
民国19年(1930年),刘奎文负责中共广饶县委的宣传工作。由他起草、刻印的传
单,不断出现在广饶县境内。同年11月,中共广饶县委组织反苛捐杂税的“砸木行”
斗争。“砸木行”的前一天,刘奎文起草《告全县同胞书》,并连夜刻印几百份,张
贴到韩桥周围许多村庄和去韩桥的必经之路上。“砸木行”的当天,刘奎文在庙会上
挺身而出,发表讲演,严厉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鼓舞群众的斗争情绪。
同年底,刘奎文参加中共山东省委在寿光县召开的“四县联席会议”。民国20年
(1931年),他同任天纵、延春城一起负责中共广饶县委的工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坚持革命斗争。
刘奎文的频繁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民国21年(1932年)清明节后,他离开广饶
去东北,在黑龙江省东宁县找到当时在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工作的姐夫延伯真。9月,
经延伯真介绍,刘奎文赴苏联海参崴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教学。
民国24年(1935年),刘奎文在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鼓舞下,
返回祖国。先后在黑龙江省的密山、勃利进行抗日斗争。不久,被伪“满洲第六军团”
逮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刘奎文到梨树镇煤矿做工。这期间,他生活非常艰苦,
连御寒的棉衣都得靠姐姐刘雨辉接济。
民国25年(1936年)2月,刘奎文与党组织取得联系。5月,奉命到林口一带开展党
的地下工作。后被调到饶河县委任书记。同年,他在率领一支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军
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刘居信
刘居信(1911~1939) ,曾用名刘信,刘集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
民国27年(1938年)冬,为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中共清河特委决定重建中共广
饶县委。12月,中共广饶县委复建,刘居信担任组织部长。根据上级指示,刘居信努
力寻找党的地下关系,秘密恢复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为广饶的抗日斗争扩大力
量。不久,刘居信被日、伪军逮捕。在刑讯中,刘居信始终没有暴露党的秘密和他本
人的身份,后越狱脱险。刘居信继续活动于广饶南部一带,到各村联络党员,建立农
村党支部或党小组。
民国28年(1939年) 5月,日、伪军对广南进行了一次突然“扫荡”。日本侵略军
的骑兵向军屯子村拉开了包围圈。这天刘居信正在军屯子村,当他冲出村子后被日军
的骑兵追捕。敌人用铁丝拴住刘居信的锁骨,押到大王据点。在严刑拷打下,刘居信
坚贞不屈,几天后即被惨害。牺牲时年仅28岁。

延宪孟
延宪孟(1916~1941) ,延集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父亲延春城
的熏陶,立志献身于革命事业。
民国17年(1928年),12岁的延宪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少年先锋队组织。
他经常跟随党员在夜间到附近村庄、大路上散发传单。民国19年(1930年) 5月,延春
城担任广饶县委组织部长后,延宪孟便同兄长延海亭担任父亲的交通员。
民国21年(1932年),中共广饶县委遭到破坏,延春城被捕入狱。正在广饶中学读
书的延宪孟得到消息后,遂与兄去内蒙古通辽县暂避。民国22年(1933年),延宪孟和
在吉林省抚松县的同乡延安吉取得联系,即赴抚松县,以大烟馆的雇工为掩护,当了
抚松县党组织与地方抗日武装的交通联络员。
民国23年(1934年),延宪孟参加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任侦察参谋,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民国28年(1939年) ,延宪孟在东北抗日联军六师七团五连任排长。民国30年(19
41年) ,在小杨河战斗中,他率全排掩护部队转移,途中被俘。同年,被敌人杀害于
松花江畔。

