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19&run=13

第一节 旱灾
旱灾是广饶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发生次数多,影响范围广,造成危害大。以春旱
危害最大,其次是夏旱、秋旱,冬旱虽时有发生,但危害程度较小。
春旱,约十年八遇,重春旱机率是五年二遇。故群众有“十年九旱”之说。春旱易
造成小麦枯秕,春苗枯萎。如1961年春,降雨仅23.8毫米,多数小麦干枯,收成甚微。
夏旱, 一般二年一遇,重夏旱四至五年一遇。多发生在初夏。1959~1985年间,初
夏发生旱灾13次,1985年初夏最甚,6月份仅降雨7.1毫米,非灌区春苗枯萎,夏播不能按
时进行。盛夏干旱也有发生, 一般三年一遇。1979年盛夏干旱最为严重,7、8两月,仅
降雨82.2毫米,非灌区土地干裂,庄稼枯死,人畜饮水困难。

1959~1985年季度旱灾情况表
┌──────┬──────────────────────────────┐
│类型 │年份 │
├──┬───┼──────────────────────────────┤
│春旱│轻旱 │1959、1968、1970、1971、1973、1974、1979、1984 │
│ ├───┼──────────────────────────────┤
│ │重旱 │1960、1961、1962、1965、1966、1967、1972、1975、1976、1977、│
│ │ │1978、1981、1982 │
├──┼───┼──────────────────────────────┤
│夏旱│轻旱 │1959、1965、1969、1972、1975、1977、1981 │
│ ├───┼──────────────────────────────┤
│ │重旱 │1968、1979、1982、1983、1984、1985 │
├──┼───┼──────────────────────────────┤
│秋旱│轻旱 │1967、1968、1969、1977、1979、1980、1984 │
│ ├───┼──────────────────────────────┤
│ │重旱 │1960、1963、1965、1966、1971、1981 │
├──┼───┼──────────────────────────────┤
│冬旱│<65% │1960、1962、1964、1965、1967、1972、1973、1980、1981、1982、│
│ │ │1983 │
├──┼───┼──────────────────────────────┤
│全年│轻旱 │1960、1977、1979、1982、1985 │
│ ├───┼──────────────────────────────┤
│ │重旱 │1965、1968、1981、1984 │
└──┴───┴──────────────────────────────┘

1846~1985年旱灾年表
┌──┬────────────────┐
│年份│灾情 │
├──┼────────────────┤
│1846│去冬无雪,是年春,夏无雨大旱。 │
├──┼────────────────┤
│1847│大旱。 │
├──┼────────────────┤
│1857│夏旱,秋涝,大凶年。 │
├──┼────────────────┤
│1859│旱,无麦禾。 │
├──┼────────────────┤
│1863│旱,秋禾被灾。 │
├──┼────────────────┤
│1867│旱(小旱年)。 │
├──┼────────────────┤
│1868│旱(小旱年)。 │
├──┼────────────────┤
│1875│旱(中旱年)。 │
├──┼────────────────┤
│1876│大旱,无麦禾。 │
├──┼────────────────┤
│1877│大旱,无麦禾。 │
├──┼────────────────┤
│1878│旱(中旱年)。 │
├──┼────────────────┤
│1886│风、旱、雹、水四灾皆有,秋绝产。 │
├──┼────────────────┤
│1908│元旦雨,夏大旱。 │
├──┼────────────────┤
│1909│春大旱。秋,粘虫遍野。大凶年。 │
├──┼────────────────┤
│1913│城北丁家乡一带旱蝗。 │
├──┼────────────────┤
│1939│旱。 │
├──┼────────────────┤
│1940│大旱。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44│旱。 │
├──┼────────────────────────────────┤
│1945│春旱秋涝。 │
├──┼────────────────────────────────┤
│1951│大旱,受灾64万亩。 │
├──┼────────────────────────────────┤
│1952│夏、秋虫旱灾害严重,遭受旱灾48.8万亩。 │
├──┼────────────────────────────────┤
│1953│遭受旱灾18万亩。 │
├──┼────────────────────────────────┤
│1954│7月,全县旱情严重,40万亩受灾减产。 │
├──┼────────────────────────────────┤
│1955│大旱,受灾56.8万亩。 │
├──┼────────────────────────────────┤
│1958│遭受旱灾18万亩。 │
├──┼────────────────────────────────┤
│1959│7月干旱严重,降雨仅83毫米,遭受旱灾57.6万亩。 │
├──┼────────────────────────────────┤
│1960│春大旱(1~5月降水36.2毫米),秋又旱(9~10月降水45.1毫米),受灾严重 │
│ │的12.43万亩。 │
├──┼────────────────────────────────┤
│1961│冬春连旱(12~5月降水36.4毫米),小麦严重减产达14.9万亩。 │
├──┼────────────────────────────────┤
│1963│秋季干旱(9~11月降雨仅24毫米),秋播严重困难。 │
├──┼────────────────────────────────┤
│1965│冬春初夏连旱(12~6月降水仅68.8毫米),小麦受灾减产。 │
├──┼────────────────────────────────┤
│1966│秋旱(9~10月降水仅24.7毫米),秋播困难。 │
├──┼────────────────────────────────┤
│1968│夏季、初秋干旱(6~9月降水185毫米),秋粮受灾减产。 │
├──┼────────────────────────────────┤
│1969│初夏旱(6~7月中旬降水仅49.7毫米),夏种严重困难。 │
├──┼────────────────────────────────┤
│1974│初夏旱(6月降水仅29.7毫米),夏播推迟。 │
├──┼────────────────────────────────┤
│1975│晚春、初夏旱(5~7月降雨151.6毫米),受旱65.8万亩,重旱37.56万亩。 │
├──┼────────────────────────────────┤
│1976│初夏旱(6月仅降雨15.4毫米),受旱11.5万亩。 │
├──┼────────────────────────────────┤
│1977│夏旱,受旱30万亩,马头、南塔、石村、大营、油郭公社受灾较重。 │
├──┼────────────────────────────────┤
│1979│盛夏干旱(7~8月降雨仅82.2毫米),全县受旱。马头、南塔、大营公社旱 │
│ │情尤重。 │
├──┼────────────────────────────────┤
│1981│夏秋连旱(6~11月降水315.9毫米),秋粮歉收,小麦播种困难。 │
├──┼────────────────────────────────┤
│1982│冬、春、夏连旱(三季降水量仅267.8毫米),夏秋歉收。以赵嘴、大码头 │
│ │、南塔、大营公社为甚。 │
├──┼────────────────────────────────┤
│1983│夏季干旱(降雨量仅187.9毫米),秋季歉收,以西刘桥、大码头、赵嘴、大 │
│ │营等公社为甚。 │
├──┼────────────────────────────────┤
│1984│夏季干旱(降雨量192.2毫米),秋季歉收,以西刘桥、大码头、丁庄、大营 │
│ │等乡为甚。 │
├──┼────────────────────────────────┤
│1985│夏季干旱(降雨量195.3毫米),秋季歉收,以西刘桥、大码头、丁庄、大营 │
│ │等乡为甚。 │
└──┴────────────────────────────────┘

