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藏文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192&run=13

第一节 馆藏出土文物

一古生物化石
鹿角化石 1977年4月,在支脉沟南展工程4米以下沙层中出土完整鹿角化石4只,
鹿角长度在0.937~1.01米之间。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美国卡内基
自然历史博物馆脊椎动物部鉴定, 为雄性麋鹿角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2万年。远
古时代,该地属沿海一带的沼泽区域,气候温润, 适宜麋鹿生存,是古代麋鹿的栖息
地。

二骨、蚌器
1980年秋,在傅家遗址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器物,其中有骨锥、骨笄、
蚌刀等。
骨锥 磨制,尖头,中上部呈方形,顶端有缺口,斜形圆孔,长12.5厘米。
骨笄 平顶,长条形,断面呈圆状,扁尖头,通体磨光、锋利,长14.2厘米。
蚌刀 弧背,穿有圆孔,刃部斜直、锋利(已残),长9厘米。

三石器
石斧 1982年8月,出土于广饶一中西北0.5公里许,属新石器时代器物。石斧通
体磨光,呈扁圆梯形,刃部锋利,小巧玲珑。制作精细,长9.5厘米。
双孔石刀 1983年11月出土于营子遗址,属岳石文化器物。共两件,均为单面刃,
一面平直,一面微弧, 刃部锋利,通体磨光,有使用的痕迹。其一,双孔较小,刃部
微弧,长10.8厘米。其二,双孔较大,刃部内凹,长10.6厘米。
方孔石器 出土于营子遗址, 属新石器时代方孔石器。共6件,均通体磨光,中
间有长方孔。其一,磨制精致,平顶,上宽下窄,长20厘米。其二,体呈舌状,下端
已残,长17厘米。其三,顶端呈弧形,下端内凹,长22.5厘米。其四,体呈梯形,上
窄下宽,两端内凹,呈内弧形,长23.5厘米。其五, 磨制精致,平顶,上宽下窄,长
20厘米。其六,两端内凹,呈内弧形,有使用痕迹,长24.5厘米。
石铲 出土于东水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器物。石铲通体磨光,刃部锋利,上部有
圆孔。两腰略内弧,长17厘米,宽8厘米,有使用痕迹。
单孔石刀 于1980年出土于营子遗址,属新时器时代岳石文化器物。通体磨光,
刃口斜直,单面刃,背略呈弧形,长7厘米。
石凿 于1980年在营子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岳石文化器物。体厚,通体磨光,
平面呈梯形,单面刃,有使用痕迹,略有残,长8厘米。