成肇基
成肇基(1910~1940) ,字介范,成口村人。自幼读书,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
城坞龙泉寺高小后,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址在青州)。同年秋,由任凤桐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成肇基和团支部其他委员一起, 积
极发展青年学生入团, 组织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民国15年(192
6年)“五卅惨案”周年时,成肇基和团支部其他委员组织同学们参加纪念日活动。
民国15年(1926年) 暑假前,校团支部要求共青团员利用假期走向社会,宣传革命,
扩建团的组织。暑假期间, 成肇基和曹金言带着有关唯物论、辩证法等内容的书籍和
入团登记表来到封庙村,发展任天翔、任天才、任天纵和杨庄村的韩克忠等为共青团
员,建立广饶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封庙村团支部。之后,成肇基和曹金言到蒋户村
宣传革命,在马登昆家召开新发展的团员和进步青年会议。成肇基要求大家加强宣传,
努力活动,发展组织,积蓄、扩大力量。暑假将尽,在返校途中,成肇基等在临淄县
南卧石村发展该村青年教师李人凤入团。
民国17年(1928年),成肇基转为中共党员。同年被人告发,为避国民党当局缉捕,
于民国18年(1929年)1月与妻子王美德等由青岛去东北。同年考入沈阳第二工科学校,
与山东省共产党人杨一辰等取得联系,继续从事党、团工作。民国19年(1930年)4月,
沈阳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遭到破坏,第二工科学校也受到反动当局的搜查。一天深
夜,成肇基在敌人的追捕下,逃到妻子王美德教学的开源县,二人当即投奔到天津教
学的父亲成荣光处。在天津半年左右的时期,成肇基又通过父亲的朋友介绍,回到东
北抚松县,在农会中学任教,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26年(1937年)春,东北局势紧张。成肇基与妻子携带两个孩子返回广饶,在
县城担任小学教师。“七七事变”后,成肇基与杜振东共商抗日工作。民国26年 (19
37年) 冬,曾参加过李寰秋、杜振东创建的“广饶人民抗日自卫团”。民国27年(193
8年) 2月,成肇基随杜振东离开李寰秋,组织了抗日救亡团。成肇基曾投当时驻邹平
的石友三部。不久转投河北省盐山的抗日武装新兵团。后来,部队被日本侵略军打散,
成肇基遂返回广饶。
民国29年(1940年)2月,成肇基被李青山部杀害,时年30岁。

刘洪范
刘洪范(1910~1941),字锡九,小刘桥村人。8岁入私塾,民国18年(1929年)入广
饶师范学习,毕业后,在县城文庙小学任教。
民国27年(1938年)春,刘洪范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广饶县动委会工作。次年,
调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后勤处当录事。民国30年(1941年) 1月,刘洪范回县帮助征
收公粮。 1月12日,驻石碑村的四区区公所被包围,刘洪范等20余人被捕。刘洪范被
押在广饶县城宪兵队内。敌人施尽酷刑,妄图从刘洪范口中得到供词,但他一言不发。
敌人又剥去他的衣服,指使狼狗撕咬。刘洪范被啃得鲜血淋漓,但他咬紧牙关,一字
未吐,直至昏死过去。刘洪范被敌人投入土牢中,绝食而死。

许寿德
许寿德(1914~1941),又名秋萍,项家庄人。幼年在本村读书,民国25年(1936年)
考入济南师范。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寿德辍学返里,在家乡组织“小清河抗日救
亡队”。民国28年(1939年),许寿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被派往鲁南受训,结业后
调到清河军区政治部任宣传科长。
民国30年(1941年) 3月16日,许寿德在辛庄子村被伪十六旅李青山部逮捕。在伪
据点毛王村,李青山亲自对许寿德进行审讯。面对敌人的淫威,许寿德坚贞不屈,大
义凛然。李青山指使许寿德的同学徐某对他进行“劝降”,让他写“悔过书”。许寿
德当即撕碎“悔过书”,怒斥徐某是汉奸、卖国贼。许寿德家中试图用钱将其赎回,
许寿德说: “闹革命前仆后继,共产党员流血牺牲在所不辞。”3月18日,许寿德被
敌人活埋。牺牲时年27岁。

孙焕新
孙焕新(1912~1941),孙庄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幼年时期,常随父母沿街乞讨,
受尽地主豪绅的凌辱。
民国27年(1938年)秋,孙焕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指使他以行医和教学为掩
护,秘密活动于益、寿、临、广四县边境一带。他常接受以到学校卖毛笔为名的八路
军地下工作者的指示,再借外出行医购药之便,把上级指示传达到基层。孙焕新的活
动引起敌人的注意后,党组织及时把他调至广饶四区工作。先后担任民运股长、区委
宣传委员、区长等职。
民国30年(1941年) 4月24日夜,孙焕新受组织派遣,回本村执行任务。因叛徒告
密, 被伪李青山部逮捕,押至伪据点毛王村。敌人对他进行严刑审讯。当问到“你什
么时候参加共产党,负什么责,干什么”时,孙焕新怒视敌人,斥责道:“你们这些
汉奸卖国贼无资格来问我! ”敌人把他的衣服扒掉,吊在屋梁上,轮流用马鞭抽打,
打昏后再用凉水泼醒, 连续数天。孙焕新始终严守党的机密。4月30日夜,孙焕新惨
遭杀害。时年29岁。