注:受灾面积均系当时区划范围(下同)。
秋旱, 约两年一遇,重秋旱四至五年一遇。1959~1985年间,共出现秋旱13次。秋
旱严重年份,秋种困难,需靠人工造墒播种。
冬旱,时有发生,约五年二遇。一般无明显灾情,但往往导致次年初春干旱。
全年四季连续干旱较少发生。一年之中, 多为交替发生或部分季节连旱。四季连
旱较严重的是1965年和1981年, 1965年尤甚,夏粮严重减产,秋播困难。春夏秋三季连
旱的年份有1968、 1977、1979、1984年。春夏连旱的年份有1959、1972、1975、198
2年。 夏秋连旱的年份有1969年。秋冬连旱的年份有1960、1967、1980年。夏秋冬连
旱的有1981年。

第二节 涝灾
涝灾为广饶县又一主要自然灾害。据1959~1985年气象资料统计, 涝灾约五至六
年一遇。以夏涝、夏秋连涝较多、较重,春涝很少,无冬涝。
夏涝发生的年份有:1961、1962、1964、1974、1978,其中1964年夏涝最重,仅7、
8两月降雨多达714.8毫米, 最大一次降水过程雨量达202.2毫米。致使境内河流泛滥,
尤以支脉河流域最甚,平地积水米余,庄稼多被淹死。
秋涝发生的年份有:1961、1964年,均为重涝,秋作物淹死,低洼地小麦秋种泥地划
沟撒种。
一年中春夏秋三季连涝的年份有1961、1962、1964、1974、1978年, 其中1964年
为历史罕见,年内春雨不断,夏雨暴猛,秋雨连绵。