四陶器
红陶单耳罐 1980年10月出土于傅家遗址,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夹砂红陶,圆
唇,窄沿,鼓腹,平底,素面,一侧饰环形耳,一侧有一突饰。为轮制,高13厘米,
口径9.5厘米。
红陶罐形鼎 于1980年在石村乡寨村北岭遗址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泥质
红陶,圆唇,束颈,鼓腹,圆底近平,矮凿形足,通体饰红陶衣,器形规整,质地坚
硬。高13厘米,口径6.5厘米。
彩陶鼎 1980年10月出土于傅家遗址,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夹砂红陶, 卷沿,
折腹,小平底,凿形足(已失),腹两侧饰鸡冠斑耳,唇饰黑彩,腹部饰白、赭色漩涡
纹和网纹。高19.5厘米,口径15厘米。
红陶豆 1980年在傅家遗址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夹砂红陶,敞口,浅盘,
空心柄,喇叭形圈足,素面。高15厘米,口径15.5厘米。
红陶罐 1980年在傅家遗址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夹砂红陶,圆唇,卷沿,
弧壁,深腹,平底,素面。系手工制作,内外壁面较粗。高13.5厘米,口径7厘米。
彩陶单把壶 1980年在傅家遗址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泥质红陶,长颈,
侈口,圆唇,小平底,腹饰环形把,并饰黑彩漩涡纹,通体饰红陶衣。高15.5厘米,
口径8.6厘米。
红陶鬲规 1980年出土于西辛遗址,属龙山文化器物。为夹砂红褐陶,高斜流,
圆形口,长颈,分裆,乳状袋足,索状把。腹饰两周凹弦纹及乳钉。高44厘米。
彩陶钵 1980年出土于傅家遗址,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泥质红陶,敛口,圆唇,
深腹平底,腹饰5组人字纹黑彩。高11.6厘米,口径17.2厘米。
红陶单耳杯 1980年出土于傅家遗址, 属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为泥质红陶,
侈口,圆唇,深腹,小平底,沿饰黑彩一周,腹饰黑色双道直线三角纹。高与口径均
为10.8厘米。
彩绘陶盂 1983年在傅家遗址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器物。为泥质灰陶,侈口, 圆
唇,折腹,小平底,为轮制。高13厘米,口径16厘米。器物内外壁饰黄褐色陶衣,口沿
饰红彩一周。腹饰红彩三角纹和太阳纹图案。
红陶簋 为泥质红陶,敞口。圆底,束颈,喇叭形圈足,小鼓腹。腹部饰布纹,
底部有一圆孔,足略残。高15.5厘米,口径22厘米。属西周时期器物。
黑陶鼎 1980年在钟家遗址出土,属龙山文化器物。为夹砂黑陶,折沿,圆唇,
束颈,鼓腹,小平底,三角喙形足,足饰附加锥纹。高9厘米,口径7厘米。
灰黑陶罐 1980年在钟家遗址出土,属龙山文化器物。为泥质灰黑陶, 侈口,平
沿,沿内有凹槽,束颈,深腹,弧壁,小平底,素面磨光。高6.5厘米,口径6.2厘米。
黑陶壶 于1980年在钟家遗址出土,属龙山文化器物。为夹砂黑陶,沿外折,圆
唇、束颈,鼓腹,假圈足,素面。高6.8厘米,口径4.5厘米。
黑陶杯 1980年在营子遗址出土,属龙山文化器物。为泥质黑陶,侈口,圆唇,束
颈,扁腹,小平底。肩上饰凹弦纹,器底印有布纹,素面磨光。
筒形杯 1980年出土于钟家遗址,属龙山文化器物。为泥质黑陶,圆唇,深腹,直
壁,平底,素面。腹下部外撇,近底处饰有突棱。器高与口径均为4.2厘米。
白陶纺轮 1980年在钟家遗址出土,属龙山文化器物。为夹砂白陶,扁圆体,中
间穿有圆孔,一面微弧,一面内凹,器形较薄,边缘外侧饰一周凹槽,直径4.3厘米。
灰陶鼎 1980年9月出土于荣庄遗址,属西周器物。为泥质灰陶,手制,素面,钵
形盘,柱形足,沿上饰弦纹一周,内外壁粗糙。器高8.5厘米,口径13厘米。
战国黑陶盘 1985年5月出土于五村遗址。为细泥质黑陶,侈口,宽沿,浅腹,环
形底,小圈足,轮制磨光。盘内口直径51.5厘米,圈足直径11厘米,壁厚1.3厘米,口
沿宽1.7厘米,盘内底图案有压光漩涡纹数周,中间饰弦纹5道, 外各饰弦纹、水波纹
一周,弦纹中间饰对称的二虎回首式图案,弦纹外饰8棵挺拔的松树。
灰陶豆 出土于广饶镇张寨村,属东周时期器物。为细泥质灰陶, 敞口,圆唇,
直壁,浅盘,空心柄,喇叭形圈足,足饰弦纹。高25厘米,口径16厘米。