王子通
王子通(1889~1942),小马头村人。在本村读私塾6年,后辍学务农。
民国14年(1925年),王子通的家乡大旱加蝗灾,庄稼颗粒未收。旧政府不顾百姓
疾苦,仍加倍征收粮款。同年11月,王子通见百姓怨声载道,一怒之下,领着几个村
民冲进县署,将“滚簿”(即全县田亩户口征收钱粮的总帐)烧毁。事后,反动当局对
王子通进行缉拿,他遂逃往关外。
民国23年(1934年),王子通返回家乡,后与马保三取得联系。不久,加入中国共
产党。 这时,本村地主成立联庄会,为购买枪支弹药,强迫每户交小麦3斗。王子通
便组织村民进行抗粮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子通任广(饶)寿(光)边区行政委员会
秘书。从此,他经常活动于广寿边境一带,组织抗日力量,与敌伪进行斗争。
民国30年(1941年)12月,“小马头惨案”发生后,党组织派王子通去小马头安置
死难者及其家属。 次年1月31日,由于本村反动地主告密,王子通被伪十六旅李青山
部逮捕。在毛王 据点,敌人用尽了种种酷刑,王子通宁死不屈。民国31年(1942年)
2月5日,王子通被敌人剖腹扒心。牺牲时53岁。

朱振高
朱振高(1912~1942) ,鲍家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民国24年(1935年)考入广饶
县立中学。
民国27年(1938年)11月,朱振高经孙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三区
区委书记。民国30年(1941年),朱振高调任中共临淄县委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民国
31年(1942年),又兼任临淄县各界抗日救国会副主任。
民国31年(1942年)3月5日,朱振高等被日、伪军包围于鲍家村西的洼地。他为了
掩护同志们突围而被俘。次日,伪保安团长王砚田在北高阳村亲自刑讯。朱振高大骂
王砚田是“土匪、汉奸、卖国贼”。王砚田恼羞成怒,对朱振高施加酷刑。伪十六旅
一团长李青山派人以同乡关系前去劝降,遭到朱振高严词拒绝。3月9日,王砚田借唱
大戏之机, 将朱振高押上戏台, 蓄意进行反共宣传。朱振高大声喊道:“乡亲们,
‘一眼六’(王砚田的绰号)是大汉奸、卖国贼,中国人民的败类……。”王砚田气得
暴跳如雷,当场令人割掉他的一只耳朵。朱振高仍昂首挺胸高呼:“共产党万岁! ”
“人民团结起来惩罚卖国贼! ”敌人又割去他的舌头,挖出双眼,将尸体大卸八块,
并暴尸野外。
朱振高牺牲时年仅30岁。

朱怀荣
朱怀荣(1922~1942) ,碑寺口人。贫苦农民出身。民国30年(1941年)任村青抗先
队长,民国31年(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1年(1942年) 8月,伪十六旅一团特务营营长陈瑞水带领伪军百余人袭击碑
寺口。牛怀荣率领青抗先用土炮迎头还击。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炮声吓得晕头转向,急
忙逃回。陈瑞水遭此打击后怀恨在心,图谋报复。于12月3日拂晓,率150多名伪军包
围碑寺口。牛怀荣在突围时不幸被俘。在去伪据点的路上, 敌人用枪托和手榴弹打得
牛怀荣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到了西秦伪据点,牛怀荣就被陈瑞水吊起来刑讯。陈瑞水问:“你们不是说中国
人不打中国人吗?”牛怀荣痛斥说:“你们是日寇的走狗,不是中国人! ”陈瑞水张
口结舌,无言回答,即对牛怀荣用尽了酷刑。牛怀荣坚贞不屈, 痛骂不止。最后,惨
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