1845~1978年涝灾年表
┌──┬──────────┐
│年份│灾情 │
├──┼──────────┤
│1845│夏五月水。 │
├──┼──────────┤
│1851│秋涝。 │
├──┼──────────┤
│1853│秋涝。 │
├──┼──────────┤
│1855│大水。 │
├──┼──────────┤
│1856│黄河水至县境。 │
├──┼──────────┤
│1857│夏旱、秋涝,大凶年。 │
├──┼──────────┤
│1879│夏涝。 │
├──┼──────────┤
│1883│五月雨雹伤麦。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886│风、旱、雹、水灾皆有,秋绝产。 │
├──┼───────────────────────────────┤
│1888│七月,淫雨10天,平地水深数尺。 │
├──┼───────────────────────────────┤
│1890│涝,多雨水。 │
├──┼───────────────────────────────┤
│1898│黄河决口于韩家庄,小清河以北60里受灾。 │
├──┼───────────────────────────────┤
│1904│秋,淄河下游大水成灾,平地水深二三尺。 │
├──┼───────────────────────────────┤
│1908│七月大雨如注,淄河、阳河、女水并溢,两岸秋作物绝产。 │
├──┼───────────────────────────────┤
│1910│涝。 │
├──┼───────────────────────────────┤
│1913│春夏西南乡大水。 │
├──┼───────────────────────────────┤
│1914│秋,西南乡大涝。 │
├──┼───────────────────────────────┤
│1918│西南乡大涝。 │
├──┼───────────────────────────────┤
│1921│秋,县境大水,北部尤甚,10万人受灾。 │
├──┼───────────────────────────────┤
│1922│淄河决口,冲毁广饶城西南角,西关街被淹。 │
├──┼───────────────────────────────┤
│1925│春,黄河决口于利津县王家院,县境孙路乡农田淹没。 │
├──┼───────────────────────────────┤
│1928│春,黄河再次决口。万全以北各乡镇被淹,村舍、人、畜损失无算。 │
├──┼───────────────────────────────┤
│1929│8月,黄河由利津县纪家庄决口,万全以北乡镇均受巨灾。 │
├──┼───────────────────────────────┤
│1930│5月,黄河复决口,耿井、六户、沙营一带一片汪洋。 │
├──┼───────────────────────────────┤
│1934│秋,黄河于利津县之寿光围子决口,第八区之18个村及年丰局、青坨子 │
│ │一带均受其害。大水之后,又有氵彡人疫,人死亡甚多。 │
├──┼───────────────────────────────┤
│1936│全年降雨量651.5毫米,汛期524.8毫米。 │
├──┼───────────────────────────────┤
│1937│8月31日,黄河从蒲台县麻湾村决口,淹没小清河以北200多个村庄,逃难 │
│ │至广饶城者5万余人。 │
├──┼───────────────────────────────┤
│1938│年降雨量701.5毫米,汛期560.5毫米,8月,208.1毫米。 │
├──┼───────────────────────────────┤
│1945│春旱秋涝。 │
├──┼───────────────────────────────┤
│1946│9月20日,全县连续3天大雨,造成严重水灾。后,继之虫灾,广北出现严 │
│ │重灾荒。 │
├──┼───────────────────────────────┤
│1947│小清河以北夏秋大雨成灾,六、七区秋季绝产,小麦未能播种。 │
├──┼───────────────────────────────┤
│1948│大涝。 │
├──┼───────────────────────────────┤
│1951│涝灾15万亩。 │
├──┼───────────────────────────────┤
│1953│6月16日,二、四、六、七、九、十一6个区遭受风、雹、涝灾,78万亩 │
│ │秋作物受灾,倒塌房屋5万余间。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55│涝灾41万亩。 │
├──┼───────────────────────────────┤
│1956│涝灾2.5万亩。 │
├──┼───────────────────────────────┤
│1960│夏季局部内涝,受灾10万亩。 │
├──┼───────────────────────────────┤
│1961│7月26~28日连续3日暴雨,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有13个公社6.5万 │
│ │余亩受灾,绝产4万余亩。倒塌房屋4900余间。夏秋连涝,7~9月降雨6 │
│ │47.0毫米,全县受灾24.9万亩。 │
├──┼───────────────────────────────┤
│1962│夏大涝。6~8月降雨685毫米,多者800毫米,全县受灾58.1万亩,绝产27 │
│ │.2万亩,倒塌房屋9000余间,砸死5人,伤17人。 │
├──┼───────────────────────────────┤
│1963│7月多雨(雨量256.7毫米),局部内涝,受灾11.1万亩,绝产5.5万亩。 │
├──┼───────────────────────────────┤
│1964│夏、秋大涝。7~9月降雨873.7毫米,境内河流泛滥。全县受灾85万亩 │
│ │,绝产45万亩。 │
├──┼───────────────────────────────┤
│1966│7月大雨,仅中旬降雨254.2毫米,局部内涝。 │
├──┼───────────────────────────────┤
│1972│7月,小清河以北暴雨成灾,受灾7.7万亩,绝产3.2万亩。 │
├──┼───────────────────────────────┤
│1973│7、8月降雨较多,低洼地内涝,受灾4200亩,绝产1900亩。 │
├──┼───────────────────────────────┤
│1974│盛夏大涝(7、8月降水601.7毫米),受灾62.6万亩,绝产25.3万亩。 │
├──┼───────────────────────────────┤
│1976│7、8月降雨397.6毫米,小张、马头及小清河以北各公社受灾9.4万亩。 │
├──┼───────────────────────────────┤
│1977│7月,花官、斗柯、牛庄、辛集、油郭、赵嘴等公社暴雨成灾,受灾面积 │
│ │7.37万亩,绝产1.5万亩。 │
├──┼───────────────────────────────┤
│1978│夏涝(6~8月降雨640.8毫米),小张、马头、南塔、石村、大营及小清 │
│ │河北各公社受灾18.63万亩,绝产3.01万亩。 │
└──┴───────────────────────────────┘