五青铜器
铜觚 系西周时期典型的酒器。通高38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2.5厘米。大
喇叭口,长颈,细腰略鼓, 喇叭口形圈足。领饰蕉叶图案,叶内饰回形纹等。腹饰相
向云雷纹及蚕纹,圈足饰回形及云纹,颈下及腹、足皆有4扉棱。
铜簋 系商末至西周前期的盛食器皿。口径115厘米, 腹高65厘米,足高4厘米。
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平底。腹两侧置对称兽面纹,中间突起一窄棱作鼻梁,圈
足上部饰夔纹一周,无底座。整体以回形纹为背景,内底刻有鱼形纹图案。
铜洗 属汉代文物。侈口,圆唇,折沿,弧壁,平底。外壁底部置两个对称的小
扁足,内底饰双鱼纹图案。高8厘米,口径35厘米,净重2.5公斤。
铜镜 1973年出土于西秦村前古墓,系春秋至秦汉时期文物。该镜直径17.1厘米,
边宽0.7厘米。 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饰数道弦纹。弦纹之间有重圈篆书铭文,素
边。
铜灯 1973年出土于西秦村前古墓,系春秋至秦汉时期文物。灯盘为直壁微斜,
平口沿,平底。盘外壁铸有铭文。盘口径20厘米, 底径13厘米。底下中部置一尖突与
高柱相连接,连接处有孔穿连,灯柱为竹节形,底呈喇叭圈足,通高29厘米,现重3.25
公斤。
铜爵 系西周早期酒器,1975年由群众捐献。窄流,尖尾,两柱呈伞状立于流
之间口沿上,弧形,圆腹,圆底,三棱实足,两柱顶端饰涡纹。整体除腹部饰三道
突线外,通体素面。通高20厘米,柱高2.8厘米,流至尾长16.5厘米,口径7.5厘米,
腹径5.5厘米,足高10厘米,壁厚0.4厘米。
铜斗 在花园乡牛家村北出土, 属北齐器物。敞口,斜沿,鼓腹,大平底,下
附三蹄足。口沿处置一扁平长柄,柄端有一“凸”形孔。有流,上翘,与柄成40°角。
通高12厘米,口径14厘米,柄长27厘米,流长3厘米,重1.1公斤。

第二节 馆藏流散文物

一碑帖
王羲之行书《半截碑》拓本 该本长24.5厘米,宽13厘米,共21页,内容为“兴
福寺碑”,字体行书。在碑帖反面, 有若干小字行书,内容为古文物图形说明、义和
团活动记实、八国联军犯京罪行等。据分析,出自收藏者之手迹,扉页有印章两方。
《赵子昂真迹》自裱本 该本长16.5厘米,宽12厘米,共12页。内容为一首诗词,
行书俊逸潇洒,最后署名“子昂”,盖“赵孟印”。
《澄清堂帖》拓本 该本长30厘米,宽16厘米,王羲之草书。万历十三年 (1585
年)王稚登作跋,吴士端勒石。
《唐人双钩十七帖》 拓本 该本长30厘米, 宽16厘米,共十七帖。万历二十年
(15 92年),吴士端勒石。
《玉虹楼》拓本 该本长34厘米,宽18厘米,有米芾、赵孟、黄庭坚、王峻等
书法。
《莲池书院法帖》 拓本 该本长35.5厘米,宽24厘米,共2册。第一册为苏轼大
字行草,有元好问、王鸿绪之题跋; 第二册为合刻本,朱(子)、张(南轩)之诗作,行
书,后有邓显鹤小楷后记。
《王右军书帖》刻印本 道光五年(1825年)宝善堂刻印。
《国朝名人法帖》刻印本 该本长35.5厘米,宽17.5厘米,集历代名家小楷行草
精品。馆藏仅存五、六共两册。