许海
许海(1913~1943) ,又名许振川,大马头村人。民国26年(1937年),许海即以开
小铺为名,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做联络工作。
民国29年(1940年),许海毅然离家,参加抗日地方武装。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广饶五区青救会长。
民国31年(1942年)10月,日、伪军大举“扫荡”清水泊地区。清东军分区政治部
主任王林在阻击战中身负重伤。许海遇见后,立即背他突围。王林因失血过多昏迷过
去,许海找来水把他救醒,并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
民国32年(1943年) 春的一个夜晚,许海等人在蒲台县刘善人村被敌人包围,许海
在查哨时发觉,他当即鸣枪报警,一个人引开敌人。其他人转移后,许海被敌人包围。
他打死数名敌人,又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时年30岁。

王清梅
王清梅(1873~1946) ,菜园村人。幼年因家境贫穷未得入学,靠务农、做木工为
生。民国17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广饶县委委员。
民国20年(1931年)春,由于本村地主告发,年近六旬的王清梅被国民党大王公安
分局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逮捕入狱。敌人对他威胁、引诱,王清梅矢口否认自
己是共产党员。敌人对他施加酷刑,将他的双腿压坏,仍逼问不出所需的口供,就将
他送往广饶县法院。又经多次刑讯,发现王清梅的口供前后一致,又见他俨然是一老
农,误以为不是共产党员,将他释放。
王清梅出狱后,继续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当敌人经过跟踪窥探,发现他确为共产
党员而准备重新逮捕时,党组织已把他及其家属转移。
此后,王清梅在坊子火车站南侧,以经营杂货铺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到
潍县后,他在城南大粪场边的荒地上搭一窝棚栖身。白天,领着孙子王学奎沿街乞讨,
夜里则联络当地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为应付突然情况,他曾将孙子送往党内同志家
寄养。同年, 党组织将王清梅调到青岛工作。他化名李隆富深入工厂,在工人中散发
传单,开展宣传活动。民国21年(1932年),由于叛徒出卖,王清梅二次被捕。因缺乏
实据,旋被释放。王清梅即携家迁往烟台,先后靠当厨师、开杂货铺、卖开水和拣破
烂度日。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饶县党组织致函王清梅,让他回乡参加抗日
救国斗争。年过花甲的王清梅,当即安置好家人,只身返回广饶。同年底,他参加广
饶县抗日武装九支队的筹建工作。翌年,去八路军三支队的兵工厂工作。后患肺病,
党组织于民国28年(1939年)春,将其送回老家休养。当时正值日、伪相互勾结,地主
反动势力相当猖狂,革命斗争形势日趋恶化时期。王清梅置个人病情于不顾,带领乡
亲们坚持抗日救国斗争。 他还到封庙村以扛觅汉为掩护, 开展革命活动。民国30年
(1941年),王清梅的活动被敌人察觉,当即被伪保安十六旅逮捕。家中典卖3亩多地,
用钱将他赎出。出狱后,党组织将他秘密护送到广北抗日根据地,安置在贾杨李村。
民国33年(1944年),随着斗争形势的逐步好转,王清梅重回菜园村。在病重期间,
他仍关心着革命事业,经常叮嘱家里人,要永远跟着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民国35年(1946年)12月,王清梅病逝,终年73岁。

刘岱东
刘岱东(1917~1946),又名锡爵,刘集村人。7岁入学,14岁考入广饶县立中学,
后因家庭贫困失学。民国25年(1936年)在本村任教,不久又到田门村任教。
“七七事变”后,刘岱东在父亲刘子久的影响教育下,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民国28年(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地委宣传科
长,区党委组织科长、宣传科长等职。他常以“抗日救国, 死而无怨”勉励自己,对
上级布置的任务,总是千方百计去完成。在日伪“蚕食”、封锁的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刘岱东经常只身来往于敌伪碉堡之间,履险踏危,在所不顾。他在工作上力求实际,
不追求形式,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对同志和蔼、热情,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民国34年(1945年)11月,刘岱东参加渤海区党委工作队,到平禹县(今禹城县)发
动群众开展斗争。当时正犯胃病,但他带病坚持工作。民国35年(1946年)4月10日晚,
刘岱东被潜入平禹县后谷村的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29岁。