第三节 风灾
风灾也是广饶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有干热风、大风、龙卷风等类型。
干热风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 以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为集中发生期。重干
热风一般有4个波峰,第一个波峰在5月21日前后,第二个波峰在5月29~31日,第三个波
峰(最高峰)在6月5~7日,第四个波峰在6月10~13日。干热风的特点是高温、低湿,并
伴有较大的风速,因而能加快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据调查,
一般重干热风可使小麦千粒重降低3~5克, 减产1~2成;轻干热风千粒重降低1~3克,
减产1成以下。
大风系指一日中瞬时风速超过17米每秒(八级以上)的风,轻者造成作物机械损伤,
籽粒脱落, 干旱加重,禾苗枯萎,重者折损树木,毁坏房屋,伤害人畜。境内年平均大风
日数19天(1959~1985年资料)。1966年最多,大风日数43天,1982年最少,仅1天。四季
中以春季大风最多,平均10.5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6%,对小麦危害亦最大。其次是夏
季大风, 常因风雨交加,故危害严重。再次是冬季,以秋季最少。12个月中,以4月份最
多,平均4.4天,9月份最少,平均0.3天。

1959~1985年各月份大风天数统计表
┌────┬──┬──┬──┬──┬──┬──┬──┬──┬──┬──┬──┬──┐
│月份项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平均天数│1.0 │1.0 │3.2 │4.4 │2.9 │1.8 │0.8 │0.4 │0.3 │1.0 │1.0 │1.0 │
├────┼──┼──┼──┼──┼──┼──┼──┼──┼──┼──┼──┼──┤
│最多天数│6 │4 │9 │10 │7 │6 │4 │3 │2 │5 │4 │4 │
└────┴──┴──┴──┴──┴──┴──┴──┴──┴──┴──┴──┴──┘

龙卷风建国后只出现过1次, 发生于1964年8月1日,中心风力12级以上,其路线是,
先在广北农场、尚道村着陆, 向西北经斗柯公社芦李村,后向北经高店村,把湾水卷上
天空,再经贾杨李村,折向西南至小赵村,卷走3间平房房顶,到卧佛村附近消失,行程25
公里。