二字画
邹一桂藕塘鹭鸶图 系清雍正进士、 画家邹一桂所作。画轴总高187厘米,宽56
厘米,黄绫镶边。画芯高87厘米, 宽46厘米。画面中3片肥大的绿叶映衬着4朵鲜艳的
荷花,片片水藻叶托出水面,两只鹭鸶站立于水中,激起道道环形波纹。背景为芦苇、
水草,荷花及鹭鸶皆用白粉渲染。右上角题诗,落款为“小山邹一桂”,后并有印章
两方,一为“邹一桂印”,另一方为“小山”。
隋藏珠书轴 轴高226厘米,宽62厘米,黄绫镶边。书芯高135厘米,宽44.5厘米,
竖式行书字。落款为“凌逵大兄法家正腕,龙渊弟隋藏珠”。
石庵书法轴 系清书法家刘墉所书。 总高250厘米,宽53厘米;书芯高89厘米。
全绫装裱,有题跋,落款为“石庵”。有印章三方。右上角篆刻超首章“默成”,落
款章系一方阳文篆刻“刘墉印信”,一方阴文篆刻“石庵”。
徐世昌楹联轴 系北洋军阀总统徐世昌所书。 总高203厘米,宽49厘米;书芯高
17 3厘米,宽43厘米,竖式行书。上联“雨收涧落双虹白”,下联“云合山余一发青”
,落款“徐世昌”。盖方印两方,一为阴刻篆文“徐世昌”,一为阳刻小篆“菊人”。
三瓷器
浮雕瓷罐 共两个,均高26厘米,口径11厘米,直口,方唇,直领,溜肩,鼓腹,
圆平底,圈足。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的一个为:通体浮雕,构图精美,层次分明,在松、
柏、柳3株苍老遒劲的古树旁,4位猎人正在撑网捕猎。清代乾隆年间仿制的一个为:
通体施较暗淡的白釉衣,在图案中增添了山庄,山庄周围有较大的院墙,院内布满了
楼台亭阁,窗内大都站立一仕女,姿态各异,远处峰峦重叠,古木参天。
荷叶形口瓷花瓶 宋代。共两件,均为高颈,喇叭形圈足,足、腹之间饰环形凸
棱。其一,通高18厘米,荷叶形口分5叶,口径7.7厘米;长鼓腹,最大腹径7.6厘米,
整体饰米黄釉, 胎为浅黄色,颈周饰4道黑釉线;腹上、下部及足均饰3组一粗两细的
黑釉平行线,中间饰黑釉竹叶。其二,通高24厘米,荷叶形口分6叶,口径9.1厘米;
斜肩,长圆腹,最大腹径7.5厘米;圈足饰黑釉凸棱,腹饰5组18条米黄色线条。
洪宪人物瓷瓶 共1对。 敞口,长颈,丰肩,腹下内收,器底外撇,圈足。通高
24厘米, 口径8厘米。通体饰白釉衣,绘有人物图案。画面表现一位老樵夫和渔翁在
劳动之余促膝交谈的情景,一侧放有柴担和斧头,一侧放鱼篓、鱼杆和斗笠,瓶底有
“洪宪制造”之印记。
豆青穿带瓶 明代。器型隽秀典雅,制胎规整,色泽光亮。敞口,卷沿,圆唇,
长颈,广肩,折腹,喇叭形圈足。通高35.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5厘米。整体素
面饰豆青彩釉衣,颈侧置有对称筒形穿带耳。
鱼釉瓷碗 宋代。敞口,直沿,深腹,小圈足。通体饰黑、白、灰釉衣,其中白釉
较为暗淡,釉面为鱼鳞状开片,黑色晶莹透亮,釉衣厚重,灰色呈波浪纹。

四其他
金代铜印 刻于金代贞礻右三年(1215年) ,系领兵之印。重500克,呈正方形,
边长6厘米, 厚1.2厘米。背面有一梯形柱式柄,柄高3.2厘米,柄顶部四周磨边。印
面刻有九叠篆书,印文为“忠孝军闰字号万户印”,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
玉石雕刻画 画面呈长方形,长27.3厘米,宽26.3厘米。四边镶有木框。正面刻
有“八仙过海”图案。背面雕有水晶宫中的一员大将, 形似人,面似兽,身披鱼衣,
姿态凶煞。
端砚 呈长方形, 长26厘米,宽16厘米,厚8厘米。石质细致均匀,黑里透红,
天然石纹。端砚正面四边雕有荷花状纹,并镶嵌11枚间距不等的圆柱形宝石; 池内雕
一大蜘蛛,8条腿布满砚池,头足深入池中。端砚底部雕出长方形槽,内径长23厘米,
宽13厘米, 深3.5厘米,槽底阴刻隶书“满腹经纶”和篆体印文“端玉”,四角各有
三角形足。
漆雕墨盒 呈圆形,子母口,整体为朱红色漆雕。高4.5厘米,直径7.8厘米。墨
盒表层饰方格漆底,雕有断纹花卉图案,图案新颖,雕刻精致。
树根巧雕笔筒 整个笔筒为一块树根雕刻而成。筒高12厘米,呈钟乳石状。表面
用浮雕和透雕艺术手法,雕出各种人物、山水、庙宇、楼台亭阁以及树木、竹林、花
草、桥梁等。外表褐色大漆,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