张洛书
张洛书(1905~1946) ,又名张伊宾,红盆村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
济南第一师范。
张洛书在济南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926年) 1月,张洛书被选为
济南学生界代表,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他经常鼓励同学爱
国、研究三民主义、接受进步思想。同年,由丁君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张洛书于同年10月由
济南赴淄川,先后在洪山煤矿、铁路做工运工作。后任中共潍县县委书记。
民国17年(1928年),张洛书被派往高密县任县委书记,后以“共产党嫌疑犯”被
捕。经组织和家庭营救,方获释出狱。民国18年(1929年),党派他去苏联留学,但因病
未能出国。返沈阳后,被派往哈尔滨任市委组织部长。
民国18年(1929年)冬,中共满洲省委派张洛书到大连市工作。当时,为了避免敌
人的搜捕,他潜入满铁(中长铁路)以做苦工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引起工头怀
疑,被开除出厂。民国19年(1930年),张洛书化名刘景新,在大连成立“志诚书房”。
在艰苦的条件下,张洛书白天教小学生,晚上给工人讲课。“九一八事变”后,张洛
书担任大连地委书记,经常深入于工人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先后在纺织厂、满铁、旅
顺等处建立党支部,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2年(1933年),由于沈阳党组织遭到破坏,旅大党组织也被暴露。10月20日,
张洛书被日本侵略军逮捕。 先被关押5年,受尽严刑拷打,但他毫不屈服。后被判刑
10年。
民国33年(1944年),张洛书被释放。大连光复后,张洛书又振奋精神,带病联络
党的组织,召集地下工作者,成立大连市职工总会。在大连第二届参议会中当选为参
议员。
民国35年(1946年)3月14日,张洛书因病逝世。

徐建明
徐建明(1869~1947),字镜堂,号莲坡,别号雪性道人,绰号徐满幅,央上村人。
徐建明自幼喜爱书画。20岁考中秀才,即自立塾馆,边教书,边习画。清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徐建明弃教专致力于书画。他先后到济南、北平、东北等地,拜访了20多
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书法家,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绘画技艺。
徐建明的画取材广泛,如菊、梅、兰、竹、虎、狮、鹰、虾、蟹等,尤以葡萄见
长。他画葡萄别具一格,常以舌舔叶,手指点果,以棉絮勾藤、题字。
徐建明的画,具有满、浓、快、深等特点。满,即画面的字、画间杂,满布全幅,
“徐满幅”即由此得名;浓,即下笔洒墨浑厚有力;快,即作画神速,有时一日作画
多幅;深,即画的寓意深刻。
徐建明作画态度严谨,勤奋不息,在临终前一日,还离开病榻, 作《勤能补拙》
等画。民国36年(1947年),徐建明病逝。终年78岁。

徐瑞符
徐瑞符(1886~1948),字辑五,央上村人,贫苦农民出身。7岁入小学读书,后因
家庭生活拮据,辍学务农。民国6年(1917年)去羊角沟盐滩当店员。
“七七事变”后,时局突变,盐滩荒废,徐瑞符返里。回家后,他与几户村民合
伙开一小杂货铺赖以糊口。在他的倡导下,兴办本村小学,徐瑞符亲自去寿光县刘家
河头聘请教师。
民国27年(1938年),徐瑞符投入抗日救国的行列。经马保三等介绍,加入中国共
产党。他遵照广、寿二边党组织的指示,以当小贩为掩护,负责粮秣工作。并与燕简
斋(广寿二边行政委员会主任)等联络附近各村有志青年,组成抗日救国会,积极开展
抗日宣传活动。民国31年(1942年),党组织调徐瑞符到广北永安镇(今垦利县永安乡)
工作。同年被选为清河地区参议员。任职期间,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当日、
伪军对清河地区“扫荡”时,他带领群众、伤员隐蔽在海洼的泥潭芦苇之中,坚持反
“扫荡”斗争。
民国34年(1945年),徐瑞符被选为垦利县参议长。民国35年(1946年)他不顾重病
在身, 率领民工治理黄河。 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工程提前十几天完成。民国37年
(1948年)5月,徐瑞符病情恶化,遂回老家休养。同年7月16日病逝。渤海区党委追认
他为烈士。