1845~1985年风灾年表
┌──┬────────────────────────────────┐
│年份│灾情 │
├──┼────────────────────────────────┤
│1845│春,连续两天大东北风,大海潮。 │
├──┼────────────────────────────────┤
│1862│二月二十一日黑风蔽日,彻夜乃息。 │
├──┼────────────────────────────────┤
│1875│七月大风伤禾。 │
├──┼────────────────────────────────┤
│1886│是年风灾。 │
├──┼────────────────────────────────┤
│1895│二月,特大风雪。 │
├──┼────────────────────────────────┤
│1901│二月,大风扬沙,天昏地暗。 │
├──┼────────────────────────────────┤
│1950│6月下旬,八区张庄、六区温楼村一带,9级大风突起,刮倒碗口粗的树及庄 │
│ │稼,毁坏房屋。 │
├──┼────────────────────────────────┤
│1952│5月下旬,三区前大、皮里村一带,一区西花、杜宋村一带8级大风,小麦减 │
│ │产1~3成。8月上旬,二区六股路、后屯村及一区莲花、东堡一带,9级大 │
│ │风,掀掉房瓦,刮倒树木、庄稼。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53│5月下旬大风,一区、五区部分村庄小麦减产1~2成。6月16日,二、四、 │
│ │六、七、九、十一区,遭受风、雹、涝灾,有78万亩秋作物受灾,损坏房屋 │
│ │5万余间。7月,稻庄、陈家、西杜一带8级大风,庄稼被刮倒。 │
├──┼────────────────────────────────┤
│1955│6月17日,三区7个乡48个村遭风雹袭击,30%的房屋刮去房顶,有10人受伤 │
│ │。 │
├──┼────────────────────────────────┤
│1956│6月上旬大风,阎李、司家及鲍家、梨园、张郭一带小麦减产。 │
├──┼────────────────────────────────┤
│1958│7月上旬,六户沿海一带9级东北大风,刮坏房屋,引起海潮,淹没良田。 │
├──┼────────────────────────────────┤
│1962│6月23日,城郊、石村等4个公社(区)18个大队,遭暴风雨雹袭击,风力9级 │
│ │以上,损坏房屋1715间。8月,牛庄公社张庄、辛集及城郊区北朱耿、安德 │
│ │一带8级大风,庄稼被刮倒。 │
├──┼────────────────────────────────┤
│1963│6月中旬,六户村、五一农场及石村公社倪家、孟家等村9~10级大风,未 │
│ │收割的小麦损失7~8成。7月,稻庄公社朱营、徐楼一带遭受8级大风,庄稼 │
│ │被刮倒。 │
├──┼────────────────────────────────┤
│1964│6月上旬,斗柯、后勤等村,张枣区张淡、卧石一带,8级大风,小麦减产两 │
│ │成左右。6月下旬,李鹊区段家、前大、后大等村,10级大风,刮了麦场,刮 │
│ │坏70%的草房。8月1日,县境出现龙卷风,中心风力12级以上。 │
├──┼────────────────────────────────┤
│1965│7月23日,斗柯、花官、大营、西燕、稻庄等公社,遭受11级大风袭击,刮 │
│ │倒大批树木、庄稼,刮坏房屋,损失严重。 │
├──┼────────────────────────────────┤
│1966│7月19日,斗柯、花官、寨村、杜宋、大张、颜徐、张淡等社,遭受11级大 │
│ │风袭击。刮倒树木、庄稼、刮坏房屋,以颜徐公社最甚。 │
├──┼────────────────────────────────┤
│1967│8月,8级大风,李鹊区皮里、东辛等村庄稼被刮倒。 │
├──┼────────────────────────────────┤
│1968│5月,小张公社鲍家、张郭一带,9级大风刮坏近半数草房。 │
├──┼────────────────────────────────┤
│1969│5月中旬,颜徐公社马疃、苏王一带,9级大风。多数草房屋顶被刮。8月, │
│ │小张、杜宋、寨村公社8级大风,庄稼被刮倒。 │
├──┼────────────────────────────────┤
│1970│8月上旬,大张公社及小张公社中部,8级大风,庄稼被刮倒。 │
├──┼────────────────────────────────┤
│1971│夏季,杜宋公社丁村、东常等村,9级大风,多数草房屋顶被刮。 │
├──┼────────────────────────────────┤
│1972│6月11日,斗柯、花官、大营、马头、稻庄、小张等公社,8级大风,小麦减 │
│ │产1~2成。7月26日,8级大风,并伴有大雨,庄稼被刮倒落粒。 │
├──┼────────────────────────────────┤
│1973│8月20日,8级大风伴随中雨。石村、城关、杜宋、李鹊、颜徐、西营等公 │
│ │社庄稼被刮倒。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78│6月29日夜,出现10级左右大风,伴有雷雨。全县普遍受灾。树木、通讯线 │
│ │路、房屋、春作物受损。油郭、辛集、牛庄等公社受灾较重。牛庄油棉 │
│ │厂刮倒厂房4幢,生产设施和物资受到严重损失。6月30日夜,县境南部雷 │
│ │雨大风,风力9~10级,阵风12级以上,房屋、院墙、树木、作物严重受损 │
│ │。以城关公社受灾最重。因树倒拦路,潍博路交通中断,辛孤路受阻。广 │
│ │播、通讯、输电线路中断,县城停电3天。两次风灾,全县毁坏房屋11.6万 │
│ │多间,断、倒成材树15.3万余株,砸伤60人。 │
├──┼────────────────────────────────┤
│1980│4月5日零时,风雨交加,大风8~9级,阵风10级,大海潮使防潮坝12处决口, │
│ │盐场、渔民损失达134.5万元。 │
├──┼────────────────────────────────┤
│1982│11月10日,暴风雪,风力7~8级,折断大批树木、电线杆,全县经济损失92 │
│ │5万元。 │
├──┼────────────────────────────────┤
│1984│6月3日,雷雨大风,县城风力8级,阵风11级(33米每秒),全县小麦减产180 │
│ │万斤。西刘桥、大码头一带输电线路损坏4.6公里,电线杆损坏58条。 │
├──┼────────────────────────────────┤
│1985│8月3日22~23时,县境内8级以上西北大风,伴有雷雨、冰雹。丁庄、花官 │
│ │、陈官、石村等乡,损失严重。 │
└──┴────────────────────────────────┘

第四节 雹灾
据建国后资料统计,广饶县平均每年有1次冰雹成灾。最多的年份出现3次,受灾地
区轻者作物减产,重者绝产。
雹灾以5~7月居多,最早出现于4月上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
降雹时间多在中午至傍晚,其他时间较少出现。
降雹持续时间一般为5~30分钟。有记载的降雹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系1959年9月
22日,出现在陈官、大刘、杨斗一带,约60分钟。
冰雹的直径大都在5~25毫米之间,大者少见。有记载的最大者直径约170毫米,于
1959年6月上旬在陈官、花官一带出现。
积雹深度,多在1~20厘米范围内,最大积雹深度曾达40厘米。
雹灾多出现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 西南部较少。近年受灾范围最大的一次出现于
1980年7月6日,全县普遍降雹,成灾面积30.96万亩,4万多亩棉花、玉米绝产。

