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17&run=13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 分属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小清河、淄河、阳河、
裙带河、渑水河、预备河、雷埠沟、芦清沟为小清河水系; 支脉河、广北新河、武家
大沟、小河子为支脉河水系。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趵突泉及济南、长清诸山泉, 经历城、章丘、高青、邹平、博
兴等县,由博兴县北营村北侧入县境,再经石村、花官、大营、西刘桥、大码头和丁庄
乡后于寿光县羊口镇入渤海。全长240公里, 县境内长34公里,是唯一能通航的运输河
道。其间, 淄河、雷埠沟、芦清沟诸河分别在桑科村北、东北坞村及桃园村西注入。
县境内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每秒。
淄河旧称淄水。源于莱芜县原山(俗称禹王山) ,全长141.5公里,流域面积1511平
方公里。流经博山、淄川、益都、临淄诸县、区, 在李鹊乡东水村南入县境。原经黄
丘、梧村、西朱营、成口、冯口、贾刘、西家、高刘、雷埠、小码头村, 在大码头乡
新村北入塌河(称老淄河)。民国20年(1931年),自贾刘村改道北去,经店子、大营村在
佛王村西入小清河。1965年又在小营村西改道去东北,于桑科村北入小清河 (称新淄
河) 。境内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为768立方米每秒。1964年大洪水流量达2030立
方米每秒。淄河属季节性河道,平时无水,汛期暴涨猛落,堤岸坍塌严重,行洪时两岸大
量良田被冲毁。山洪携带大量泥沙, 在下游盐碱低洼处大量沉积,加之水质甘甜,对盐
碱地改良极为有利,俗有“一碗淄水一碗油”之说。
阳河亦称洋河(旧称北阳水、浊水) 。发源于益都县五里镇西南山区,在大王镇苏
庙村南入境,流经大王、高卜纸、王永槐、北郭村入寿光县塌河。境内长14.6公里,境
内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
裙带河亦称泥河子、凤河、织女河,《水经注》称女水。发源于临淄鼎足山下,因
流经齐桓公之女墓侧而得名,另一源头在益都县夹涧村南,自益都县彭家庄北入县境后,
流经南陈官村北与西来一支流汇合,经南孟、刁炉、淄河店、高湾村,在长行官庄村东
汇入塌河。境内长17公里, 宽30~70余米,深3~4米,流域面积174.1平方公里,行洪能
力50立方米每秒,建有桥闸等建筑物8座。
预备河发源于博兴县麻大湖,县境内旧称福民河,在北贾村入境,原经三里、杜疃、
大营、桑科村,在东北坞村入老淄河后汇入小清河。后经变迁,改从三合村入小清河。
1976年, 为将马头给水工程改成地下输水干渠,故将该河从三合村向东延长至反修沟,
境内全长26.5公里,既能灌又能排,行洪能力为81立方米每秒。
支脉河原名支脉沟,发源于高青县前池村吉池沟,流经博兴县在花官乡司田村西北
入境, 再经陈官、丁庄两乡于县盐场北入渤海,境内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
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每秒。自明成化九年(1473年)开挖至197 7年,支脉河经过多次
治理, 不仅能行洪排涝灌溉农田,下游还可通航20吨左右的船只。入海口盛产鱼虾,是
广饶县的水产基地。
广北新河系人工河, 1979年4月施工。西起陈官乡斜里村南,东至丁庄乡郭王村北
入群众沟向北入支脉河, 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总投资248.4万元,主要
解决打渔张三干至支脉河南的农田排水。
渑水河旧称渑水,源于旧临淄城西,于鲍家村南入境,原在两县境内弯弯曲曲,后入
博兴县境。旧志载,“行境内十余里,宽三丈,深三四尺,势极纡曲,俗称九里十八弯”。
建国后,几经裁弯疏挖,现境内宽20~30米,深3~5米,长3.5公里,行洪能力15立方米每
秒。近年来,除汛期外平时无水。