杜济民
杜济民 (1923~1948) ,杜家庄人。民国25年(1936年) 入广饶县文庙小学读书。
“七七事变”后,辍学回本村小学任教。民国28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
月,在本乡负责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
民国29年(1940年),伪保安一团团长李青山在杜家庄修筑据点。杜济民组织群众
夜间进行破袭, 使李青山无法站稳脚跟,只得撤离。次年1月,杜济民被调往广一区
任区委宣传委员。
民国31年(1942年) 2月,杜济民任广一区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活动在益、
寿、 临、广四边一带。7月,四边抗日根据地被“蚕食”。在残酷的环境中,杜济民
和区委的其他负责人,分别带领三五人的小部队,与“清剿”的敌人周旋,坚持着广
南的抗日游击战。为了站稳脚跟,杜济民秘密联络共产党员和村干部,选择群众基础
较好的村子,建立“堡垒户”和基点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建立了军屯子、
东庄子、封家庙、马家楼、叶家庄等基点村。
民国32年(1943年),八路军清河军区发动夏季攻势,杜济民与耿子甫带领武工队,
先后拔除孟集、高解等伪据点。民国33年(1944年) 7月,他们又攻克十里堡伪据点,
全歼伪军一个小队。之后,又在广城与梧村之间伏击伪警备队,当场击毙伪警备队中
队长和一名伪军, 缴获枪支3支。不久又攻克梧村据点,俘虏伪警察所长等30余人,
缴获枪支20余支。同时,杜济民还按照区委的指示,组织干部在明家庄、吕家道口、
纪家庄等村开始进行减租减息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民国34年(1945年) 8月19日,杜济民带领特务二队,在四边特务大队的统一指挥
下,组织王镇一带40余村的自卫团员和群众1000多人,包围了稻庄李青山的仓库,将
10万余斤粮食抢运出来,除供给部队外,还救济了群众。之后,杜济民带队参加解放
广城的战斗。随即奉命编入益寿独立营,杜济民任一连指导员。同年10月,该营升编
为渤海军区特务二团三营,杜济民任副教导员。不久,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十纵二十
九师八十五团,杜济民任三营教导员、团组织股长。
民国37年(1948年)5月,杜济民在河南省的马力营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张立垣
张立垣(1867~1958),字筱藩,韩疃村人,清末庠生。后毕业于济南省立师范。
张立垣早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 1月,张立垣与延三
等率学界人士在县城集会,提倡民权。被清吏董大年派兵驱逐,遂暂奔烟台。
民国元年(1912年) 4月,张立垣与邓天一、李少卿等,回县组织发动革命党人驱
逐董大年。遂即成立同盟会乐安支部,并督促新任县知事王文王或推行新政, 进而促
成县议会选举。同年,张立垣被选为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县教育会成立以后,被委
任为会长。
民国2年(1913年) ,张立垣任县视学所所长。同年,张立垣离开广饶,长期从事
教学工作。曾在青州第十中学、济南女子师范、山东省立师范等校任教, 在教育界颇
有影响。民国时期,广饶县知事李传煦及学界人士,曾赠予他“为国储材”的匾额。
因捐资兴学,山东省公署授予他三等银质奖章。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立垣由济南赶回家乡,与广饶中学的学生
一起,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在城关、李鹊、颜徐等集市上,他亲自登台讲演,宣传
抗日救国。
民国37年(1948年) ,张立垣因年老体衰,归居乡里。1958年2月6日病逝,终年9
1岁。

高华吉
高华吉(1898~1960) ,高店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31年(1942年)1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本村村长兼生产委员会主任。民国34年(1945年)大参军时,
他带头送子参军。之后,在本村组织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高华吉担任社长。民国
35年(1946年),高华吉被选为劳动模范,出席渤海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评为劳动
英雄。民国36年(1947年) 调离本村,到广六区各救会任干事。1949年4月调县政府实
业科任农林股股长。1950年去县苗圃工作。在此期间,高华吉处处以身作则,同工人
一样早出晚归。1952年调县林业所任所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困难,事事带头。
抗美援朝期间,当全国掀起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时,高华吉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准
备添置棉衣的30万元(旧人民币) 全部捐出。在1954年造林季节中,高华吉负责6个乡
的造林领导工作。他经常背着铺盖卷徒步百余里,到七、八、九区部署、检查造林工
作。 在他的组织发动下, 一年中,仅陈官、碑寺、李楼、坡南4个乡就植树292亩、
146277棵。1956年,高华吉调县农业局任副局长,同年调任广北盐碱地造林试验站站
长。1958年离职回家务农。1960年去世。