1875~1985年雹灾年表
┌──┬────────────────────────────────┐
│年份│灾情 │
├──┼────────────────────────────────┤
│1875│八月,雹,豆类受损。 │
├──┼────────────────────────────────┤
│1882│四月二十七日,大雨雹,五月二十二日又雹。 │
├──┼────────────────────────────────┤
│1883│五月雨雹伤麦。 │
├──┼────────────────────────────────┤
│1886│雹灾。 │
├──┼────────────────────────────────┤
│1948│5月13日,拙园区突遭雹灾,中心地点降雹20分钟,小麦损失一半。 │
├──┼────────────────────────────────┤
│1949│4月26日,六区、泊西区突遭雹灾,冰雹倾降40分钟,大者如鸡卵。两区受 │
│ │灾村庄54个,砸毁麦苗2.7万亩。因雨急、雹多,春苗难出。 │
├──┼────────────────────────────────┤
│1950│6月上旬,六区温楼、于家等村降雹,受灾700余亩,小麦减产3成。 │
├──┼────────────────────────────────┤
│1951│6月上旬,六区坡南、斜里等村降雹,受灾400余亩。小麦绝产,春苗被毁。 │
│ │6月下旬,三区西堡、艾家等村降雹,受灾400亩,秋作物被毁。 │
├──┼────────────────────────────────┤
│1952│5月上旬,八区北高、都府李、东寨、张店、元李等村,六区东薛、西薛、 │
│ │张家铺等村降雹,受灾近4万亩,小麦普遍减产2成,重者绝产。棉苗被毁。 │
│ │6月中旬,八区刘董、生家村一带降雹,受灾0.7万亩,重灾地块,未收割小 │
│ │麦及棉苗被毁。7月下旬,莲花、张家庄一带降雹,受灾约0.5万亩。 │
├──┼────────────────────────────────┤
│1953│5月9日,八、九区部分村庄降雹,持续5分钟,平均每平方米300个,最大直 │
│ │径约60毫米,受灾面积10万余亩,绝产4.3万亩。6月16日,二、四、六、七 │
│ │、九、十一等区遭受风、雹、涝灾,78万亩秋作物受灾,以九区雹灾最重 │
│ │,7月19日15时许,大风雨雹,冰雹最大直径70毫米,厚度一般15厘米,最厚 │
│ │达40厘米,雹灾严重的一、二、四、五、十一等5个区,20个乡,104个村, │
│ │受灾面积14万亩。 │
├──┼────────────────────────────────┤
│1954│5月中旬,七区田庄、马楼一带降雹,受灾1万余亩。7月下旬,八区陈桥、 │
│ │官庄村一带降雹,受灾0.3万余亩。 │
├──┼────────────────────────────────┤
│1955│6月17日16时许,三区7个乡48个村遭风雹袭击,受灾7.8万亩,伤10余人。 │
├──┼────────────────────────────────┤
│1956│5月上旬,八区车里、魏家、前邵、王营等村降雹,受灾约0.6万亩。中心 │
│ │地带小麦减产2~3成。7月上旬,八区东南部降雹,受灾1.2万亩,秋禾受害 │
│ │。10月上旬,二区六股路、刘堡等村降雹,蔬菜、黄烟损失7成左右。 │
├──┼────────────────────────────────┤
│1957│5月中旬,碑寺区来家、前后勤等村降雹,0.4万亩小麦减产1成左右。 │
├──┼────────────────────────────────┤
│1959│6月上旬,辛店、牛庄、花官3个公社遭受雹灾,受灾面积达10万亩,小麦减 │
│ │产80%以上。9月22日,小宋、神堂村和花官公社的大刘、陈官、杨斗一带 │
│ │降雹持续达60分钟,受灾面积2万余亩,大豆减产3~4成。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62│6月23日13时许,城郊、石村等4个公社(区)18个大队,暴风雨雹,风力9级 │
│ │以上,雹大如鸡卵,砸毁庄稼3.5万亩,损坏房屋1715间。 │
├──┼────────────────────────────────┤
│1963│7月中旬,颜徐公社马疃、杜疃一带降雹,棉花及其他作物受害。 │
├──┼────────────────────────────────┤