延伯真
延伯真(1897~1967),原名延寿璞,延集村人,农民家庭出身。读过5年乡塾,后
入高级小学学习。民国5年(1916年) 高小毕业后,被邻村聘为小学教员。同年秋,考
入济南第一师范。延伯真在济南求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
潮,使他受到民主思想的启蒙。他参加游行示威,进行街头宣传,要求商人同情罢市;
组织青年互助社,反对旧礼教,研究新文化。民国10年(1921年)夏,延伯真师范毕业
后在博兴师范讲习所当教员。
民国11年(1922年) 初,延伯真回到家乡,欲实行乡村教育计划,由于保守势力的
阻挠而未成。同年冬延伯真去青岛。不久,结识了中共党员邓恩铭,开始阅读到一些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书籍,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民国12年(1923年)春,经邓恩铭、
王尽美介绍,延伯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饶县最早的共产党员。此后,他同邓恩
铭一起,活动于青岛四方、沧口等地,向铁路工人、纺纱工人、小学教员等进行宣传
教育,并从中发展党员。同年冬,延伯真遵照“积极发展党员,扩大组织”的指示,
来到家乡开辟党的工作。民国13年(1924年),延伯真发展了延安吉、张玉山(寿光人)
等人入党。之后,建立寿(光)广(饶)党支部,为党在广饶、寿光的早期活动撒下了种
子。
民国14年(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延伯真到济南做地方工作。同时在国民
党山东省党部负责工农部工作。同年秋,去北京参加了一个月的党训班,聆听了李大
钊、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等关于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报告。
民国15年(1926年) 2月25日,延伯真同刘子久来到家乡,在农民协会、儿童团成
立大会上作了农会工作报告,教唱《国际歌》。
民国16年(1927年),延伯真去鲁北,在平原县开展农运工作,旋被调往淄川煤矿
做工运组织工作。同年,失掉组织关系,自行去烟台。民国17年(1928年)去东北。
民国20年(1931年),延伯真参加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的工作,先后在东宁、北安、
哈尔滨等地活动。民国35年(1946年) 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第六纵
队后勤部任厂长、 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任股长、 东北空军后方勤务部任科长。 1
949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局经
理处、 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沈阳销售办事处、东北空军后方勤务部任科长。1967年1
1月,延伯真病逝于沈阳。

李剑霜
李剑霜(1901~1971) ,中李村人。自幼读书,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本村和城坞村教
书5年。民国13年(1924年) ,李剑霜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并于同年加入国民
党。黄埔军校毕业后,李剑霜被派回广饶进行国民党党务活动。民国16年(1927年) 3
月,国民党广饶县党部成立,李剑霜任党部组织委员。民国18年(1929年) 1月,国民
党广饶县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李剑霜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李剑霜参加国民党军
队,在陆军第一团任排长。民国23年(1934年),李剑霜去国民党军第九师任总务科少
校科长。民国24年(1935年)考入南京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五期,民国26年(1937年)
毕业后任第九师少校营长。 后曾任中校副团长、 上校团长、副旅长等职。民国37年
(1948年),李剑霜任国民党第二军第一六四师少将师长。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四野战军挺进西南。10月间,李剑霜所在的国
民党第二军退至川西。在解放军的猛烈追击下,国民党第二军军长陈克非率军部向重
庆方向败退。李剑霜的一六四师则退至云南。同年12月,陈克非在四川郫县起义投诚。
李剑霜率5000人在云南镇雄起义投诚。之后,李剑霜部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
战军第十军。
1953年, 李剑霜转业回乡生产。1954年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会计。195
6年, 李剑霜任山东省政协委员。1957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县第四至
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71年病逝。

徐本谦
徐本谦(1907~1977) ,字振华,央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入广饶师范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吕东甲等进步学生,走向社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揭露蒋介
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民国23年(1934年),徐本谦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
“七七事变”后,回家乡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从民国32年(1943年)起,先后任本村村
长和广饶四区区中队副队长等职。民国35年(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任泊西
区副区长。解放战争开始,他带领支前民工转战在孟良崮、莱芜等战场, 为解放战争
做出了贡献。
民国37年(1948年) ,徐本谦调任县文教科副科长。1957~1961年期间,先后在广
饶一中、二中、师范任教导处主任、校长等职。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1977年11月
28日病逝。

许凤图
许凤图(1907~1979) ,三水口村人。在广饶中学和山东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期间,
许凤图就参加反帝爱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在山西
民族革命大学学习。
民国27年(1938年) 春,许凤图奔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在抗大开展的突击队运动中,曾荣获“模范突击队员”的光荣称号。抗大
毕业后,先后在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三五八旅训练班任文化教员、团政治处宣传干事,
后又去八路军总政治部军政学院和中央社会部西北公学学习。曾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
甲等模范工作者。
民国34年(1945年)秋,许凤图随中央社会部“东干队”去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和土
地改革运动。
民国36年(1947年)初,许凤图被调往哈尔滨市,历任哈尔滨市市委社会部部长,
松花江省公安处秘书、主任秘书,哈尔滨市公安局马家分局局长,区委委员,市公安
局治安行政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哈尔滨市政治部代理部
长、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秘书长,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常委、办公室副
主任、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等职。
1979年,许凤图在外出工作途中,患脑出血病,经抢救无效,于同年11月30日逝
世。

刘博泉
刘博泉(1912~1980) ,原名刘其厚,三水口村人。自幼读书,民国18年(1929年)
于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入县立中学。民国22年(1933年)秋,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民
国26年(1937年)1月被分配到蓬莱县乡村学校任教。同年4月回到广饶,在县立第一小
学任教。同年秋,因参与反对国民党校长赵晋卿的斗争而失业回家。民国26年 (1937
年)12月,刘博泉与延春城等组织广饶县的抗日武装--九支队。民国27年(1938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博泉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二、五、八炮
连政治指导员,三支队政治部教导队党组织负责人,三支队政治部保卫工作兼邹平县
公安局长,邹(平)长(山)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章(丘)历(城)齐(东)工委书
记。民国30年(1941年),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半年后,到清中专署文教科
工作并兼任博兴县文教科科长。之后,曾任过渤海行政公署民政处行政科长,渤海三
专署民政科兼司法分处科长、副处长,青城县县长, 渤海第三专署副专员兼高青县县
长。
1949年2月, 刘博泉被任命为渤海南下干部三大队副大队长,带领干部南下,随
解放军渡过长江, 接管新解放区的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办
公厅行政处处长,上海第二医学院政治辅导处主任,上海纺织工业学校校长,上海体
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78年6月,刘博泉调复旦大学工作,任校党委委员兼后
勤分党委书记、副校长等职。
1980年8月28日,刘博泉在复旦大学病逝,终年68岁。

刘雨辉
刘雨辉(1900~1985) ,女,原名刘玉惠,刘集村人。曾在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学
习,后到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民国14年(1925年)夏毕业后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
教员。不久,刘雨辉结识了济南女子师范的王辩、于佩贞、侯玉兰、刘淑琴、王兰英
等女共产党员。同年,经于佩贞、朱秀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经常和在济
南的早期共产党人张葆臣(江苏无锡人)、延伯真、刘俊才(即刘子久)、李耘生等一起
学习关于共产主义的书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民国15年(1926年)春节期间,刘雨辉和延伯真、刘俊才一同回家探亲时,把最早
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及其他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材料带到刘集村,
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深入传播到广饶农村的党员中。
民国16年(1927年),刘雨辉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后,被济南女子职业学校的校长
杨光香辞退。不久,刘雨辉失掉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刘雨辉和延伯真结婚,带
着延伯真前妻(已病故)的第二个孩子去青岛。后托人介绍在毕家村当教员。
民国17年(1928年),延伯真到东北两个月后,刘雨辉即前往哈尔滨。此后,刘雨
辉协助延伯真做了许多革命工作。
民国35年(1946年),刘雨辉与延伯真一起在哈尔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
第六纵队留守处历任会计、保管员、保密员。
1952年,刘雨辉转业到地方,先后在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局经理处、中央第一机械
工业部沈阳销售办事处、中国机电设备公司东北一级站任会计。
1985年9月,刘雨辉病逝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