│1964│6月中旬,大王公社周庄、菜园、六股路等村,马头公社高港、南堤、北堤 │
│ │一带降雹,受灾总面积2.6万亩,未收小麦减产3~4成。 │
├──┼────────────────────────────────┤
│1965│5月30日,陈坡、高柳村一带降雹,小麦减产3成。7月23日,花官公社降雹 │
│ │,受灾0.2万亩,中心在来家村附近,秋作物受灾。 │
├──┼────────────────────────────────┤
│1966│6月上旬,稻庄公社淄河店村一带降雹,受灾0.4万亩,小麦减产1成,棉亩受 │
│ │害。中旬,六户公社大许、小许、邱家、田庄及五一农场三分场一带降雹 │
│ │,受灾面积0.6万亩,小麦减产2~3成。 │
├──┼────────────────────────────────┤
│1967│5月下旬,莲花、张家庄一带降雹,受灾0.5万亩,小麦减产4成,棉花、高粱 │
│ │绝产。5月24日,花官区,广北农场六分场,六户公社邱家、田庄、大许、 │
│ │小许等村庄降雹,冰雹直径5~10毫米,受灾面积1万亩,小麦减产2成,田庄 │
│ │小麦绝产。6月中旬,西燕公社桑科及高刘公社高刘村一带降雹,棉花地瓜 │
│ │受害。7月上旬,稻庄公社马楼一带,城关公社杨庙、梧村一带降雹,受灾 │
│ │0.2万亩,棉花绝产。 │
├──┼────────────────────────────────┤
│1968│5月,冰雹自博兴县入境经花官公社芬李村至东薛一带,受灾1.3万亩,小麦 │
│ │减产3成,棉花绝产。6月29日,马头公社小马头一带降雹,受灾0.75万亩, │
│ │棉花等作物损害4成。 │
├──┼────────────────────────────────┤
│1969│5月下旬,斗柯公社陈官、五斗柯、后勤等村,花官公社来家、北口等村降 │
│ │雹,受灾4.5万亩。小麦轻者减产3成,重者9成。棉花重者砸光。 │
├──┼────────────────────────────────┤
│1970│5月下旬,花官公社温楼,石村公社石村、东关,雷埠公社东河口等村降雹 │
│ │,受灾面积3万亩,小麦减产1~4成。6月下旬,马头公社大马头一带降雹, │
│ │受灾近0.2万亩,秋作物受害。7月,张枣区小张淡村一带降雹,棉花、黄烟 │
│ │等作物受害。 │
├──┼────────────────────────────────┤
│1971│6月23日,南塔公社高刘、西刘桥、石碑、大桑科、东河口,马头公社屋子 │
│ │、东燕、大马头,大营公社郭家、侯家、辛庄等村降雹,受灾约5.6万亩。 │
│ │8月上旬,杜宋公社和王、白坞、牛家村降雹受灾,0.15万亩棉花绝产。 │
├──┼────────────────────────────────┤
│1974│5月31日,城关、西营、稻庄、颜徐、大王、小张、李鹊、南塔等公社降 │
│ │雹,冰雹最大直径15毫米,平均直径9毫米,受灾总面积17.8万亩,小麦平均 │
│ │减产2成。 │
├──┼────────────────────────────────┤
│1976│7月11日,小张公社西部、李鹊公社东北部26个村庄降雹,受灾面积2万亩 │
│ │,重灾1万亩,棉花、黄烟、芝麻等作物损害近8成,重者绝产。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77│10月1日,全县除六户、油郭两个公社外均降雹,冰雹最大直径55毫米,平 │
│ │均重12克,罕见重量47克。以城关、斗柯受灾最重。 │
├──┼────────────────────────────────┤
│1980│7月6日14时10分~17时50分,16个公社542个大队先后降雹,赵嘴、马头、 │
│ │稻庄公社为重灾区,棉花等作物被毁。中心区冰雹最大直径60毫米,平均 │
│ │直径25毫米,持续11~15分钟,全县受害面积30.96万亩,绝产4万多亩。 │
├──┼────────────────────────────────┤
│1983│5月20日,小张、李鹊、城关、稻庄公社降雹,冰雹最大直径20毫米,稻庄 │
│ │一带受灾较重,小麦减产2~3成。 │
├──┼────────────────────────────────┤
│1985│8月3日22~23时,县境内出现大风伴有雷雨、冰雹,丁庄、花官、陈官等 │
│ │乡受害。 │
└──┴────────────────────────────────┘

第五节 霜灾
县境内以春霜冻危害较大, 常使小麦、棉花等作物受害。秋霜冻主要对晚秋作物
构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轻于春霜冻。春霜冻危害范围较大的一次出现于1958年春,全
县小麦、春苗均遭冻害。秋霜冻危害较重的一次发生于1962年10月上旬, 斗柯一带棉
花减产2~3成。

1672~1984年霜冻灾害年表
┌──┬────────────────────────────────┐
│年份│灾情 │
├──┼────────────────────────────────┤
│1672│四月,降霜,小麦受害严重。 │
├──┼────────────────────────────────┤
│1783│八月初一,降霜,杀禾,饥荒严重。 │
├──┼────────────────────────────────┤
│1910│三月降霜杀麦,不为害。 │
├──┼────────────────────────────────┤
│1942│秋初,全县高粱、谷子因受冻害普遍减产。广北地区减产80%以上,广南地 │
│ │区大部绝产。饿死者甚多,广南地区尤甚。 │
├──┼────────────────────────────────┤
│1952│4月下旬,八区湾杨、辛集、东范一带,霜冻使棉花受害,严重者致死。 │
├──┼────────────────────────────────┤
│1953│10月上旬,八区陈桥、官庄一带,棉花、地瓜遭霜受害。 │
├──┼────────────────────────────────┤
│1955│10月上旬,二区、三区部分村庄,晚烟受霜害。 │
├──┼────────────────────────────────┤
│1957│4月下旬,芦李、高店及卧石等村遭霜冻,春苗受害。 │
├──┼────────────────────────────────┤
│1958│4月28日,霜冻遍及全县,小麦及春苗受害面积60余万亩。 │
├──┼────────────────────────────────┤
│1961│5月4日,全县小麦、春苗遭霜害。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962│10月上旬,斗柯公社芦李、高店一带,霜冻危害棉花,减产2~3成。 │
├──┼─────────────────────────────┤
│1965│10月上旬,花官公社南北夏口一带,霜冻危害棉花,减产2~3成。 │
├──┼─────────────────────────────┤
│1969│10月上旬,斗柯公社古黄村一带,晚高粱受霜冻危害,减产5成。 │
├──┼─────────────────────────────┤
│1971│10月上旬,大王公社部分村庄蔬菜遭霜害。 │
├──┼─────────────────────────────┤
│1972│4月底,牛庄、辛集、大营公社部分地块瓜菜、春苗遭霜害。 │
├──┼─────────────────────────────┤
│1974│10月10日,全县棉花遭霜害,减产。 │
├──┼─────────────────────────────┤
│1984│4月28日,全县大部分麦苗受到霜冻危害。 │
└──┴─────────────────────────────┘

第六节 地震灾害
广饶之地震多为别处震波波及, 有记载的破坏性地震,唯1969年7月28日渤海湾西
部发生的7.4级地震,使广饶盐田遭严重破坏。

1853~1976年地震年表
┌──┬────────────────────────────────┐
│年份│灾情 │
├──┼────────────────────────────────┤
│1853│二月十五日,戌时地震。四月十四日亥时又震。 │
├──┼────────────────────────────────┤
│1888│六月十三日,渤海湾发生大地震(东经119°00′,北纬38°09′),破坏波 │
│ │及纵长150余公里。 │
├──┼────────────────────────────────┤
│1969│7月18日13时20分,渤海西部发生7.4级地震,东海盐场裂缝宽15厘米,大部 │
│ │盐田遭破坏。 │
├──┼────────────────────────────────┤
│1976│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波及广饶,但无破坏。 │
└──┴────────────────────────────────┘

第七节 海潮灾害
广饶县沿海一带海潮灾害时有发生。建国以后, 危害较重的海潮灾害有3次,分别
出现于1958、1964和1980年。其中1958年5月8日的大海潮,潮位4.7米,淹死11人。

1053~1980年海潮灾害年表
┌──┬────────────────────────────────┐
│年份│灾情 │
├──┼────────────────────────────────┤
│1053│大风,海水暴涨,淹没盐民上百家,溺死人畜无数。 │
├──┼────────────────────────────────┤
│1818│四月初八申时,东北风大作,初九,海潮骤至,浸淹滩地盐场,沿海居民、房 │
│ │屋多有损伤。 │
└──┴────────────────────────────────┘

(续表)
┌──┬────────────────────────────────┐
│年份│灾情 │
├──┼────────────────────────────────┤
│1845│二月,海潮淹没居民、户舍无算。 │
├──┼────────────────────────────────┤
│1890│春,大海潮,侵入内地80里,四五天始退去。 │
├──┼────────────────────────────────┤
│1892│十月,大海潮,羊角沟商船10余艘飘没无踪。 │
├──┼────────────────────────────────┤
│1900│春,大海潮。 │
├──┼────────────────────────────────┤
│1938│7月17日,海潮侵入纵深20~30公里。 │
├──┼────────────────────────────────┤
│1949│7月3日,海潮侵入40公里以上。 │
├──┼────────────────────────────────┤
│1958│5月8日,大海潮。参加修防潮堤的民工11人被淹死。 │
├──┼────────────────────────────────┤
│1964│5月,大海潮。广饶盐场7000亩盐田损失20多万元;广北农场和马头公社北 │
│ │部也受海潮侵袭。 │
├──┼────────────────────────────────┤
│1980│4月5日,大风8~9级,阵风10级,致使海水猛涨,持续达20小时,防潮坝有1 │
│ │2处决口,盐场损失128万元,渔民损失6.5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